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低碳经济。针对目前各省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文章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目前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同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现状;建议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进步。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它与传统的经济体系相比有许多优势。这种经济要求在生产和消费中既要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必须保持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它的主要表现是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消费行为的理性等。
二、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碳排放强度和碳生产力是衡量低碳经济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了辽宁省2000-2009年的碳排放量和生产总值做为依据来说明辽宁省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见表1)。
碳排放强度是碳排放量与GDP的比值,它反映了单位GDP产出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也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为了使各年间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可比性,本文2000-2009年的碳排放强度的计算采用2000年不变的GDP。如表1所示,2000年辽宁省的生产总值(GDP)为4668.3亿元,碳排放量为5788.46万t,碳排放强度为1.24t/万元。2009年辽宁省生产总值为15065.6亿元,碳排放量为10541.1万t,碳排放强度为0.70t/万元,年均下降4.2%。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9年的碳排放强度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辽宁省的GDP从2000年4668.3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5065.6亿元,但是碳排放量也从2000年的5788.46万t上升到2009年的10541.1万t。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辽宁省的经济增长虽然很快,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却不高。
碳生产力是一段时间内国内生产总值(GDP)数量与同期碳排放量的比值,碳生产力与碳排放强度紧密相关,但是它反映的是单位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如表1所示,2000-2009年辽宁省碳生产力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81万元/t提高到2009年的1.43万元/t,年均提高6.2%。碳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说明了辽宁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低碳经济总体水平却不高。在全国都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辽宁省必须结合目前的现状继续发展低碳经济。
三、辽宁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的职责
企业虽然是碳排放的主体,但是政府应该是减少碳排放的第一责任人。强化政府的职责是节能减排的最重要措施。辽宁省政府应该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社会发展的规划,结合辽宁省目前的现状,制定符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措施。
(二)调整产业结构,抑制碳排放增长
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有效减缓碳排放的增长速度。辽宁省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过大。工业碳排放是碳排放的主体,占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应该放在高耗能的行业,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业应进行淘汰,杜绝重复建设高能耗的行业。同时,对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质品、石油加工及炼焦、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等高能耗产业要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应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应大力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产学研的合作机制。辽宁省可以把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清洁机制的发展项目结合起来,以不断提高碳捕捉和封存技术为主,大力发展碳减排和固碳技术,运用生态学模式建设产业工艺和流程。
(四)提倡低碳消费理念,引导低碳消费方式
消费对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具有指导性作用,新的消费点通常会使一个新的产业产生。建立符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在消费的过程中倡导绿色消费,崇尚节约,引导合理消费。这种消费体系并不是减少消费,而是通过转变消费观念引导绿色消费,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孙桂娟,孙相云,杨越.低碳经济概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
2、程娜.辽宁省能源消费与低碳经济发展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0(6).
3、温璐璐,王海涛.辽宁产业结构分析对策[J].经济研究,2006(4).
4、姜莹,陈国宏.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研究[J].自然科学报,2010(4).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