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眼科护理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时间:2022-12-01 15: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健康护理指数(护理质量/护理费用)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客观评价标准。现代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高新手术的开展打开了以往的手术禁区,但随之带来的却是医院感染率的明显增高。由于眼科住院病人周转快、平均住院时间短,发生医院感染率的几率较低,约为1.3%[1],因此常易被人忽视,但眼解剖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眼内感染治疗效果差,严重者必须行眼球摘除术,给病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眼科的医院感染更应引起医护人员及病人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眼科护理 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9-02

1 一般资料

眼科病人689例,男305人,女384人,最大年龄91岁,最小年龄1/12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实施各种眼科手术的为564例。

2 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 病人年龄。把研究对象分为7个年龄段(15岁以下、16岁~30岁、31岁~45岁、46岁~60岁、61岁~75岁、76岁~90岁、90岁以上)进行对比分析,15岁以下的医院感染率为4.9%、61岁~75岁为2.5%、76岁~90岁为3.8%,而其他年龄段眼科医院感染率均低于1%。儿童及老年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

2.2 全身疾病与眼科术后医院感染。364例眼科手术病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3例。其中糖尿病病人30例,术后感染6例(4.6%);合并局部慢性炎症的病人26例,术后感染1例(3.8%);冠心病病人59例,术后感染2例(3.4%);高血压病病人38例,术后感染2例(1.5%);无合并全身疾病的眼科手术病人111例,术后感染2例(0.6%)。提示在手术前要充分考虑全身因素,并且在术后的高危期作好预防措施。

2.3 眼球的特殊构造。眼球是裸露在外的器官,极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可成为病原菌生长的天然培养基,感染后会迅速蔓延扩散,应用抗生素起效慢,难以控制,组织疤痕增生、机化,甚至萎缩坏死,严重者失明。

2.4 医护人员的误区。一些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知识缺乏,眼科医院感染率较低导致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医院感染疏忽,各种操作不规范,而成为医院感染的直接传播者。

2.5 手的传播。它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传播途径,不同病种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和检查时,病原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蔓延传播,另外病人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通过自己被污染的手进行揉眼、点眼等动作造成眼部感染。

2.6 手术器械及室内细菌指标。由于配制消毒液的浓度不正确、更换不及时、手术器械浸泡时间不足,等等,造成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未达到标准要求,在进行眼科手术时病原菌侵入眼内可导致严重后果。室内空气细菌指标通过临床检测,发现细菌超标的几个高峰期:①床铺整理前病房空气中细菌数为1169.16cfu/m3±193.21cfu/m3,在整理时却高达4610.33cfu/m3±333.16cfu/m3[2];②探视高峰期,病房探视人数超过5人,细菌数增长两倍以上。

2.7 知识层次。知识层次高的群体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强,知识层次较低的群体,不了解疾病的危害,无意间会成为疾病传播者,造成同病室或全科的大面积流行。

3 护理措施

通过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根据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护理措施,从病人及医务人员的角度分别制订不同的方案,诸如对医务人员开展微生物及免疫学讲座;成立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检查落实。对病人开展大力宣传,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目的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重视程度,进而调动全员的参与意识,共同努力降低医院感染率。

3.1 制定护理目标。通过对护理诊断分析,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例如在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手术前进性预防性的治疗,在各种诊疗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及执行无菌原则等,确立无医院感染发生的护理目标。另外对于医护人员确立各种监控指标,制订各项指标达标的护理目标。

3.2 健康宣教。根据评估的危险因素及病种的不同,制定健康宣教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如发放卫生保健手册,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等,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知识层次的病人进行宣教,包括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及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实施措施。根据护理诊断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具体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人医院感染早期症状,早期处理防止交叉感染;②普及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并开展有关感染的科学研究,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加强无菌观念及操作的规范性,最大限度的避免医源性的医院感染,并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③设立监测员,监测消毒灭菌剂的合理使用,包括严格消毒时间,及时更换消毒剂等,定期进行细菌培养监测;④建立专科手术室,专人管理,做好各种统计,完善各种制度;⑤合理安排护理工作程序、查房及临床治疗,如点眼、输液、发药推迟至床铺整理完毕60min后进行。床铺整理时让病人离开病房或患眼盖无菌纱布,以减少细菌直接进入或沉积于患眼内。勤更换被服并指导病人勤洗澡及注意面部卫生,保持良好的住院环境,早晚定时通风,降低室内含菌密度。据报道在空气流通状况下,最初30min内空气中的菌落可减少77.3%~76.3%。75min可减少69.4%~66.6%,140min后几乎查不到细菌[3];⑥规范护理操作,制定各种操作标准,定期检查考试,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切断医院医源性感染途径;⑦增强儿童及老年病人的抵抗力。

4 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加强,能自觉规范各项护理操作,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随之带来健康护理指数的明显增高,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院内感染,使感染率由1.31%降至0.66%,取得显著效果。

5 讨论

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而老年人各种器官组织处于衰退阶段,抵抗力较低,加之手术应激反应等综合因素使术后医院感染率明显增加。因此,儿童、老年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是重点监测和防护的人群。全身疾病与眼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疾病不仅仅是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高血压性眼底病变等疾病的诱因,而且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血糖延缓伤口愈合,加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增加医院感染机会,所以术前控制血糖十分必要。另外,一些局部慢性炎症,如慢性结膜炎、沙眼、慢性泪囊炎等,要先控制病情,然后才能安排手术。眼球的特殊构造极易受到侵袭而感染,眼结膜中潜伏了大量微生物,被异物损伤后或实施手术,不仅可以导致细菌和真菌感染,而且有形成眼内炎的危险。提醒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时,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诊疗的安全性,另外在手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加以预防。眼科医护人员应该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业务学习,充分认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同时医院要成立三级监控制度,制订执行标准,加大对医院各个环节的检查力度,确保制度的严格落实。护理人员在与病人零接触时,认真分析病人的全面情况,细致地剖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计划,应用护理措施解决问题,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及护理费用,提高了健康护理指数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朱桂玲.眼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9):1092—1094

[2] 徐慧琴,江银华,徐伟玲.床被整理与病室空气、病人头面部皮肤细菌污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39—40

[3] 马遇荪.实用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354

推荐访问:眼科 护理 感染 影响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