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力倡导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时间:2022-12-01 1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低碳经济”一词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环保型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在此种经济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友好的社会就是低碳社会。从根本或广义上说,低碳经济,就是以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探求、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不论哪个国家、地区都要抓,不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特征:一是经济性,包括两层含义:①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②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下降。二是技术性: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三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类已面临着能源供应不可持续的安全问题和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威胁。

第一,从能源安全方面说,全球一次性化石能源供应的时代,悲观的估计100年,乐观的估计200年将会终结.中国化石能源资源更加短缺,估计煤炭的采供在80年左右,石油15年,天然气30年左右。我国原是煤炭出口国,从2007年开始变为净进口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已达到50%。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很快就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如果完全依赖于进口,那是不可想像的,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高碳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超过地球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能力.高碳经济、高碳社会源于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即高碳发展之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中显示,20世纪是过去1000年最暖的一个世纪。2005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工业革命”前的1.4倍。其中90%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引起的。从1750年即工业化时代开始,北美和欧洲的能源生产与排放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70%。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而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量的2/3将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能源消费如碳排放人均虽然只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但总量2009年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2010年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如何走?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也关系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发展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特别是温总理在会上代表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引进低碳经济模式,对于在更高层面上建设宜居城市至关重要。低碳经济支持下的生态宜居城市的核心,是实现“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生态城市是相辅相成的,也即低碳化发展成为生态城市发展的模式,生态城市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载体。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必须看到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生态城市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考察和解决低碳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克服生态城市建设中表面化现象严重、生态意识普及推广不足、政府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力度不强、生态城市内部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生态城市规划不合理、缺乏科学的生态城市评价标准等问题。我国工业发展要突出低碳、特色、规模等三个特点,要大力倡导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要把低碳发展和低碳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机关、每个社区、每个学校、每个家庭中去。

第一,节能减排,形成洁净的能源结构,建立高效的、安全的低碳能源供应体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煤技术即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要放在同发展新能源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发展无污染的清洁煤发电技术是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比如湖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现代农业;要在能源节约上作文章,如节约利用碳能源,提高碳能源的利用效率。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不仅制约着人类的发展,更主宰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和节能环保理念,不断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环保意识,积极倡导绿色办公和低碳生活,争做宣传节能减排的标兵,踊跃投身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同时,学习掌握节能减排知识与技能,广泛宣传节能环保政策法规,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努力营造节能减排的浓厚氛围,带动全社会共同形成节能减排的新风尚。

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比如: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寝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的使用。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6月12日定为“绿色出行日”,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6月17日定为“能源紧缺体验日”,公共机构除信息机房等特殊场所外,停开办公区域空调一天,停开公共场所(如门厅、走廊、卫生间等)照明一天,积极参加能源紧缺体验活动。

第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开创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是要发展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技术产业;二是把加快发展服务农业放在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位置。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因为现在利润价值链增长的主要环节不在“加工”这个环节,而在它的前端和后端的生产性服务。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增强,服务业逐步上升成为经济主导地位。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的1990年62%提高到本世纪2005年的72%,中等收入国家从46%上升到53%,低收入国家从41%上升到50%。我们要把信息服务业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服务业要主动和各行业融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既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努力方向。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后,已经进入了需要努力调整和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的新阶段。只有对经济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对发展方式实现有效转变,中国经济才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才会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呢?

笔者认为,必须突出低碳、高效、创新的原则,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力和竞争力。要以低碳排放为标准构建新的产业体系。一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要根据环境承受能力和生活质量需求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淘汰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对环境影响大的落后产能和产品;二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特别是对产业提升有巨大带动作用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要在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和扶持;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增加碳汇功能。森林可以吸收碳,固定碳。全球气候变暖对于国际社会是件重要而紧迫的事情,我们需要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重大影响。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件不争的事实,过去说气候变暖的确定性是60%,现在确定性是90%。

由于我国每年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还不很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内,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提出具体减排要求。要高度重视我国环境问题的国际影响。虽然对外我们强调人均排放水平低,但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事实。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林业毫无疑问能够起相当大的作用。中国现在森林面积扩大了,蓄积量增大了,实现了“两增”,生物量增大,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增大,这一点已经得到国际上承认。林业固碳有潜力,我们的森林面积还要扩大。必须提高森林质量,提高固碳能力。20%的林业覆盖率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必须提高生物量,提高林地生产力,这样无论用材也好,碳汇也好,环境影响也好,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现在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扩大造林和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时候了。

第四,要大力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我们发展绿色经济,要低碳发展,重点放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方面。低碳生活方式是尽可能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以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生活方式。这种完全新型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在服饰、饮食、日用品、建筑、交通、行为等方面抵制旧有生活陋习和奢侈消费,从全新角度把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引向正确的方向。在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引领下,为实现城市生活的低碳发展,人们需要改变以往的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这种完全新型的低碳化的公众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和居住方式,会对社会公共生活的低碳化产生重要影响,它鼓励人们多多使用公共交通,更多消费低碳产品,引导选择居住在公共住宅,推动树立能源节约理念,而这些都是新型低碳社会的重要方面。

另外,要尽快在公共生活中建立起推动全社会树立崇尚自然、崇尚环保、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居民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低碳消费模式。结合发展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确立低碳消费模式。这就需要增强宣传力度,增强居民节约资源和低碳意识,树立低碳消费观念;鼓励单位和个人使用节能环保低碳型产品;引导居民选择低能耗的出行方式;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引导资源节约,惩罚浪费行为;建立生活物质循环利用网络,创建低碳消费和生活环境。更要发挥政府的导向示范作用,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编写低碳生活手册,加强各类学校和媒体在低碳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需要引导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从传统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减少“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广泛开展低碳机关、低碳企业、低碳社区、低碳宾馆等低碳创建活动,提升公众的低碳生活意识。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生活倡导的是一种公众环保和社会责任理念,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和村镇居民去实践低碳生活,随时随处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推荐访问:生活方式 倡导 模式 消费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