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不只用嘴巴,我们用全身在说谎

时间:2022-12-05 19:55:07 来源:网友投稿

当我们想到谎言时,头一个冒出来的,将是从嘴巴里说出的假话,哲学家西塞拉·波克就是这种论点的代言人。波克将谎言定义为:刻意欺骗的话语。然而,谎言就只是这样而已吗?马克·吐温可不认同。马克·吐温认为:“经过实际调查和数学运算的结果,我发现,口说的谎言与其他类型的欺骗之间的比例是1∶22894,这样看来,说谎话根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没必要大惊小怪,更没必要去假装这是多重要的问题。”

我个人比较赞同马克·吐温的观点,因为马克·吐温的看法具有普遍性,且完全符合生物学的观点。欺骗并非人类的专利,许多动物也会采取欺骗手段以求自保。因此,我将说谎定义为:具备提供错误信息或者阻止别人获知正确信息之功能的任何形式之行为。

我刻意使用“功能(function)”这个词,而不使用“意图(intention)”这个词。就进化生物学的立场,某物的功能是指它被选择(用比喻法来说则是“设计”)去做某项工作。看看竹节虫就知道了,它们的身体会模仿所栖息的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然而竹节虫并没有“意图”欺骗那些想吃它的、跟你我一样不会变形的生物。伪装(camouflage)这种能让身体变形的功能,当然也是欺骗的一种形式。被波克狭隘定义的谎言,在马克·吐温所谓的广大、复杂的欺瞒之海中,只占了小小一部分。

欺骗可以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可以通过语言,也可能不需要语言;可以直截了当,也可能意在言外。体会到这一点,各式各样的欺骗就难逃法眼了,而这或许也是本文的重点。

想想看,有哪些欺骗形式是不需要使用假话就能达到目的的呢?隆乳、假发、装病、假高潮、皮笑肉不笑,以上只是非语言形式的欺骗的几个例子。再想想那些意有所指的讽刺、策略性的模棱两可、刻意省略重点的谈话等等,这些都可以浓缩在克林顿所发表的不光彩的声明中,他说:“我和这个女人,莱温斯基女士,没有发生‘性关系’。”

大众对于欺骗的普遍看法是:除了在道德上站得住脚的极端情况之外,一般善良老百姓只是偶尔说谎,而且说的都是无伤大雅的小谎。偶尔说出的善意谎言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被归为疯子或邪恶之人,诸如:精神病患者、罪犯、律师或政治人物。人们普遍认为,擅长说谎的人总是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精心计算,对自己的行骗过程了然于胸;至于那些撒了谎却还不自知的人,好一点的会被说成糊涂,严重一点的就被当成精神失常。然而,进化心理学完全反对这种美好的传说。

进化心理学认为:说谎并非特殊情形,而是正常行为,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流露的谎言,比处心积虑的狡猾设计还常见;人类的心智和身体里,都隐藏着欺骗。

“每个人都经常说谎。”身兼科学书籍作者和电视制作人身份的桑吉达·康奈尔如是写道:

学生跟妈妈说话时,有一半说的是假话,跟陌生人说话时则有80%是假话……目的通常是为了金钱的获得(书的价格有两种,一种是书店里的定价,另一种是父母问起时所报的价钱)、让自己在朋友面前抬得起头,以及让家人认为自己昨晚在念书,没有去酒吧。人们对愈亲近的人愈少说谎,然而面对枕边人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说谎,比对好朋友说的谎话要多得多。

我们每天进行的印象整饰策略,也和欺骗密不可分。事实上,我们把作假视为理所当然,以至于很少去思考这个问题。暂时停下来,四周看看、想想,你将逐渐意识到人类谎言所遍及的范围。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做了一项研究,他请研究对象将自己每天的日常对话录下来,之后再听录音带,自我评估里面有多少谎言。研究结果发现,平均每10分钟的对话中,人们就会说三个谎言。从这个数字来看,人类说的谎已经够多了,然而,进一步考虑到研究对象不太可能对研究人员乃至对自己完全坦白,再加上这项研究所测的只是狭义的口述谎言,因此,实际发生的欺骗想必比研究数据还要高得多。

我们经常小心翼翼地在外表上下功夫,向外界呈现不尽如实的自我形象。社会生物学家理查德·亚历山大就提出疑问:“如果真实是我们的目标和座右铭,那为什么我们从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做欺骗的事?我们要靠衣装来修饰身材,靠化妆让睫毛浓密,靠发型来遮住顶上的光秃?”

为什么我们在睡觉前和起床后,还有在刮脸……洗澡或者穿衣时,花那么多时间来制造可以骗人或者能够占上风的情境?为什么我们遇到某些不那么想见到的人时,要表现出热情的样子?为什么我们不停地欺骗别人?

通过巧妙地操纵观看者的注意力,衣服可以神奇地改善体态。权威人士最喜欢使用垫肩,因为它能营造出体型壮硕、令人慑服的感觉。相反,强调舒适性,就能让衣服透露出“我不会构成威胁”的信息。高跟鞋、塑胸内衣,以及特别强调腰、臀、胸的华服,能营造出性感饱满的假象。一袭黑色装束,能给人苗条的印象;亮色系的花样或配件,则会使人眼睛一亮。善用视觉效果的技巧,能让水桶腰变细、大屁股变小,让平坦的胸部更为傲人。服饰和珠宝也能营造出富贵的形象,所以才这么叫人渴望。

从出生到进入坟墓,谎言一路跟随着我们,并且渗入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团体社会还是私人生活。大部分人都会试着教导孩子诚实的重要性,的确,我们常要求小孩子不要说谎,但我们更常教小孩子如何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说谎。我们用处罚的方式教导小孩,要他们假装尊敬长辈;要他们即使收到不喜欢的圣诞礼物,也要回寄一张真诚的感谢函;要他们不准对奶奶说她有口臭。小孩子学会的是表面上被禁止,但台面下许可的欺骗方式。

社会认可的谎言不仅是被容许的,而且还是强制性的。不懂得这些技巧的小孩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他们会受到责备、处罚,甚至被社会排挤。

大人也会用一些范例来教小孩子骗人,例如,用摇篮曲、承诺、借口、床边故事,以及外面世界有危险的恐吓来骗小孩。父母们一边教导孩子不能欺骗他人,却同时不假思索地告诉孩子,圣诞老公公和复活节兔子都是真实的。非语言的欺骗或许早已存在于婴儿先天的心理生存机制里,但明确的语言欺骗则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需要高度认知的世故才能学会。

不会说谎的小孩子,例如传说中砍倒樱桃树的华盛顿(这也是一个常用来教育小孩的谎言),并不经常是“好”孩子,他们很可能有自闭症的倾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虚情假意的本领愈来愈高超。根据一项研究,92%的大学生承认,曾对现任或前任男/女朋友撒谎,而研究人员也怀疑剩下的8%是不是在说谎。三分之一的求职者在找工作时说谎,一旦被录用之后,他们的上司也经常会利用欺骗的方式,促使生产力达到极限。

众所周知,男人最喜欢夸大他们的猎艳经历,然而根据研究显示,女人对自己的艳遇次数却多有保留。心理学家泰瑞·费希尔和米歇尔·亚历山大,针对女性做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性行为和交往态度等问题,并要求部分受试在带有测谎仪(假的)的情形下作答。问卷结果显示,带有假测谎仪的女人所自陈的交往对象数量,是没带测谎仪的女人的两倍。

婚姻,虽然在我们的文化中它被视为亲密关系和相互信赖的最高典范,然而我们却发现夫妻之间并非彼此坦诚,他们会互相隐瞒经济状况、过去的经历(特别是过往情史)、进行中的婚外情、“坏”习惯、抱负和忧虑、小孩子的事、对亲戚朋友的真正看法等等。在美国,相当高比例的夫妻曾经有或正在搞外遇。社会学家菲利普·布卢姆斯坦和佩珀·施瓦茨认为这表示人们在婚姻中比单身时更会欺骗,这更可能只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另一个证明。

在商场上,欺骗是常态而非特例。在麦迪逊大道,欺骗更是司空见惯,根本无法想象不说谎的广告公司会是什么样子。最传奇的是政治人物的说谎伎俩,那几乎已经是一种条件反射。甚至连家庭医生也不是清清白白的,87%的受访医生表示,在某些情况下欺骗病人是可以接受的(就算病人因外遇而得性病,他们也愿意帮病人瞒住其配偶)。

在战场上,欺骗更是制胜的关键。两千年前的孙子在他的兵法书上说:

兵者,诡道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木马屠城记的故事,象征了战争和欺骗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基甸和米甸人的圣经故事,到现代的隐形战机,整个战争史几乎汇集了欺骗与反欺骗的历史。大众广泛使用的战争语言,则多以委婉词来遮掩残酷的事实,例如:“清除”、“间接伤害”、“拿下”等。

崇高伟大的英雄神话,是现代战争中最根深蒂固的谎言。即使到了20世纪,有暴力倾向或者精神状态不稳的人,特别是前科犯,都是军队最乐于招募的对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军方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最棒的军人“或多或少带点屠夫性格,必须能轻易服从智力低于自己的人。”战场上的弟兄对于所谓的“英雄”没有什么好感,觉得他们“没人性,而且靠不住”。就个人层面来说也是一样的,一个好的拳击手必须懂得出虚招。得过轻量级拳击冠军的乔·托里斯,曾对弗洛德·帕特森说:“假动作是公开的谎言……连续直击后再来一记左勾拳则是最经典的谎言。”

在战争中,欺骗是可以被接受的,在科学界却不行。然而有些科学界的泰斗,为了符合自己的需要而捏造数据,却不见大众挞伐。

牛顿为了避免其大作《数学原理》遭到批评,就自行修改了数据,以便与他的理论吻合,最后所发表出的物理测量,准确得令人难以置信。1712年,牛顿和德国的哲学家暨科学家莱布尼茨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论战,两个人互相争辩谁才是微积分的发明者。最后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一篇报告,这份报告支持的是牛顿,之后,这一争论才算落幕。但事实上,这份立场偏向牛顿的报告,幕后撰写者正是牛顿本人!

1936年,卓越的遗传学家罗纳德·费希尔指出,发现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巨擘门德尔,曾“调整”过他的数据,其做法就跟牛顿差不多。事实上,门德尔呈现出来的研究结果,的确漂亮得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弗洛伊德一向被视为绝对坦诚的典范,但近来学术界指出他其实连连作假,令人震惊。现代的科学方法相当审慎精细,虽然能够限制欺骗行为,却无法完全消灭。毕竟,欺骗是人类的天性。

推荐访问:说谎 只用 嘴巴 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