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和声公共课教学中民族和声的导入探析

时间:2022-12-05 15: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旋律虽是民乐合奏曲的主要表现因素,而和声的重要意义也不可低估。和声在乐队中除起烘托旋律的作用外,还通过其功能、色彩、力度等手段直接体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所以和声是音乐表现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民族和声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基本因素,研究民族和声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和声公共课教学中民族和声的导入。

关键词:和声;公共课教学;民族;导入

中图分类号:J6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00-02

和声学是高校音乐理论课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属于基础课程,同时在基础课中又属于高级课程,它对音乐技能的学习与把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声学以其独有的魅力为高校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和音乐理论研究必备的基础。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将“和声学”界定为“研究和声的产生与构成原理、和弦连接与相互关系,它们是应用与方法的理论。和声学是从事作曲、理论、指挥、演奏、演唱等各项活动的音乐家都需要了解的一种理论知识与技能”。

一、民族和声的概述

和声可以带来比单声更具张力和色彩的表现,但是由于东方民族注重单声线型的音乐思维方式,使得多音现象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东方音乐而言,旋律构成的依据主要是语言。它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态,以及与某些乐器上的技术有关。在某些乐器或乐种中可以发现有形成多声的愿望,随着音乐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渐渐形成对比,有时演奏者甚至把性格相似的两首乐曲结合。中华民族早期主要乐器古琴,以及随后引进的琵琶等有较宽音域的乐器旋律中,可以看到演奏者们不时地拨响最低音,把高低音域分成两个音区,可能这是远古时代庄严的钟磬之声的民族集体表象在演奏者心中的回响,也可能是籍此得到多声的效果,这些低声甚至在某些境界中发展为滚动、咆哮。加上拨音和滑音的音量悬殊,单一的旋律的线条性可能分为两个单元。但是由于亚洲人的审美对纵向上音与音的结合的缺乏兴趣,也由于没有象西方和声那样的技法作为结合两个声部的根据.因此东亚民族的音乐始终没有形成和声或复调的织体。

西方音乐体制形成之后,原先体现着音乐时间进展的旋律,已成为表现和声的工具,完整的旋律只出现在呈示或再现的陈述中,审美的鼻子也不再从头至尾地追踪它,有清晰轮廓的线形也只是构成千变万化织体中的一个元素。因此西方音乐的旋律感知觉对线形流畅的关注程度已经降低.经常出现同音反复的模式,例如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的第二乐章的开始,让听众仔细感受和声的进行;有时则是同一音型不厌其烦地反复,更有甚者,通篇没有线条旋律,例如前文提到的巴洛克的隐伏旋律,这种结晶质几何线形充其量只是和声的演化。旋律线甚至经常被和声打断。对西方音乐而言,整理出版一部伟大作品的“旋律总谱”或“主旋律谱”是匪夷所思的笑话。西方音乐的旋律线条感并不是艺术音乐审美中的唯一趣味。重要的是对音乐各种构成因素立体的把握,才能使审美心理能够顺利地从感觉层次进入知觉层次,这也是他们思想方法和审美观念的结果。

二、传统和声公共课教学的现状

传统和声教学内容的局限、教学方法的陈旧严重影响着和声教学的效果,从而导致和声学与相关的课程严重脱节。过分偏重于理论的讲述,使学生只懂得规则而没有对和声音响的感受,长此以往,在学习后继的相关学科时,就会引发诸多问题。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在欣赏完一首钢琴曲后,连大概的和声进行都听不出来,那么之前学习过的和声学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再如,和声学的理论学习就是学习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即兴伴奏。在上即兴伴奏课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和声学基础,想学好即兴伴奏是较为困难的,而即兴伴奏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和声学与作曲、配器、复凋、音乐分析等课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目前高校的和声课教学缺乏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融合与渗透,这种缺乏相关课程内在联系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尽快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无所用,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加强各理论课程相互渗透,尤其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综合与联系,是高校和声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和声公共课教学中民族和声的导入策略

聆听可以帮助演奏者感受这些色彩的明亮或暗淡;在其他声部里听出隐藏的和声色彩与声部层次;或者感受出多声部音乐中声部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和声的倾向性与力度感。特别要注意聆听多声部音乐中的横向旋律线条,注意句尾长音与旋律线条的连接,不要使旋律线条中断。还要注意辨别音色,多声部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各个声部就像一个合唱团的各个声部一样,要有类似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的区别。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听辨能力,才能用听觉带动演奏,处理好和声与旋律以及和声各声部的关系,调节好踏板的运用,指挥手在钢琴上的弹奏。

从长远流传的民族器乐历史演进来看,不难发现民族器乐具有下列几项特质:首先是历史的传承性。不论是外来的或是创造的乐器,在历史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流传后,其次融入性并形成中华民族的乐器的一部分,将民族器乐历史一代代传承下去。除此之外,民族器乐还能反应民族的认同性,像是琵琶、唢呐这些外来的乐器在相当的时日后,接受地方性、语言性的影响,最后归化为中华民族的风格。最后是地域性,由于不同地区的风土民情以及生活习惯不同,不管是音乐的形成或是移借,都带有浓厚的地域性的特色,反映出当地的风土民情。民众的接受性也是民族器乐的特质之一,即使是新创的或外来的,从新鲜或者排斥到接受,必定历经一段适应期。民族器乐的发展也会受到吸他性或排他性的影响,有可能吸收了外来的乐器或乐曲等音乐素材,也有可能因地域因素而形成封闭性或排他性,更有可能因地域或语言等外来因素而改变了接触的外来器乐。最后,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时代性,生活性以及现实性。民族器乐因时间与环境的改变,其本身会产生调整或变化,由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民族器乐因时间与环境的改变,其本身会产生调整或变化,由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民族器乐本身的声响、音色、音量等等因素皆会随着改变。民族音乐的绝大部份均能表现或融入人民的生活中,或是在政治环境(像是宫廷音乐)下存在,除了极少数的乐器(例如古琴音乐),否则若与社会、生活或政治脱节,乐器延续的可能性就会偏低。

四、结 论

在中国古典和民间传统音乐中,蕴藏着异常丰富的韵味元素,需要作曲家去认识、归纳,去拓展、创新,去综合利用。民族和声具有着独特的色彩,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审美习性,是民族精神艺术化的体现,凝聚了全民族的传统风格,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作曲家需要深入继承传统民族器乐中韵味的运用,深入了解、灵活把握和声的运用技能,大胆从这个基础上去发展创新,才能在当代民族管弦乐合奏艺术中获得丰硕成果,展现艺术的非凡魅力。总之,在和声公共课教学中导入民族和声,能够将和声本土化,将本民族的文化与艺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傅征.对和声共同课教学改革的构想与探究[J]. 艺术教育,2014(1):79-80.

[2]徐平力.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的集大成者——音乐家樊祖荫教授的民族多声理论研究与学术成就[J]. 音乐创作,2014(3):13-22.

[3]刘茜.多媒体教学环境与和声教学的融合[J]. 音乐时空,2014(4):177.

[4]徐平力.欧洲浪漫主义和声的技法特征与风格模拟写作[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1):66-82+2.

[5]蔡常青.钢琴即兴演奏与伴奏中和声的教学与运用[J]. 艺术教育,2014(3):80-82.

[6]朴英.和声共同课教学之构想[J]. 音乐创作,2014(7):190-191.

作者简介:

黄纯懿(1973-),女,山东艺术学院职业学院成教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作曲。

推荐访问:和声 探析 导入 公共课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