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国外处理社会矛盾的理论和实践简论

时间:2022-12-02 12:3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社会治理无法规避社会矛盾问题,国外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和实践应该引起重视。国外一些执政党积累了处理社会矛盾的成功经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失败教训深刻。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认为,创新社会治理,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把社会矛盾和冲突纳入规范、有序、可控的轨道。

关键词 国外 社会矛盾 理论

作者简介:陈如钧,法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共防城港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治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166-02

创新社会治理实质上是处理社会关系和矛盾的过程。国外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和实践应该引起重视。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都具有共性,即无法规避社会矛盾问题。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目的是维持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加强对国外社会矛盾理论的研究,汲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对于推动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国际经验的研究

(一)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社会矛盾

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经验看,一个经济起飞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将是一个“风险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政治体制迅速向现代化转型。

人们对民生、民主、民权的要求更高,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壮大,社会运动兴起(在我国表现为群体性事件增多),对收入分配差距、社会保障、环境健康、反对腐败、公共安全等社会矛盾问题的关注更为集中。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和各类社会矛盾,保持社会良性互动和稳定和谐。

(二)国外一些执政党处理社会矛盾的经验教训

研究表明,处理社会矛盾不仅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内的复杂关系,更要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隐患、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运行体制机制。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是以预防和疏导为重点,以全社会普遍接受的法律法规和价值观为基础,拓宽各阶级阶层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整合各方利益,有序释放各种社会不满情绪,及时地化解社会冲突,把不稳定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三)我国学者对国外社会矛盾的研究

1.前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矛盾: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严重挫折,理论界对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国家改变颜色的原因进行诸多研究。

前苏联曾经认为社会主义不存在社会矛盾,苏共对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变化发展缺乏认识和应对的方法,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矛盾积重难返。其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社会基本矛盾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前苏联实行“新闻改革”,强调舆论“公开性”,放弃党对类媒体的领导,失去舆论控制权,为西方意识形态的进攻大开“方便之门”。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舆论瓦解苏联意识形态,掏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摧毁了社会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

东欧一直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薄弱环节,是西方和平演变的重点地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已经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执政的共产党没有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不能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没有出现类似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敌我矛盾。同时,党组织在自身建设上页出现问题,严重脱离群众,使党在与反对派的斗争中丧失主动权。

人物彼德·布劳认为,只要人们仍然对政府抱有希望,社会重视和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致力于改善社会运行状态,社会矛盾和冲突就会较为温和。社会矛盾天然具有两面性,一面是潜在的反对和敌视导致反抗,反抗激起冲突;另一面是公开化的反抗有利于消除冲突的根源。社会就好比一个锅炉,充满“怨气”或“怒气”。盈则满、满则益,不通过矛盾和冲突这个“安全阀”和“出气筒” 溢出,只能是炸毁。

(二)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社会冲突理论借用韦伯的“财产、权力、声望”标准分析社会矛盾和冲突,认为根源就在于人们对上述稀缺社会资源的争斗和对分配不公状态的反抗。达伦多夫的解释也抱有类似观点,他提出争斗的标的是权威。权威也是稀有资源,能够把社会整合在同一结构。在社会结构内部,争夺权威的过程表现为维护权威与改变权威的关系,这就产生社会矛盾。科塞从主观根源上进行重点分析,认为人们意识到自身利益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还取决于“被剥夺者”的“相对被剥夺感”与对现存制度合法性认同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不在于“相对剥夺感”的存在,而在于是否认同社会制度对其利益的“相对剥夺”。

(三)社会矛盾冲突解决方式

社会冲突论着重分析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程度,研究控制的方法,提倡和解,避免暴力。达伦多夫提出“冲突的制度化调节”,即建立协商、仲裁与调停机构,让冲突各方在共识基础上制定“正式游戏规则”,把适用的部分转化为稳定的制度。科塞提出“社会安全阀”制度,认为良性运行的社会需要两种类型“安全阀”。一种是“出气安全阀”,让“怨气”或“怒气”在现有社会关系的限度内释放出来;另一种是“替代安全阀”,即设置一些替代目标,让“怨气”或“怒气” 在另外的对象上“撒”出来。

(四)“无直接利益冲突”

“无直接利益冲突”就是“无直接利益”者的“相对剥夺感”和受挫感经过长期压抑积累而形成的对某种制度或某一群体的不满情绪借助具体事件集体宣泄的行为。现代“风险社会”所说的“风险”就包括“无直接利益冲突”,其根源仍然是社会矛盾的存在,也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仅仅有助于“撒气”。

三、国外社会矛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述评

理论是根据实践的需要而存在、创新、丰富和发展。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社会矛盾是对立和统一的社会关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在实践基础上,吸收当代社会矛盾理论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等新思想和观点,加强互联网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国外社会矛盾理论的研究体现出不同国家和地区迈向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即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致力于经济发展,注重互联网络的治理,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的矛盾等等。执政党和政府正确处理社会矛盾至关重要,表现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处理好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华民族复兴;处理不好,则会激化矛盾,国家发展停滞或倒退,甚至引发社会动荡,政权更替,人民遭殃。

创新具体的社会矛盾问题治理,就要借鉴国外社会矛盾的理论和实践,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依法治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共同价值的认同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矛盾调节机制,逐渐消除社会不公,消解社会不满情绪,把社会矛盾和冲突纳入规范、有序、可控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杨清涛,等.和谐之道:转型期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解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黄宏,等.东欧剧变与执政党建设.北京:红旗出版社.1991.

[4][美]彼德·布劳著.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5]陈晓云、吴宁.中国社矛盾学说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之比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6]叶克林、蒋影明.现代社会冲突论:从米尔斯到达伦多夫和科瑟尔——三论美国发展社会学的主要流派.江苏社会科学.1998(2).

[7]国外一些政党处理社会矛盾的经验教训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3).

推荐访问:社会矛盾 实践 国外 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