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刍议

时间:2022-12-05 11:2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高校具有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应当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体现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绿色大学教育构建方面,通过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社会服务形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关键词: 生态文明;高等教育;绿色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高校应担负起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使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明确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传承生态理念、繁荣生态文化、引领生态文明履行使命,从开展绿色教育入手,深化高等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要充分认识和理解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校的职能决定其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高校是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教育机构,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繁荣生态文化、培养绿色人才、开展生态教育,是高校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教育使命。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与高等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引领生态文明的发展,高校厚重的绿色教育使命也是体现其创新的软实力。在国外,传承生态文化的是“绿色大学”担负的职责。

第一,绿色教育正在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中心课题。高校开展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绿色教育不单单是基本的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教育,或是环卫绿化、卫生评比和人居环境改善,或是开设一般的环境教育学科等等。这只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它要求的是不仅要加强环境科学高等院校建设及其学科门类、专业及课程建设,还要高校承担建设生态文明和文化的绿色教育使命,推动高校内涵式建设的转变方向。这包括:办学定位、办学宗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方面面的转变。绿色教育就是要培育具有绿色理念和掌握绿色技能的新型人才。利用这样的人才,传播生态系统保护知识,创造创新开发新的绿色科技产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创造“绿色生产力”。

第二,绿色教育促进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协调发展。高校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严格区分,但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和自然正在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脱离自然的社会和脱离社会的自然都是不可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他们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互相制约。”所以,绿色教育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统一和融合发展。

2.现阶段高校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约瓶颈

2.1绿色人才培养滞后

高校人才培养偏差还体现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方面,教学改革雷声大、雨点小。高校多度重视论文数量、科研经费,盲目上马新专业,学科越分越细,知识被切割,过分强调专业培养,忽视技能技术训练。同样,高校也存在忽视人文知识教育和文理综合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人格的塑造和修养培育。学生就业过分强调薪酬水平,忽略了社会对人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需要从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完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2科学研究应用转化滞后

高校科研偏重于数目和到位经费,科研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滞后。高校科研与社会沟通,与环保行政部门协作不够。现有的科研成果没有充分被政府决策部门采纳。

2.3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滞后

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生态文化不够。目前高校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普遍存在与生态文明不和谐现象:重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轻视内涵建设等软件环境,对校园建设缺乏全局事业和全程规划。校园环境建设缺乏在能源、水循环、绿化等系统的优化节能和生态平衡考虑。硬件建设中材料的选择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没有贯彻环保标准。校园景观设计缺乏生态文化氛围和生态育人功能。

3.高校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负大学使命

高校要以人才培养为抓手,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切实担负起大学的使命。

3.1高校应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以绿色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培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急需人才。

树立长远打算和前瞻视野,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培养综合型人才。打破专业壁垒和知识固化束缚,开展人文社会知识的通实教育。着手文理学科专业培训,鼓励大学阶段学生的探索意识、逻辑思维训练和社交能力培养。尤其是跨学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融合环保理念和常识教育,培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完善绿色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破除不适合生态文明时代的旧教育思想,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方面融合绿色教育理念。

3.2高校应围绕生态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应强化科研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主人翁意识,加大环保、生态、节能、新能源、废弃物回收利用等主题的科研项目扶持力度。通过科研人员配备和科研资源投入,促进高校在生态科研方面提升内涵和水平。同时,要加强生态科研成果的转化,密切与社会和环保部门的沟通联络,将这些科研和创新成果尽快转为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依据和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3.3高校以生态学科为支撑点,营造浓厚的学术和学科生态环境。

大学中生态学科和学术生态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是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发挥的着力点之一。生态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围绕生态文明,在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学科布局、队伍打造等方面打破学科分割,促进生态理念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借鉴生态学思想定位学科建设布局,找准生态和绿色教育的切入点,为高校的学术生态环境打造良好的生存条件。高校领导要发挥主体责任,制定措施解决学术生态中急功近利、学术浮躁、剽窃抄袭等弊病。

3.4高校应加强校园生态环境的管理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管理体系。

随着高校体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的能耗巨大,高校自身的生态校园建设,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必须明确高校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彰显出高校应有的生态责任。一是校园景观建设要节约、美观、可持续利用。二是校园建筑要加强设计,提高环保型新材料利用率和环保新技术使用。推广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使用,采用水、电、暖方面综合节能技术,对实验室、教学实施建设加入环保要求,方便使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加强生态文明管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校改革发展中,切实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突出的作用和不可忽略的地位。

推荐访问:刍议 地位 生态 作用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