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这种方式不仅能抑制发动机仓盖的振动,还可以吸收和消耗大量发动机的噪音,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3.2 降低风噪的方法
汽车在行进过程中,空气与车体之间产生快速相对流动与摩擦,由此产生的噪音称为风噪。产生风噪的主要部位是车体外观有些突起或是死角处,在这些部位处,空气容易产生回旋,因而产生噪音。风噪传入车内主要是通过车门缝隙,因此加强车辆的严密性和隔音性是降低风噪的最有效的措施。
在汽车上安装车门密封条音的降噪措施能很好地降低风噪和关门的碰撞力度。原车行驶到时速120km时听到的风噪,只相当于时速80km时的噪音。与此同时,关门音质也得到改善,如图1所示。
3..3 降低路噪和胎噪的方法
胎噪和路噪的产生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轮胎四周空气扰动和轮胎花纹间隙的空气流动所产生的空气震动噪音;二是胎体和花纹部分震动所产生的轮胎震动噪音。这种噪音与轮胎橡胶的硬度有关系,对于一些材质偏硬的轮胎,路噪尤其明显;三是路面不平所产生的路面震动噪音。当轿车在颠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磨擦、冲击,由此产生的震动与挡泥板、翼子板部件的震动产生共振,传入车内,噪音十分明显。因此降低路噪和胎噪的策略主要是控制噪音源、阻隔噪音传播路径。
3.3.1 控制噪音源
路噪和胎噪来源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运动,采用静音性设计的舒适型轮胎可以有效地降低路噪和胎噪。如图2所示,舒适型轮胎在设计花纹时,考虑到静音性,轮胎胎面中央静音筋的横截面沟槽宽度保持固定不变,这样可使轮胎在旋转进入接地面时,橡胶花块的刚性大致相当,花纹块的振幅趋于一致,噪音波趋于平稳,有效地降低了噪音。
3.3.2 阻隔噪音传播路径
主要采用通过隔绝噪音与震动以及抑制车身钣金的共振等来阻隔上述传播路径,降低噪音傳播到车内。
(1)隔绝噪音与震动传播
在地毯、顶棚、行李舱隔板、车顶盖等位置上增加隔音垫,能有效地降低车外噪音传递至车内。在车身空腔内填充吸音材料,降低噪音的传播,车身中立柱位置填充海绵块,减少振动的传递。
(2)阻尼减振降噪技术
目前车企抑制车身钣金的振动的采用的是阻尼减振降噪技术。一般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钢、铝、铜等,其固有阻尼都非常小,因此,常用外加阻尼材料的方式来增大其阻尼,衰减其振动能量。阻尼材料根据衰减能量方式不同可分为内损耗和内摩擦的材料,应用较多的为弹性材料,如,PVC胶、沥青阻尼板。
在底盘和轮罩内涂抹一层较厚的防石击胶(PVC胶),俗称的底盘装甲,可以有效地抵御路面飞溅起的沙石,同时对路噪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结语
本文通过汽车噪音的种类进行区分,识别车内噪音的主要来源,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改善噪音的措施,基于某款小型车的实车装配验证了改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并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噪音的来源进行合理地分析,降低车内噪音的方式主要为根源降低噪音和阻隔噪音传播路径。例如胎噪,可以采用更换静音降噪轮胎,从根源上改善控制噪音,而发动机噪音,更直接的方式为通过阻隔噪音的传播路径。
(2)针对通过空气传播的噪音,可采用隔音吸音材料将噪音源进行封闭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噪音的扩散。
(3)针对通过振动传播的噪音,可利用阻尼减振降噪技术,采用阻尼材料来衰减削弱振动能量。
参考文献
[1]党川.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原理及其应用[J].四川环境,1992(3):47-50.
[2]张荣伟.汽车噪音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