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具体反映,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必然出路,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它遵循着理性原则、满意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并有其特有的操作步骤。它能够很好地实现行动与研究即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新出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方法
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要实现“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二重使命,就必须有一种新的方法诞生。20世纪产生的行动研究方法正好能将二者统一。行动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发展(包括20世纪兴起的控制论、运筹学、系统工程和各种技术研究)的结晶,已经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理论。用行动研究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意蕴就在于不仅仅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所以,本文拟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行动研究方法作一粗浅的探索,以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理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的内涵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教育科学运动时期和20世纪初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批判传统的科研方法不适合于当时的教育研究领域时所提出的新思路。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教育界出现了研究和运用行动研究法的热潮。但在理论界,学者们对“行动研究”的含义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这一方法的定义。代表性的意见有:第一种,“行动研究”是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第二种,“行动研究”是指实践者和研究者在都能接受的道德规范下的共同协作。其目的是,在研究进行的同时,帮助实际工作者去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种,“行动研究”就是在研究者、实际工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合作下,在现实环境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研究解决,从而提高实际工作中的行为质量。第四种,所谓“行动研究”,是指“由实务工作者将实际的工作情景和研究相结合,以改善实务动作为目的,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改进实务工作,并获得专业的成长和提升”。
根据上述学者们对行动研究含义的不同意见,可以尝试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下一个定义,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而在行动中采取的一系列探究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包括四个要义: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者,包括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如学生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他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的发起者和研究者。这些主体可能是分开的,也可能是合为一体的;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的对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及自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或感兴趣的问题;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在行动中探究;四是研究的目的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反思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观念,审视教育行为及其效果,以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教育能力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确立的依据
行动研究方法何以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行动研究致力于将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两者加以结合,鼓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一线的实际工作结合,凸显出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的优势。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确立的理论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具体反映。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实践不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而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活动,具有鲜明社会历史性和辩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既注重实践的结果,又注重实践的过程。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研究机构的教师和专门研究人员偏重于学术研究、理论建构的学科建设与基础理论研究,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人员往往不太了解他们所发展研拟出来的理论,也不清楚许多的理论对其日常lT作有何意义,更缺乏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成果于自己实际工作的机制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就像行走在两条平行线上的熟悉的陌生人,始终不能走到一起。这样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忽视实践过程中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素养的提高,使实际教育者长期停留在经验层次上,这种不注重实践过程,就想得到良好实践结果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确立的现实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必然出路,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尴尬,摆脱困境,突出重围,迫切渴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大发展,从能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给予正确答案。”就已有成果看,突出的问题是注重方法自身研究,但开放性思维不够,时代特征反映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少研究者的眼睛向内,对方法自身及方法的系统性问题比较重视,但对其他学科的新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注意不够,不能及时借鉴与运用;第二,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方法论虽有不少涉及,但真正能够深入研究、发掘其价值并加以科学转化的研究成果不多;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由于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时代内容和环境内容变化的客观把握和深刻分析,尽管具有方法和方法论的觉悟意识,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发展的力作很难见到,许多研究成果缺乏时代感、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主动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手段和新机制,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渗透力、凝聚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激励、协调、提高作用的又一重要方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属方法论研究范畴,其研究的展开和深化,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创新。同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的运用原则和操作步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在其运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理性原则、满意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并按照特有的操作步骤进行。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的原则
1 理性原则
理性原则可看作是一个假设,这个假设是对行动者的假设:行动者是理性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中,我们假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者是理性的,即当A行动比B行动更能实施目的时,行动研究者将不采取B行动,而采取A行动。但实际生活中的情况远非上述情况那么简单,因为何为理性的何为非理性的难以界定。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者的理性有界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人的背景知识不是完全的,这样的背景知识中或者有错误的东西,或者缺乏相关的知识。二是对外界信息的把握能力或获取能力是有限的,从而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供判断之用。三是由于计算能力的有限性。即使有足够的信息与足够的知识,由于计算能力(思维)有限仍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因此,我们不能说作出不合理判断就是不理性的人。”
2 满意性原则
西蒙说得好:没有人会在头脑正常时搞满意化,如果最优化也同样能搞得很好;没有人会满意于好的或更好的,如果他能得到最好的。但是“在现实世界里通常不存在什么令人满意的解答与最优解答之间的选择,因为,我们常求得最优状态的方法的时候实在太少了”。在具体情况下,由于“受实际计算能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产生出所有可接受方案,然后再比较他们的相对优势。……现在,我们为了满意化而采取这样一种寻找备择方案的方式,使得在仅仅少量搜索后一般就能找到可接受的方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也是在给定约束下求最优解问题。如果有最优方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者自然会采用,然而最优方案的存在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各种不确定性,谁也不知何种方案是最优的。因此,寻求“满意解”是由于人的理性的有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者只能根据现有信息寻求某种合意方案。
3 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即是人们对于许多有无限多行动方案的行动问题,无法一下找到一个一蹴而就的行动方案,而只能一步步地向目标迈进的研究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中,解决各个具体问题的行动方案是无限多的,因此,其具体行动方案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者精心设计。此类设计要遵循相应的约束条件,并且要尽量接近最优目标。由于“最优目标”同样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者的设计只能一步步地使行动接近目标,不能采取乌托邦式的整体主义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
与其他领域的行动研究一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为一种可行的研究范式,具有特定的操作步骤:
1 在实际的教学或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或兴趣点),这是进行研究首要的和基本的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找到找准问题,随后的研究工作才会有意义。
2 针对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对于具体的问题,不能总是按照已经习惯的方式去思考和寻找解决的办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来分析问题为何产生、现状如何、将会向何处发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这就需要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尤其是相关案例。可以是书面的资料,也可是其他教师的口述经验,还可以是学生及家长的态度和想法。
4 分析问题,制定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对同一问题,尽量制定出几套不同行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方案,或是灵活改变方案。在实施的时候,更加注意学生的反映情况,收集好下一个问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5 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的结论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只要能对前一阶段的研究行动做出正确的评判,结论的形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结论不但是对工作中成绩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发现不足,以便做好以后的工作。最后还需要做出合理的评价。由于行动研究在于问题的及时解决,而不在于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因而其效度不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变化不容易在短时间显现出来,这就更需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的教师摒弃功利的目的,将自己无私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中。
责任编辑:李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