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的详细规定,也是开展评估工作基本路径的具体描述。[5]一般而言,组织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要经过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如下图:
绩效评估过程,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每一个环节都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通常用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两种工具来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逐步落实到部门层面及个人,第一步的失当会造成组织绩效的落空和个人绩效的偏差。再如,整理数据这一环节,如果数据信息收集失真或不恰当,那么以数据信息为基础的绩效评估就不可能真实。
三、组织绩效评估偏差的矫正
发现问题最终是为解决问题。矫正组织绩效评估偏差,需要完善和优化绩效评估的整体流程,特别需要注意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主体、评估方法、评估程序的改善和优化。其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优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设
科学、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准确、科学地评估组织绩效的基础和前提,有助于组织成员形成正确的绩效观。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关键处理好评估指标选择、绩效标准确定和权重分配三个核心问题。评估指标解决的是评估什么内容的问题,根据内容可分为业绩指标、能力指标和态度指标。绩效标准是指各个绩效指标所做到的程度问题,比如对难以量化的指标可设置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绩效标准,是对各项指标应达到什么要求的确定。权重分配是各项绩效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能让组织成员清晰明了各自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并能根据评估指标体系指导自己工作,在获得个人良好绩效的同时完成部门及组织目标,促成组织战略的实现。
(二)提高绩效评估主体的素质
绩效评估是评估主体对被评估对象在评估周期内的实际工作行为和结果的评价过程。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由于评估主体不当而造成的评估偏差,在实际评估工作中,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是评估主体选择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特定的评估者都有自身特定的评估角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各单一主体也有着难以克服的评估局限。[7]因此,选择合适的评估主体对减少或消除绩效评估偏差有重要影响。为了确保评估的全面、有效性,应该选取与被评估对象工作相关的人员组成评估主体,通常包括上级、同事、下级、员工本人、核心专家以及服务对象。二是对评估主体进行培训。评估开始前,对评估主体进行培训,让其充分了解评估指标体系,特别是对难以量化的评估指标的解读,注意指标理解的一致性,确保评估时评估主体的客观性;另外,在培训时,培训老师根据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重点指出评估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提醒评估主体加强防范,避免常见误区。
(三)选取合适的绩效评估方法
选取科学的评估方法是实施绩效评估的重要一环。按照绩效评估指标的“硬指标”和“软指标”的分类方法,相对应的评估方法为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所谓硬指标是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求得评估结果,并能够以数量表示评估结果的评估指标。对于硬指标应主要选择定量的客观评议的方法,它能够摆脱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当处理硬指标的评估结果时,如果需要完成复杂或多变的计算过程,还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等工具来进行数据挖掘和处理,从而有效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
软指标是指难以量化、描述类的指标。软指标通常以主观评议方式进行,评估结果依赖评估主体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因此,软指标的评估需要由多个评估主体共同进行,彼此相互补充和印证,从而产生一个比较准确和客观的结论。
(四)强化对绩效评估过程的监控
强化对绩效评估过程的监控要求对绩效评估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跟进督查,完善绩效评估相关流程,加强绩效评估的沟通反馈和责任机制建设。绩效评估是由确立目标、建立评价系统、整理数据、分析判断、输出结果组成的一系列过程。在绩效评估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通过沟通达成一致的绩效目标后,首先需要持续的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监控过程中的绩效,帮助员工获得最终的优秀绩效。其次,与下属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了解下属的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指导下属工作,预防绩效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绩效计划更好的执行。再次,加强责任机制建设。绩效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必须来源于对员工平时表现的观察和记录,严防弄虚作假;绩效评估程序必须公开透明,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责任、权限,最终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客观。
[参 考 文 献]
[1]何文盛,王焱,蔡明君.二次评估: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差的测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范柏乃,余有贤,程宏伟.影响政府绩效评估误差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软科学,2005(4)
[3][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53
[4]盛明科.用元评估分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偏差[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
[5]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效绩评价问答[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2
[7]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4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