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杀“黑九月”行动中,最难对付的是死亡名单上的头号人物:“法塔赫”安全局局长阿里•哈森•萨拉迈,他被以色列认为是慕尼黑惨案的首席策划师。他先后5次逃过摩萨德特工的暗杀,并让摩萨德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败绩——1973年7月,摩萨德在挪威利勒哈梅尔误杀一名名叫阿赫迈德•布希基的摩洛哥服务员,导致5名特工在异国锒铛入狱,并被控以谋杀罪,来自国际上的压力迫使以色列取消“上帝的复仇”行动。
此次失利似乎是暗杀小组厄运的开始。先是谨小慎微的特工卡尔耐不住寂寞,与一个女子上床,结果被杀死;接着,罗伯特也死于非命。这个时候,埃弗赖姆通知阿夫纳:“立即停止。”
利勒哈梅尔丑闻发生后,摩萨德表面上宣布取消暗杀行动小组,但实际上仍在暗中活动。1973年10月,“赎罪日”战争结束后,扎米尔被免除了摩萨德首脑职务,心狠手辣的霍菲少将接任摩萨德首脑,决心要复仇雪耻,把萨拉迈置于死地而后快。
1974年1月12日,一个暗杀小组得到情报,据称萨拉迈和第二号目标阿布•达乌德将在靠近列支敦士登边境的瑞士小镇萨尔根斯的一座天主教堂内会面。结果暗杀小组在教堂堵到了3名呆若木鸡的教士。
1975年12月,一名摩萨德特工用一支装有望远瞄准镜的步枪从窗口对准萨拉迈的住处射击,结果子弹只穿透了一个假人。1976年10月8日,萨拉迈在贝鲁特只身散步时,摩萨德特工的两发子弹击中了他,却被抢救过来。
为了不让暗杀萨拉迈的行动再惹众怒,摩萨德决定让非以色列国籍的特工执行任务,来自英国的摩萨德“睡眠杀手”佩妮洛普在雪藏三年后终于派上用场——接到了她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的暗杀任务。
1978年底,时年30岁的佩妮洛普从德国来到了贝鲁特市,住进了萨拉迈新房对面的一座公寓楼里。在邻居的眼中,她是一个脾气古怪的外国画家。随后,两名摩萨德特工来到贝鲁特会合。
1979年1月22日下午3点35分,萨拉迈的4个贴身保镖从家中出来,检查了萨拉迈的防弹汽车,并且观察了街上没有异常动静之后,就护送萨拉迈登车离开了家。当萨拉迈的座车驶过事先停放的大众牌汽车的一刹那,在附近楼上的佩妮洛普按下了无线电遥控装置,引爆了炸药。
爆炸震惊了整个世界,萨拉迈和4名保镖当场遇难,还炸死了4名路人——包括一名德国修女和一名英国学生,另有18位行人被炸伤。
佩妮洛普事后悄悄地离开了黎巴嫩,从此下落不明。(资料来源:大众文艺出版社《摩萨德行动档案》、九州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界著名间谍》等)
最完美的暗杀:巧克力毒杀哈达德
摩萨德历史上有许多次干净利落、不留破绽的“完美刺杀”,巴勒斯坦“人阵”领袖瓦迪埃•哈达德之死堪称代表。
哈达德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负责人之一。1964年,他因与阿拉法特意见不合,另立山头,成立了激进组织“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 ”,即“人阵”。他也是暗杀“黑九月”名单上的一个。
1976年6月27日,在哈达德的一手策划下,一架法航班机被“人阵”劫持至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以色列派侦察营和摩萨德特工奔袭乌干达城市恩德培,救出了102名人质,同时对哈达德进行追杀。听到消息后,哈达德跑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避难。
哈达德深谙摩萨德对付敌人的手法,无论是行走在街道上,还是接听电话,他都可能遭遇枪杀或炸弹袭击。因此,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他的行动相当谨慎,从不轻易外出,摩萨德一度无从下手。
但是,机会终于出现了。摩萨德发现哈达德有个最大弱点:爱吃巧克力——对于当时的阿拉伯人来说,西方国家制造的纯巧克力(黑巧克力)简直就是奢侈品。
1977年10月,摩萨德收买了一位与哈达德交往甚密的巴勒斯坦人,将其发展成秘密特工,他不时为哈达德送一些比利时生产的名贵纯巧克力。哈达德收到巧克力,十分高兴,放松了警惕。但他想不到,巧克力上漂亮的蕾丝镶边是经过摩萨德精心处理的:里面含有慢性毒药。几盒巧克力下肚,哈达德一病不起。医生始终查不出他得了什么病:他的种种症状都与白血病相仿,可血液化验的结果却十分正常。
六个月后,医治无效的哈达德在一间破旧旅馆中死去。巴官方给出的死因是:白血病。摩萨德的这次毒杀神不知鬼不觉,不但行动干净利落,事后也风平浪静,堪称经典。(摘自2006年5月 23日《青年参考》)
贝雷塔M92F手枪的主要性能
意大利贝雷塔手枪是摩萨德配发给每一位成员的必备武器。现代贝雷塔手枪的型号有20多种,但基本都是贝雷塔公司在1976年生产的M81、M84和M92 三种手枪的派生枪。M92F手枪在该系列手枪中最令人瞩目,它也是贝雷塔公司最为得意的“作品”。
“贝雷塔M92F”极好地兼顾了现代军用手枪的一切要求——既可以在应敌时迅速开火,拥有近距离射杀的威力,又有非常高的携带安全性;大多数手枪设计上采用勃朗宁结构,闭锁的时候,枪管上下摆动,M92F手枪的枪管是垂直的,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射击的精度,特别是长期使用、反复磨损的情况下,精度仍然可以保证;握柄可以容纳多达15发子弹,保证了持续火力,同时又不致于过于厚重而影响射手持握射击;尤其重要的是,在满足了上述性能后,价格仍然相当便宜。
口径:9毫米
弹匣容量:15发
枪重:950克
枪长:217毫米
瞄准装置:准星——缺口式
最头疼的暗杀:阿拉法特历险记
阿拉法特一生经历各种大难五十余次,是摩萨德最头疼的暗杀对象。摩萨德对他恨之入骨,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暗杀,却没有一次成功,这也成为摩萨德历史上的一大败笔。
战斗机攻击阿拉法特专机
摩萨德计划谋杀阿拉法特的方式之一是用战斗机击落阿拉法特乘坐的飞机。1973年2月,以色列战机在西奈半岛击落了一架利比亚客机,机上100名旅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因为摩萨德的绝密情报断定阿拉法特就在这架客机上。以色列遭到了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此后,虽然阿拉法特的民航专机在中东上空多次遇上、甚至被以色列战斗机跟踪过,但以色列再也不敢贸然开火。因此,阿拉法特乘坐民航专机反而比其他交通工具更安全。
杀手受感召自首
1976年,摩萨德让潜伏在阿拉法特身边的间谍阿布•萨伊德伺机毒死阿拉法特。毒药只有米粒般大小,放在饭中真假难辨。但萨伊德骨子里仍是个巴勒斯坦人,毒死他,自己无疑将成为巴勒斯坦民族的千古罪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萨伊德主动向巴解安全部门自首。
第六感觉有如神助
1967年岁末,摩萨德得知阿拉法特在约旦河西岸一个村庄住宿,便迅速派出数十名精干士兵悄悄接近这个村子。几声犬吠引起阿拉法特的高度警觉,他立即推开后窗,跳上汽车飞驰而去。
1969年7月,阿拉法特在约旦首都安曼的“法塔赫”游击队驻地收到一个“阿拉法特兄亲启”的邮包,他看后立即下令把这个包裹拿走,并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一枚炸弹!我嗅出了它的味道。”卫兵后来打开这个包裹时被当场炸死。
居无定所 神出鬼没
为了防备敌人暗算,巴解保安人员为阿拉法特制定了非常严密的安全措施。他行踪飘忽不定,夜间常易住所。1982年8月一个深夜,阿拉法特正在一幢大楼的14层开会,意大利大使想和他见面。他忽然感到危险的气氛,立即让所有人员撤离办公大楼。当他们刚走进对街的一幢建筑物,大楼就被炸毁。这次爆炸事件造成250人丧生。
阴差阳错 命不该绝
阿拉法特的历险生涯中,最称奇的一次是躲过了1985年10月以色列人精心策划的千里轰炸行动。当时,以机首先轰炸了位于突尼斯的巴解组织通信中心和阿拉法特住所,潜伏的摩萨德间谍还用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光束,引导以色列战斗机发射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巴解总部的5座建筑物,炸死75人,炸伤120多人,阿拉法特却安然无恙。原来,那天他因连日劳累,起得比平时晚了些。当他赶到巴解总部时,只见一片废墟。倘若以色列的空袭再推迟一刻钟,阿拉法特恐怕就难以幸免了。
2004年11月9日,阿拉法特在法国因病逝世。不过,他去世前的症状极像中毒,许多情报界人士认为,摩萨德把慢性毒药秘密吹入阿拉法特的耳朵里,将他毒害致死。(资料来源:广州出版社《以色列特工秘密档案》、《法制文萃报》第757期等)
最疯狂的暗杀:杰哈德被打成蜂窝
阿布•杰哈德是阿拉法特最亲密的助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的重要军事领导人,曾担任巴解武装部队第一副总司令。他组织了一支巴解突击队,袭击以军哨所、运输车、炮位和巡逻队。
对杰哈德恨之入骨的以色列最高当局,要对杰哈德下毒手了。
摩萨德制订暗杀计划,47岁的以军少将胡埃德•巴拉克为总指挥,另一名绰号“壁虎”的以军伞兵军官率队执行。
1988年4月15日清晨,由一男一女组成的以色列暗杀小组,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近郊海滩偷渡上岸,运载他们的以军潜艇则潜回突尼斯领海外的深水区待命。
随后,摩萨德派遣特工带领刺杀小组前往突尼斯市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全都改换上橄榄色的突尼斯国民军夏季制服,唯一的女成员也摇身一变,成了“随军记者”。
4月16日午夜1时30分,一辆挂着“出租”标志的轻型旅行车,驶入西迪布赛特区的一处偏僻街道。昏暗的路灯下,还停着另外两辆轿车,车里是摩萨德傍晚前派出的侦察人员。
旅行车厢门打开,从里面闪出4名身穿黑色夜行服的蒙面男子,他们迅速与轿车上的二男一女汇合,开始向巴解总部警戒区接近。这些人配有先进的攻击武器:人手一支装有红外线瞄准镜的“加利尔”速射步枪,腰上挂着大口径PR41手枪,这种手枪射程远,杀伤力大,可装12发子弹,配有消音管套,是以色列特种部队成员的必备武器。此外,他们还都配有一把匕首、两枚高爆手雷、一枚剧毒窒息弹。
暗杀小组的全体成员从两处被剪断的铁丝网缺口处通过警戒区,钻进了距杰哈德住宅仅30米的一处暗沟。就在这时,距突尼斯领土约50千米以外,以色列空军一架装备有先进电子干扰器的波音707飞机,已在距地面5000米的上空,盘旋了一个半小时。它的任务是,在预定时刻,从机腹下外挂的电子吊舱中发出强大干扰电波,阻断巴解总部同外界的一切电讯联络。
在最前面的“壁虎”从还没有关好的大门冲入院子,两名卫兵感到有异常,手持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向门口跑来。就在这一刻,“壁虎”装有消音器的冲锋枪响了,子弹准确地击中了两名警卫的眉心,两人还没来得及叫一声就倒在了地下,与此同时,另一名杀手也开枪击毙了看门的老人。
杰哈德隐约听见门外有急促的脚步声,他立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在暗处开枪抵抗。两名最先扑上来的摩萨德杀手应声倒下,但就在杰哈德更换子弹夹的时候,来自楼下的猛烈火力击中了他的胸部。
杰哈德仰面倒在地板上,随着又是一阵枪响,冲入室内的以色列杀手几乎把他的身体打成了蜂窝,杰哈德中弹70余发,射来的子弹如此密集,连杰哈德的手枪都被打得粉碎。紧随在后的暗杀小组的唯一女性、“随军记者”则用摄像机将暗杀经过和现场拍摄了下来,另一名以色列特工也拿出照相机拍下了杰哈德的尸体。
楼外枪声大作,闻讯赶来的巴解巡逻队同掩护小组交火。“壁虎”命令立刻撤退。借着暗沟掩护,以色列暗杀队摆脱了巴解警卫部队的追击。40分钟后,他们乘坐事先准备好的高速摩托艇,与负责接应的以色列海军潜艇会合。(资料来源:东方出版社《二十世纪以色列情报机构绝秘行动》等)
最失败的暗杀:行刺迈沙阿勒未遂
1997年9月25日清晨,约旦首都安曼西郊。
哈马斯政治局书记哈立德•迈沙阿勒像往常一样在两名保镖的陪同下走出家门,向停靠在房前的奔驰轿车走去。突然有两名外国游客和正在车中等候他的司机争吵起来,双方互不相让,动起手来。迈沙阿勒马上命保镖叫来警察。但警察只盘问、教训了几句就把他们放了。
随后,那两人迅速朝迈沙阿勒冲来, 一个抓住他的手,另一个拿出一个小木棍样的东西向他的脑袋刺去,迈沙阿勒左耳被针刺了一下,一阵耳鸣。当保镖向两个刺客扑过去时,一辆汽车从马路对面飞速开来,两个刺客随即跳上车,逃走了。
逃跑后的刺客十分得意,竟大摇大摆地向集合的据点走去,却被尾随而至的警察当场抓获,车里的另外3人急急忙忙地跑掉了。
2个小时以后,迈沙阿勒被送进约旦最现代化的医院——侯赛因医学城。他呕吐不止,血压急剧下降,医生们怀疑他遭到化学武器袭击,但却束手无策。
被抓的两名刺客拒绝回答任何问题。这时,约旦警方又得到可靠消息,逃脱的另外3名刺客躲进了以色列驻约旦大使馆。而以色列大使馆却没有与约旦取得任何联系。被激怒了的侯赛因国王向以色列提出强烈抗议,并亲自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打电话,明确表示,除非以色列提供毒药的名称和解药,否则约旦将考虑召回驻以大使。
内塔尼亚胡怕事情闹得太大,说出了解药的名称。美国和约旦的医生得以确诊迈沙阿勒为神经麻痹中毒,对症下药,很快,迈沙阿勒就康复出院了。
约旦警方再次对两名刺客进行审讯。他们终于招认自己是摩萨德的特工,暗杀小组共有8人,持伪造的加拿大护照,利用旅游的名义潜入约旦,目标直指迈沙阿勒。
9月29日,约旦王储哈桑飞抵美国,与美国总统克林顿短暂会晤后当天即返回约旦。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秘密来到安曼,与哈桑举行秘密会晤。内塔尼亚胡对刺杀事件伤害了约以关系表示道歉,并同意释放被以色列关押了8年的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以色列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内外交困之中的内塔尼亚胡找了个替罪羊——摩萨德首脑达尼亚古特被迫辞职。两年后,约旦以威胁国家安全和稳定为由,将迈沙阿勒驱逐出境,迈沙阿勒随后流亡至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资料来源:大众文艺出版社《摩萨德行动档案》、华文出版社《现代间谍事件大写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