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理论并用经验资料来验证理论的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主要透过实地的观察、实验等客观的自然科学方法来证实或检验,是一种特殊的经验研究,所以二者通常混淆一体。此外,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证理论,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物理科学中的逻辑经验主义将逻辑分析作为落实经验主义的唯一方法,受传统结构主义的影响,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的进步是存量知识的结构再造与增量积累。
如今,在韦伯、涂尔干等社会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社会科学领域中逐渐形成了经验研究和规范研究并驾齐驱的局面,它们曾是推动19世纪至20世纪社会科学方法论革命的“双驾马车”。但就整体而言,目前在社会科学领域仅经验主义形成了一套趋于完整的结构性体系,借用库恩的说法,这是一个“范式”(paradigm)。
在实证主义的范式上,彭玉生凝练和归纳了近年国外顶级社会科学期刊的学术成果,发现社会科学中以量化为主的经验研究范式,该范式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规则性,也正因此,彭玉生将其与中国明代科举制中行文森严的八股文技艺(即“中八股”)相比较,称其为“洋八股”。[6]库恩提出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明理论(invente the theory)而非发现事实(discover the truth)[3](64),更进一步说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和逃脱疑难的樊笼。依据表1所示,现代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便是要明确主题或提出问题(question)。第二步便是围绕此前确立的议题搜集并分析文献(literature),从而了解领域研究的概况和确立持续研究的理论价值。第三步是以演绎推理和尝试性回答问题的方式提出可供后续检验的假设(hypotheses)。构建假设有三种途径,即应用普适范围广、难以检验或无法检验的宏大理论构建假设,或假设与目标理论一致时可采用直接演绎的方式构建假设,或运用限制性大的其他理论进行间接演绎以构建假设。上述这一步是经验研究区别规范研究的显著特征。依据实证主义范式的程序操作性,彭玉生将前三阶段定义为“前操作化阶段”[6]。此后,第四步是核心概念的厘清和測量(measurement of concept),第五步是围绕问题和假设确定样本、搜集数据(data compilation),第六步是确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method),第七步则是具体的数据分析(analysis of data)过程。由于这四个阶段操作化特征显著,一般被认为是具体的“操作化阶段”。“后操作化阶段”则是对操作化阶段围绕假设所开展的证实或证否检验作最终裁定、获取最后的结论(co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