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的临床观察及其相关性

时间:2022-12-06 13:5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的临床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病人组(n=38)和对照组(n=30)的血液黏度值(高切、中切、低切变率)和红细胞压积,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病人组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红细胞压积升高是血黏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

[关键词] 红细胞压积;血液黏度;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047-02

血流动力学是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血流动力学检测参数有多种,其中以全血黏度增高引发的高黏滞血症导致的脑梗死最受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主要观察分析脑梗死患者的全血黏度(包括高切、中切、低切变率)与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这些指标在脑梗死的预防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组为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9~76岁。所有患者均有头痛、头昏、肢体麻木等症状。病情严重的还出现失语、肢体瘫痪。经颅脑CT或MRI证实,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5~75岁,均为来自我院查体中心的健康查体者(排除心脑血管病、肝肾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病等)。

1.2 标本采集与检测

1.2.1标本采集血流动力学检验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温度、昼夜节律性变化,因此必须统一采血时间与采血方法,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动态观察和相互比较。所有检测对象均清晨空腹采血,注入含有肝素的抗凝管中,立即混匀,时间不得少于30 s。同时,还要留取一部分血液,注入专用的压积测定管中,进行红细胞压积的测定。

1.2.2 标本检测血液黏度采用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G-R-80A锥-板旋转式血液黏度仪进行检测。红细胞压积需3 000 转/min水平离心30 min后,在该公司生产的动态血沉压积检测仪上进行自动测定。所用仪器均严格校准,检测标本之前做好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用(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病人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值(高切、中切、低切变率)的比较见表1。

由表1可得出:病人组的全血黏度值(高切、中切、低切变率)和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①P<0.05,②P<0.01)。

3 讨论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心脑血管发病率正日益增加。其中,以高黏滞血症引发的脑梗死尤为突出。高黏滞血症是由于机体的一种或多种血液黏滞因素升高而造成的。例如:血浆黏度升高,全血黏度升高,红细胞刚性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升高,血栓形成趋势增加等。这些因素的异常改变,将造成机体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障碍,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脑梗死的常见原因。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量的医务工作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在高黏滞血症引发脑梗死的诸多因素中,红细胞压积升高是公认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文的研究资料也表明,脑梗死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变率)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有力地支持上述学者的研究观点。

在血液循环中,血细胞即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约占血液总量的45%,血浆占55%。由于在血细胞中,以红细胞为主,约占血细胞体积的95%,因此研究血细胞对血液黏度的影响,主要是讨论红细胞的作用,因此,习惯上将血细胞压积称为红细胞压积(HCT)。HCT是影响血液黏度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资料表明,当HCT<45%时,血液黏度与HCT呈线性关系;但当HCT>45%时,血液黏度随着HCT的增加呈指数上升。所以当HCT>45%时,压积的微小变化即可引起血液黏度的明显上升。由此造成的脑梗死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许多学者的研究还发现,HCT<30%时,脑梗死发生率为6.6%;HCT在36%~46%时,脑梗死发生率为18.3%;HCT在46%~50%时,脑梗死发生率为43.6%;HCT>50%时,脑梗死发生率为63.6%。其原因可能是:红细胞压积升高,引起血液黏度增加,从而增加外周阻力,降低脑血流灌注量。尤其是患有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其脑血流量降低得更为明显。当灌注压降低后,这些部位的切变率就更低了,红细胞聚集体增多,黏度就更大了,进而血管内静压增高,水分从血管内丢失,血液浓缩,黏度进一步增高。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梗死的严重后果。因此,即使血液黏度并不高而HCT偏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积极的干预。另有学者认为,HCT在0.30~0.33时,更有利于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临床上采用血液稀释疗法降低血液黏度治疗脑梗死也是基于这一理论。

因此,老年人脑梗死发生的预防措施中,维持适度的HCT是十分关键的。有人提出78岁以下的老人HCT应维持在0.41~0.45,78岁以上的老年人HCT应维持在0.36~0.40。综上所述,血液黏度的增加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而红细胞压积又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预先知道这些指标与人体状况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进行红细胞压积与血液流变学检测,及时查出人体的半健康状态或病态,及时改善机体的失调,可有效地阻止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我院就把血液流变学检测纳入常规查体项目中。在某些没有条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基层医疗单位,HCT的检测简便快速,只需离心机即可完成,可作为无症状高黏滞血症的筛查指标。

[参考文献]

[1]廖福龙.临床血液流变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7.9.

[2]吴明海,脑梗塞TIA患者血液粘度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5,12(3):206-207.

[3]朱传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电泳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J].微循环杂志,2003,13(2):148-149.

[4]郑志学,梁子均.健康老年人的血流变学[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2, 1:103.

[5]Crotta J.Whole blood viscosity parameters and cereral blood flow[J].Stroke,1982,13:296.

(收稿日期:2007-11-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黏度 红细胞 相关性 临床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