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离调与转调

时间:2022-12-05 16:05:08 来源:网友投稿

离调与转调是改变调关系所常用的技法,也是调性音乐创作中最常见的和声技法之一。几乎所有的和声书中都对离调与转调理论有详细的讲解与例证。但是,笔者通过对不同和声书中的理论进行对比发现,这一基础的理论在不同和声书中却存在着分歧,甚至是相矛盾的,比如有将离调归属于转调的,有将离调区别于转调的等不同观念。那么,只按照某一本书中的定义来理解离调与转调理论显然是片面的。笔者针对和声书中关于离调与转调理论中的差异问题,尝试着对离调、转调问题进行梳理与探讨。

一、认为“离调”区别于“转调”的理论

在不同的和声论著中都对离调与转调技术有着详细的论述,笔者依据几部较有代表性书籍,对其理论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的定义

斯波索宾等人合著的《和声学教程》在中国无疑是最权威且流传最广的和声书籍,大多数人对离调与转调的定义也都来自于该书。《和声学教程》中对离调、转调理论有明确的定义。《教程》认为转调是:“音乐结构转到一个新调并在这个新调上结束叫做转调。”这里强调了转调要“结束”于新调的特征;离调是:“在一个完整的单调结构或转调结构(乐段)中,短时间的进行到副调,这叫离调。”《教程》中强调离调的特征是在调式结构内部,并且是“短时间”离开主调的现象;《教程》还提出:“离调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用来巩固新调的结束终止,所以仍然保留着自己在主调内的调式功能。”再次强调了是否“终止”是判断转调与离调的主要依据,即在新调结束终止的属于转调,反之则为离调。

在《教程》中不断强调离调与转调的差异性,可见其理论是将离调与转调相区分的而并非包含关系。中国绝大多数和声书受其影响与该理论观念相一致。

(二)桑桐《和声学教程》的定义

桑桐先生在《和声学教程》中将离调的定义为:“应用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的和声进行后,得到加强的不是调内的主和弦而是其他各级和弦,形成一种暂时进入另一个调的现象,因而这种和声进行称之为“离调”。”桑桐先生是以副属或副下属和弦的应用来解释离调理论的。随后强调“离调是在结构内部,具有调性发展上的临时性、经过性与未完成性的特点。”该观点与斯波索宾的观点大体一致,都认为离调具有在结构内部、未完成性(没有终止)与经过临时性(没有巩固新调)的特征。

桑桐先生对于转调的定义为:“从一个调性转入到另一个调性的和声进行称转调。” 与亨德米特的《传统和声学》中的转调定义相一致。并在下文中做出更详细的解释:“转调是含有新调的变音为特征的调性变化方式,并通过结构的条件使新调调性中心得到肯定,有完满终止或明确和声进行来确立新调。”强调了转调具有巩固新调与完满终止于新调的特征。除此之外,书中还说明了“转调并不只是一种和声手法,还要与结曲式结构、旋律进行等条件相结合,并提出了转调在结构方面、旋律方面以及和声方面的相关特征。”

二、认为“转调”包含“离调”的理论

(一)普劳特(E··Prout)《和声学理论与实用》的定义

普劳特将“调子的变换称为转调(modulation)。”“假使转调最短而仅是由两个和弦所组成,这就称为暂转调(transition)。”即离调。可见普劳特将离调归结于转调范围之内,是一种短暂的转调(暂转调),但仅是由两个和弦组成却是未必,至少或通常是由两个和弦组成更为准确。普劳特对于转调与离调理论的定义非常简单,将离调称之为“暂转调(transition)”,且在标记法上也并没有将离调与转调相区分。

(二)该丘斯(P·Goetschius)《和声学》的定义

该丘斯认为离调是:“乐句或乐段中,有刚转入某新调,立即转回原调,或再转入原调的其他进关系调者称“一时转调”(Transient modulaion)。”该丘斯将离调称为“一时转调”,“一时转调历时短促,长则数拍,短则仅两拍;但不能少过二拍。”从书中下文得知所谓的“拍”即和弦,不能少过两拍即不能少于两个和弦组成。突出了离调具有时间短促的特点。且相对于普劳特所谓的“暂转调仅由两个和弦组成”的定义显然要更加准确。

除了离调与转调的定义问题外,桑桐先生在《关于离调、副属和弦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提出普劳特与该丘斯在离调理论中标记法所存在的问题。该丘斯对“一时转调”所采用的标记法与转调完全相同,“这种分析和标记方法,将“一时转调”的和声进行,变成自然片段的进行,无法表明其前后之间和声上的相互关系。”而普劳特指出了临时主和弦从属于本调范围这一重要的理论。但依然存在不足,首先,在标记法上不能显示出离调和弦与临时主和弦的关系,也不能显示与本调内前后和弦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没有说明离调和弦在本调内的意义。

综上所述,离调与转调理论虽已相当成熟,但其中依然所存在着的一系列的问题,各个观点看似的对立实质却是相互弥补。除了上述教材所代表的观点,还有国内外的理论家在其基础只是提出更详细的技术理论,如杨通八先生在《和声分析教程》中提出转调应以相应的和声语汇加以巩固的观点“和声的转调一般具有三个阶段即呈示阶段、转调过渡、确立新调,各个阶段并结合相应的和声语汇加以巩固。”该理论为确立转调技术提出了更加准确的技术参考。另外诸如勋伯格在《和声的结构功能》中从结构视角对转调与离调的问题做出解读,辩证的看待离调与转调的问题。除了離调与转调理论在定义上存在的此类问题,还包括交替、换调、调关系的理解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各种理论相辅相成,全面解读才可理解作品本质。

推荐访问:转调 论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