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类的婴孩是在母体的子宫门被怀孕8个月,9个月或者10个月后出生。我们把经过超过8个月,不到10个月出生的婴孩叫做正常怀孕分娩的婴孩,而把低于8个月,如7个月,甚至6个月和5个月出生的婴孩叫做早产婴孩。低于8个月出生的婴孩往往有巨大的遗传缺陷,而低于7个月,甚至6个月出生的婴孩虽然具备了人类的外形,但是成活率非常低。早产婴孩除了同父亲的遗传有关系外,同母亲的遗传,身体素质;尤其是怀孕时期的生理环境有巨大关系。如吸毒或者患艾滋病以及各种性病的女性往往容易流产和产下早产婴孩。经过4-5个月的怀孕后人工流产的婴孩也往往具备人类的外形。我们经常在生育教育和人体标本展览的过程中通过网上或者亲眼看到各个怀孕时期的婴孩标本。
除了早产的婴孩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就是早熟的动物或者人。如狗的成熟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一般7-8个月的狗就已经完全成熟了,8岁的狗则已经完全相当于人类大约80岁的寿命。
人类也有许多早熟现象,或者晚熟现象,如12-13岁的男孩子或者女孩身材高度已经超过1.8米,外部特征完全类似于青年人。也有13岁的男孩子看上去只有9岁,只有9岁孩子的身高,生理特征也完全类似于9岁。早熟与早产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正常怀孕而出生的孩子也有不少早熟的现象。这同父亲的遗传有巨大的关系。
行星也一样有正常分娩,早产和流产以及超期怀孕的行星,也有早熟和晚熟的行星。2009年,俄罗斯天文科普网站上的行星部分所登载的俄罗斯以及欧美天文科学家们的观点都一致认为:太阳系的所有行星是伴随太阳的形成在大约46亿年之前花费了大约1亿年的时间所同时形成的。而美国的宇宙视窗和行星网站所登载的美国科学家们关于小行星和流星以及彗星起源的观点则认为:所有的小行星,流星、彗星都是太阳系形成初期形成太阳系行星的剩余物质。结合前面一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由小行星,流星和彗星的陨落所带来的陨石都是46亿年前的物质。这种观点初看似乎荒唐,但是当我们看到NASA提供的45亿年前的月球斜长岩样品照片;当我们知道月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龄有45亿岁的时候。我们应该接受上述2种观点的可靠性。
早在1956年,由前苏联科学院出版的由阿.阿巴契耶夫主编的《基础地质学》就指出:目前已经可以非常肯定地认为,所有的流星,彗星和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初期形成行星的剩余物质,地幔的不同层次的矿石是由不同时期陨落的流星所形成。
根据2003年的俄语科普读物的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院地质年代研究中心穆勒教授和他的同伴在2003年3月研究了155粒由月球玄武岩分解后形成的月球土壤颗粒,这些月球土壤颗粒是在小行星、慧星、流星撞击月球表面后所形成的局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这些月球土壤颗粒来源于1971年美国阿波罗14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后,把采集的岩石样本带回地球的那些石头。
科学家们通过测量这些岩石颗粒当中放射性同位数氩的分布密度和含量,在提前得知了氩同位数的放射性衰变速度后,科学家们可以知道由这些岩石颗粒所形成的月球土壤的年龄。
这也促使他们能够测量在月球的什么年代有这样的由小行星、彗星、流星给月球造成的撞击和轰击。换句话说,在月球的什么年代,这些由流星、彗星、小行星所造成的撞击和轰击的频率是多少。月球在过去30-40亿年前,似乎遭受到非常密集地小行星、彗星、流星的撞击和轰击,最密集的撞击时期发生在大约32亿年前,流星、小行星、彗星给月球的第二次撞击发生在大约5亿年前,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这里,我们发现;1956年的观点在2003年得到了证明。
阿.阿巴契耶夫还指出:矿物的形成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原生矿主要指直接由陨星带来,主要基性和超基性岩浆岩,如橄榄岩,辉长岩、辉岩这些低氧含量岩浆岩的液态运动以及钾长岩,钠长岩、钙长岩以及橄榄长岩的液态岩浆运动所形成的矿石,主要是重金属矿石。如新疆地质馆陈列的纯度高达90%左右的赤铁矿和硫化铁从颜色,到结构和颗粒上看同地质馆大门口的世界第三大铁陨石已经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了,这种赤铁矿石可以被认为是90%左右的铁陨石。
同样,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地质馆门口的33吨质量的铁陨石是46亿年前太阳系的一颗铁质小行星,从上面密集的凹凸环形坑穴上,我们可以判断这颗小铁行星在46亿年前确实是处于高温和刚刚凝固的状态。它在太空中游荡了大约46亿年之后才落到地球上,否则会成为地幔物质和赤铁矿石的一部分。这就是典型的太阳系的早产但是早熟的行星。它在40多亿年前就熟透了以至于成为了一颗铁质的行星,就像一个13岁已经熟透的英俊少年一样,但是它的寿命与它那样渺小的体积比较也算是长寿之星了,它在太空中游荡了46亿年之后才落到地球上。只花费了一亿年的时间,第二代超新星爆发所形成的铁和镍的金属粉末就从宇宙灰尘的状态在太阳形成恒星的表面6000度高温的烘烤下成熟为一颗小小的铁的行星。
46亿年前成熟的几乎所有铁质的小行星,50%的当时成熟的岩石行星绝大部分成为了今天太阳的能源,少量成为了今天组成地球地壳和地幔的物质。只有46亿年前靠近太阳轨道的巨大的气态行星才能不断的吸收外来的流星,并且不断地被太阳剥夺气态的物质,并且成长为今天的类似于地球的岩石行星。
地质馆的辉钼矿和钨矿、地质馆门前的铁矿石以及铬铁矿是以灰黑色的金属粉末以及熔化后凝固状态的金属结构出现的。这些矿石可以被认为是原生矿,也就是基本上由宇宙灰尘和流星所形成,而完全金属凝固状态的铬铁矿石则完全是陨落的流星物质所直接形成。
46亿年到45亿年,在太阳形成的那1亿年的时间里,太阳的核心温度很快达到了今天的类似于氢弹爆炸的1500万度,47亿年前太阳系星云种那些很单一的金属元素,如铁,镍,铬、锂、在这1亿年的时间里通过中子射线和1500万度的高温形成了铜,金、银、钼、钛、这些元素。所以地球上的铜,金、银、钼、钛、来自于当时气态的地球对于当时太阳分离物质的吸收。铅和钡则是当时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铀衰变过来的。
46亿年前的气态地球上元素很单一,流星和太阳的分离物质贡献了2/4,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和高温自己制造了另外1/4的金属元素。
当我们谈到某个地区有丰富的金属矿产的时候,如中国江西的钨矿以及澳大利亚的铁矿的时候,这些钨和铁就是在过去分别被地球所吸收的相当于当地矿藏质量的流星或者小行星。46亿年前坠毁在
气态地球上的铁质小行星的质量从上千万吨,到数十亿吨不等。
气态的地球在46亿年前始终处于今天冥王星那种1800度的高温和-270度的低温这样一种极端的状态。
5亿年前的寒武纪是地球上铁矿形成的高峰时期也是月球第二次遭受密集的流星和小行星轰击的时期,我们的结论是:5亿年前太阳系又一颗早产早熟的行星死亡了。
作者简介:王承东,男,(1965—),江西上犹县人,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新疆区党校文化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化与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