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高校学生能力要求的研究

时间:2022-12-04 13:2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对当下高校学生的能力要求等问题和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比中美日大学生的状态,对中国高校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进行了解答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 教育框架 核心竞争力 素质模型 职业能力

一、美国高校学生的能力要求

就业能力定义: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哈韦(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就是个人的潜能,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人的可雇佣性由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感及元认知能力组成。美国教育科学部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提出了就业能力框架,主要包括8种就业能力:(1)沟通能力。具体包括:能倾听和理解;能阅读和解释文件;能分享信息,自信果断;能根据听众需要写作,感性思维,谈判时反应灵敏;能有效说服别人;能建立和利用人际网络。(2)团队合作能力。具体包括:能作为个人和团队成员开展工作;能在不同的状况下进行团队合作;能与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人一起工作;能懂得如何作为组织的一员进行角色定位;能识别团队成员的优势。(3)问题解决能力。具体包括:能改善现状;能解决团队中存在的问题;能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示独立性和主动性;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包括预算和财务管理;能验证假设、并把数据和情况的背景考虑进去。(4)创新与创业能力。具体包括:能适应新环境;能识别别人不易察觉的机会,富有创造力;能生成多种选择项并将想法付诸行动。(5)规划与组织能力。具体包括:能管理时间和决定优先顺序;能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能识别意外状况;能根据任务分配人员和其他资源;能调整资源配置以应对意外状况;能参与持续改进和计划进程;能生成带有前瞻性计划的愿景。(6)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包括:能评估和监控自我表现;对自己的愿景和目标充分理解并有信心;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景。(7)学习能力。具体包括:能利用各种媒介学习;能将学习能力应用于技术问题和业务运营;能接受新观念和变化。(8)技术能力。具体包括:拥有一定的基本技术能力,应用技术时具备职业健康和安全知识;能用技术整理资料;能把技能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美国大学生能力培养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不满堂灌,而是让学生用脑独立思考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工农业活动等专业实际主动学习知识,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各自观点互相交流。探索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假如有学生在课堂上三次不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发表不出来自己的观点,则教师会劝他退出课程学习。斯坦福大学1994年成立“本科生研究项目办公室”,介绍本科生参与知识创造过程,学会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培养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学生自发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团,以趣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为主,锻炼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校大四的11位同学(包括物理学、化学和数学以及基础医学本科生)2013年去美国学习三个多月,回来之后座谈时说:国内的老师出想法让学生去实践,而美国老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见并付诸实践。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颇受赞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2012年研究发现,23所985大学2万份样本调查结果显示中、美大学生课堂表现有显著差异。课上从未提问或参与讨论的人数比例为20%,美国为3%;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的人数比例为10%,美国为63%;从未和老师讨论分数及作业的人数比例为75%,美国为7%;从未和老师讨论职业计划人数比例为50%,美国为21%。

二、日本高校学生的能力要求

调查250名中国留学生和日本高校生,发现中国留学生在交流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均优于日本高校生。在问及“你是否拥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时,中国留学生回答肯定的比例达到73%,而日本高校生仅为31.3%。当问到“你是否会因失败而灰心丧气?”时,中国留学生回答“会”的比例达到80.4%,而日本高校生仅为25.2%。这两个问题及其回答显示中国留学生自认为意志坚强,可是失败后却退缩,而日本高校生对自己的意志不太自信,却在失败面前不容易退缩。日本创业教育框架公式:创业家诞生=创业素质开发+树立企业家精神+外部创业环境。这提示我们人的能力是内在潜质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中国高校生的能力要求

1.中国高校生能力素质模型。包括知识、技能、品质、个性和身心等五个方面。知识包括专业之外的政治、政策、法律、科技、人文和哲学等诸方面的常识。技能包括专业之外的语言、文字、科学思维、综合分析、人际协调、学习力、計划能力、反省力、执行力和创新能力。品质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个性特征、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气质风度。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中国教育分层分类能力标准(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基础教育注重立德树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身心健康和强健体魄,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本科生实现两个转变:从依赖课本和老师学习转变为独立自主学习,从依赖家庭和父母生活转变为独立工作的自食其力谋生与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社会服务。硕士研究生分为两类:学术型研究生和职业型专业硕士,前者以专业素养和创新潜质为培养目标,后者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以学术型研究生为前提并增加研究能力的培养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能主动适应社会并开创美好未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遵循能力形成规律:首先是选定具体领域和问题,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有关知识与信息,然后将所理解与记忆的知识信息在模拟环境中试用,最后在真正实践环境中运用学会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工作任务。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智力:感知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力。特殊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科专业方面,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等学科专业上;二是个人特性上,如智商、情商、伦理道德、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能力由知识和技能共同构成,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类。能力是某人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个人产物,单纯的知识绝不等于能力!大学单凭课程教学无法令学生掌握(职业)专业能力。

3.高校生能力调查研究的相关成果。(1)2010年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高校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调查结果。理论知识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竞争能力、沟通能力。(2)调查大学對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结果。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以及统筹协调能力、竞争能力。(3)《文化杂志》调查高校生需要培养的六种能力。自我决策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计划、领导和反思能力。

4.高校生职业能力研究成果(工商企业)。同类企业构成特定行业,每个企业都是该行业的一个能量细胞,而个人则是每个企业中的一个能量细胞。高校生职业能力决定着这个人在特定企业中所能释放出来的正能量大小。20岁左右的高校毕业生能力构成包括先天的天赋能力和后天的习得能力。人的全部元素能力大约有130多种,其中最关键的核心元素能力只有两种: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格魅力。70%的元素能力都包含这两种核心元素能力。大约84.3%的企业认为这两种能力非常重要。无论高校生所学习的专业是什么,一旦进入工商企业,必须上任一定的工作岗位。无论什么行业的企业都有六大职能部门:产品研发、生产服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资本财务和综合行政。高校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能在对口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如产品研发和生产服务。资本财务部门只能招收财务类专业人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会在人力资源和综合行政岗位或者市场营销部门工作。所以,高校生职业发展需求和高校提供给他们的课程以及专业知识间存在着很大错位。企业六大职能部门有30%的通用任务,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并作为动力系统发挥作用。在市场营销部门工作的大学生只需要大约5%的专业知识就够了。职业能力由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实际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构成,为企业创造实际财富。基于以上几方面,中国高校生的能力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开发及提高,未来的高校生就业更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8-1 80.

[2]靳希武.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

[3]单中惠.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

[4](美)Elchanan Cohn,Terry.G.Geske.教育经济学[M].范元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9.9 .

[5](美)Wayne K. Hoy,Cecil G. Miske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Seventh Edition)[M]范国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

[6]王霆,唐代盛.国外就业能力框架和模型研究发展综述[J].求知,2006年,S3期:214-215 .

[7]朱继光,祝伟.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5期:69-71 .

[8]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A].南京师大学报,2009年3月,第2期:78-83 .

作者简介:方元元(1981.01—),女,汉,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学、人口学。

推荐访问:浅谈 高校学生 能力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