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转型期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时间:2022-12-04 1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建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结构已不再适应现有社会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新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阵地,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要进行改革。

关键词:转型期;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202-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of the country, in the face of the need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colleges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structure has not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he existing social.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newly-built local colleges talent training. To adapt to and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for applied talents, the newly-built local colleges" preschool education as main position in the training kindergarten teacher,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reformed.

Keywords: transition period; the newly-built local colleges;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一、提出問题的背景

随着国家各方面的发展,以及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建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的结构已不再适应现有的社会的需要。2012年,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提出,“扩大应用型普通本科学校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规模”,“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这些都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对转型势在必得,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做出结构调整。2014年1月9日至10日,教育部在河南黄淮学院举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会上下发了由专家组和教育部领导,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方意见形成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一文件的公布,意味着我国高等学校将由学术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大类型并行发展模式转型,职业教育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将被打破。新建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新建地方高校是指1999年以来新设的本科学校,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地方(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全国共有647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数量的55.3%。对于新建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模式转型牵扯到了高校的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一些方面,那么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培养出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分析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学时量安排不够合理

作者通过对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显示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总学时为2536学时,其中,分配给舞蹈、幼儿歌曲弹唱和美术各96学时,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游戏课程只有48学时,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幼儿园区角活动没有课时,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没有设置,教学方法课程没有设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课时为882学时,其中296学时为公共必修课,426学时为专业技能课。这说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时的安排是不够合理的,一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到的课程的课时不充足或者没有。

(二)课程的学期安排不够科学

大学四年,学生的每一学期的学习和认知都有不同的特点,课程在什么学期开展也要遵循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规律。通过对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分学期课程进程表分析,其中,大一的课程是由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没有设置专业课,这样显然不能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的认知,无法了解到幼儿发展的规律。大一学生只是刚刚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还处于高中水平,不擅长对理论的思考,更不容易理解,所开设的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学对大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比较困难。另外,大四的第二学期是安排的毕业论文和实习,但是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课程的安排较少。根据现在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不仅让学生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所以课程的学期安排不仅不适应现在的人才培养要求,也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

(三)重技能课程,轻基础课程

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阵地,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幼儿教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幼儿教师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作了详细说明,它体现了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综合要求。在就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等多重利益的驱动下,现在的许多新建地方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特别重视学生的技能和艺术素养。如A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现在有四届的在校生,从本专业共有8名教师,其中只有1位是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老师,其他的都是音乐和舞蹈专业的。相对于这样的情况基础课的讲授时间想必会减弱。再从A新建地方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看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有732学时,但是其中有202个学时为技能课的实践学时。A新建地方高校一位2013届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说到:“我们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太少了,有些专业课程我们都没有开设,通过我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加发现自身的差距”。通过这一学生的一段话,更加的说明了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所在。这样的重技能课轻基础课的培养方式,只能培养出只懂琴棋书画的艺术生,而不能培养出教书育人的教师。

(四)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存在教学实践课程偏少的问题。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包含公共课和专业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为主的课程体系,当然也包括一定的教育实践环节。教育实践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运用所学教育理论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教育实践是保证学生了解幼儿实际情况、初步开展教学实践,提高保育保教活动的实际能力以及积累基本的教学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只重视理论课程的授课,缺乏系统的实践课程,并且实践的时间很难保证。一个学期18周课,只有5天的认知实习,虽说大四第二学期要求学生去实习,但是学生还要面临毕业论文撰写、找工作和进行研究生考试,那么这一实践也很难保证,导致学生随便到一些幼儿园盖章来应付一些实习材料的完成。再加上由于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合理,教育实践和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育联系不密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少在幼儿园的体验、适应、熟悉和提高的过程,缺乏对幼儿园实践教育中一些问题的发现和分析,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融入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中。

(五)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

在新建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一般都分为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在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仅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人文、地理、自然、历史以及写作等相关方面的知识。那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學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计划中,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重视程度和课时的安排还有一定的差别。A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显示,公共选修课的课时为1018学时,公共必修课为180个学时,专业必修课为384个学时,专业选修课为192个学时。从这些的数据可以看出A新建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必修课课程明显的要多于选修课,由于种种原因,公共选修课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的选修课数量少,学生选择的范围小,课程的质量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明显的不能满足学生扩大知识视野的需求。

三、在转型期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贯穿在大学四年中,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与发展的规律。比如在专业课学习时应从易懂、易学的内容开始,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学术概念和学术思维。课程的课时安排也不能顾此失彼,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的比例一定要科学化。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而不是能歌善舞的艺术人员。在课程的结构方面,教学方法、实际管理、保育和教育工作以及学科专业知识课程不能忽视,教法课程作为职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因此,不能忽视教法课程的设置。另外,根据《幼儿园工作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教师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精湛的专业知识,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要适当的增加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二)整合课程内容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宗旨,要整合课程内容。首先,全面设置通识课程,通过加强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形式,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整合现有专业课程,现有专业课程出现重复和偏缺的现象,优化现有专业课程结构,强调职业理念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结合起来给予考虑。对通识课程、教育课程以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并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课程调整。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及社会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删减旧知识,将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以及新的理念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三)加强实践课程课时,注重教育实践的效果

幼儿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新建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与应用性的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对新建地方高校的要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课程的学时是否得到保证也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把教育实践课程贯穿在大学的四年中,并且要适当的压缩专业教育的课和公共课程的比例,增加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比例,丰富教育实践中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多样的实习方式,并可将一部分专业课程的课堂讲授的方法带到幼儿园中的实际操作中。另外,也要相对增加教育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不仅为地方的教育事业服务,也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机会。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实践的过程,以及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价教育实践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彭海蕾,刘莹.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2.

[2]王迎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及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3]张金梅.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对专业课程及设置的评价研究——以N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优化改革为背景[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12.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

[5]杨敏,田景正.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程分析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基金项目:武夷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SJ201103)

作者简介:刘志英(1982-),女,汉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和幼儿教师教育。

推荐访问:转型期 学前教育 课程设置 新建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