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教学做合一,让过程更深刻

时间:2022-12-03 12:2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教学做合一”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深化了素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教学做合一,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实际情况出发一起来探索、思考,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深刻.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可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做合一,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实际情况出发一起来探索、思考,从而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深刻. 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做中教 :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激起积极主动的学习热忱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容器”一样,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一味地往里填,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客体关系. 这种教学不仅学生学的知识死,而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激发不了学生的激情,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改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让学生做的方式教,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商品利润一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是这样来创设情境的:

小明家开的文具店要进一批钢笔,一种进价15元,售价18元. 另一种进价12元,售价15元. 现在进哪一种获利更大一些?

同学们经过一阵思考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1] 两种笔的获利一样,进哪一种都一样.

[2] 笔贵,质量好,买的多,进15元的.

[3] 本钱少,进12元的.

[4] 看投入与回报的比例.

……

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的想法开始一致认为,看投入与回报的比例.

在此基础上建摸得出: 商品利率 = ■.

通过这样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同学们感受到“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 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例如:《二次根式》这一部分内容,与前面已学内容“代数式”、“勾股定理” 、“实数” 紧密联系,同时也是后面将要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 等内容的基础. 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时,若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 在讲《二次根式的乘法》时,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获得有实际的理解和感受. 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二次根式的除法》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体验过程,虽然学生从没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通过类似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在做中学:改变被动接受方式,提高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 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与主动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

1. 鼓励大胆“猜想” ,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

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 科学上的许多发现都是先凭直觉作出猜想,而后才去加以证明或验证,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把“先猜想后证明”作为一种数学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温故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 + b2 = c2;然后提出问题: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怎样?很多同学猜想是直角三角形. 接着问:“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思考后,有人提出这样一种想法:画一个三边长分别为3 cm、4 cm、5 cm的三角形,显然32 + 42 = 52,且画出来后易发现是个直角三角形. 我马上鼓励了这种尝试的想法,同时再问:这种想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

(1)目前要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只能通过证明其中一个角是直角来说明,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2)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3)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及已知条件计算出斜边长为c,再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得证.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再共同验证其正确性,既让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过程印象更深刻,又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能力.

2. 注重动手“操作”,深化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深刻,《新课程标准》中还强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同时培养合作的意识、交流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用正多边形拼地板》时,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几名学生围成一小组,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发现:首先通过事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形状的地砖,发现常规的地砖有正方形与正六边形,用它们来铺设地板,整体和谐,没有空隙,给人一种和谐美的感觉. 但为何不用相同的正五边形材料来铺设地板呢?(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此基础让启发学生动手试试看(分组进行):剪出一些相同的正五边形拼拼看. 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各小组操作、交流时给予一些及时的说明,通过这一过程,我发现不少学生能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取知识:① 怎么拼?(围绕一点拼);② 对于给定的多边形,能否既不留一丝空隙又不互相重叠拼成一个平面图形的关键是什么?(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 这样的活动过程也是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学生在做数学中既使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也学到了必要的数学知识. 在整个过程中,人人都兴趣盎然地参与了学习过程,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教与学互动,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传承

以往的数学教学,教师们多是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因而造成知识和应用的脱节,学生也因此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和价值,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 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应用意识

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能将已有知识自觉地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例如: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成绩波动情况. 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2. 运用数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 评价一名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最主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后,可以让学生去设计一些方案来测量学校的旗杆、树木或自己家周围的比较高的建筑物的高度.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做合一”即坚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 ,教学做紧密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一起来探索、思考,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深刻.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体验到的是什么,希望的又是什么,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

[3]任勇.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3.

推荐访问:深刻 过程 教学 做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