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时间:2022-12-01 16: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本文尝试以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为例,分析和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政府有何不足?为什么?政府应发挥什么职能?如何发挥?"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政府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职能定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论 揭示制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问题,重点是政府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职能定位和职能发挥的对策建议,从管理机制层面上为解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深层次矛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政府职能

1 政府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国家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能有效减轻医疗费用给政府财政带来的压力,有利于构筑防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和防线,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在提供优质、价廉、方便、快捷、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政府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

1.1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这种特殊服务的宗旨是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从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考察,无论是属于公共产品的社区公共卫生,还是属于准公共产品的社区医疗,政府都应当重视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资金和政策的投入,这也是政府真正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1.2是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卫生服务结构的必然途径 现阶段民众享受不到高覆盖面、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原因之一就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失败以及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无人问津。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一种恶性循环,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医患关系的紧张以及卫生资源的极度浪费。而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采用符合成本效益的适宜技术而不是昂贵技术,其预防疾病的成本远低于治疗成本,有利于扭转服务机构靠向患者收费赚取收入,希望患者越多越好的错误激励机制,有利于患者合理分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能避免大医院的重复建设和重复购置,从而减少政府的重复投资,使居民享用低医疗成本的服务,并可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政府财政的压力。但是,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布局、功能,使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依赖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合理地引导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使卫生服务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2]。

1.3是政府工作"以人为本"、保证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3]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然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考察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重大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关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健康问题。政府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彰显了其"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政府职能概述

2.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属性和分类[4-5]

2.1.1社区卫生服务的属性 明确界定社区卫生服务的属性是研究该领域政府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按照其内容的不同性质将社区卫生服务中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及范围划分明确,才能进一步确定政府、集体、市场、个人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相应责任,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其中应当承担的职能。从总体来说,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以下属性:①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双方信息不对称,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动权掌握在全科医生手里;②社区卫生服务消费是基于维护生命健康权利的基本消费,需要社区从解决疾病向解决居民健康问题发展,不仅要求诊治常见病,而且要满足健康教育、康复保健等多方面的需求,预防性、干预性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比重逐步加大;③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增多,供给方式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社区卫生服务市场却是有限的。随着人们卫生观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提高,不同背景的社区和人群其需求层次也是不一样的,而在一个社区内开展卫生服务,其服务时间和范围、对象和病种是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供给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④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中,卫生产品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直接导致"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存在医生谋取"垄断利润"的可能,影响了医疗市场的公平,侵犯患者的利益。因此,要求政府必须干预,强化有计划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2.1.2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分类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基层卫生服务,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两部分。根据卫妇社发(2006)239 号"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等,并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诊疗护理、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等,以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医疗服务。按照这些内容,可以将社区卫生服务分为公共卫生服务、准公共卫生服务和私人卫生服务三类[6-7]:①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特点,受益面大、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和外部效应,主要用于防范和化解公共卫生风险,但个人不愿购买和私人机构不愿或难以提供的卫生服务。从经营的角度看,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个人对这类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动需求很小,供给者提供这类产品也不会获得理想的利润。同时,由于消费人数的增加一般不导致成本的增加,而且一经提供就有众多的人享受,所以从社会角度上考虑,公共卫生服务会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率;然而,在市场机制下这种具有高经济效率和很强公益性的公共服务是没有人愿意主动提供的。这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市场完全失灵的领域,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包括卫生监督执法、重大疾病控制与预防、以及健康教育等[8]。②私人卫生服务:个体根据自己的健康需求、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的特殊而非必需的卫生服务;受益者主要为个体,且不具有外部效应的卫生服务,可由个人、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付费。比如,病因明确、疗效明显的急症就诊、外科手术等,有着价格弹性小、成本--效益好等特点,随着经济发展,可以逐步纳入准公共产品进行提供;而有的病种,价格弹性大,没有确切的治疗和防病效果,成本--效益差,就属于私人卫生服务。③准公共卫生服务:介于公共和私人卫生服务之间,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和一定外部效应,但根据现阶段国家或各地区的财力和卫生资源状况,还不能完全由政府保障,需要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卫生服务。这类服务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资源,必然会出现市场失灵,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也不宜完全采用市场提供方式。如果为数众多的低收入群体得不到这类应有的正常的服务,对公民健康、劳动力资源供给的潜在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家庭、社会、国家都是一种损失,严重影响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因此,对于这些具有"公"、"私"两种属性相结合的社会效益较高的公共产品,虽然它具有部分私人产品的性质,但由于是在社区这样一个特殊具体的环境下,涉及到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公共产品的特质,宜归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

推荐访问:西山 政府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 研究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