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

时间:2022-12-06 12:0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68.4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更能有效地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降压方;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075-02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疾病或病理过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又是导致慢性肾病、心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及引起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现经研究认为其为多基因、多因素参与,与职业、环境、吸烟、活动较少、饮食、年龄、遗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相关。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血压得到控制,显著降低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2002年1月~2007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者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5~87岁,平均72.3岁;高血压Ⅰ级11例,Ⅱ级21例,Ⅲ级10例,胆固醇(TC)升高者20例,三酰甘油 (TG)升高13例,低密度脂蛋白(LDC-C)升高8例,19例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轻度异常,8例全血黏度低切、中切轻度异常,7例全血黏度中切、高切中度异常;对照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4~85岁,平均73.5岁;高血压Ⅰ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8例,TC升高17例,TG升高8例,LDC-C升高9例,17例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轻度异常,11例全血黏度中切、高切中度异常。两组年龄、性别、病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WHO/ISH 4次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SBP>140 mmHg,DBP>90 mmHg[1];临床分期标准参照1993年JNCV和1996年WHO/ISH标准。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卡托普利25 mg,3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滋肾补肾活血祛瘀、祛风化痰方:山萸肉15 g,泽泻10g,丹皮15 g,茯苓20 g,白术10 g,天麻10 g,半夏15 g,丹参15 g,赤芍15 g,牛膝15 g,桑寄生30 g,草决明20 g,川芎15 g,三七15 g。每日1剂,随症加减,眩晕、头痛加用勾藤15 g,夏枯草15 g,痰浊盛者加陈皮10 g,菖蒲10 g,服药12周。

1.4观察指标

1.4.1疗效标准[2]治愈:血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Hg或下降达到临界高血压,症状减轻或消失。好转: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收缩压下降≤20 mmHg,症状稍有减轻。无效:血压无下降,或舒张压下降≤5 mmHg或收缩压下降≤10 mmHg,或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1.4.2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临床控制:血脂恢复至《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所要求的安全范围[3];血液流变学正常范围。显效:TC下降≥20% ,TG 下降≥40%,HDL上升≥0.26 mmol/L或LDL下降≥2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 ,HDL 上升0.10~0.26 mmol/L或LDL 下降10%~20% ,血液流变学有轻度改善。无效:血脂结果达到有效标准;血液流变学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组42例,显效23例(54.76% ),有效13例(30.95%),无效6例(14.29% ),总有效率85.71% ;对照组38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无明显的改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67,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χ2=4.18,P<0.05)。

3 讨论

中医对高血压病认识历来已久,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范畴,其病机总为阴虚阳亢,阳亢生风。体质的阴阳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为发病的最常见原因,恣食肥甘或烟酒过量、或嗜食咸味而聚湿生痰,或导致助阳化火也是不可忽视的发病因素。

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已不是单纯的降低血压,而是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单纯西医降压药只停留在对症治疗阶段,尚无有效防治靶器官损害的药物。在这一方面中医体现出一定优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天麻、茯苓、白术等祛风化痰,具有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抗氧化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六味地黄汤具有降低血压、血脂,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丹皮、丹参、三七、赤芍、川芎等活血祛瘀药物通过改善微循环及血小板功能,从而改善心、脑、肾等靶器官血流供应。本研究结果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在临床疗效、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 7(2):97.

[2]程丑夫,王钟林.现代中西结合实用内科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5.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2.

(收稿日期:2007-02-2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中西医结合 治疗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