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社科类社团的组织治理结构与社会功能发挥研究

时间:2022-12-07 08:40:1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社科类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日益成为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社科类社团的发展程度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发展,社科类社团的社会功能也日益凸显,但其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当前新形势下,充分认识社科类社团的深刻内涵,深入了解社科类社团的社会功能,准确把握有利于完善和发展社科类社团运作机制的对策建议,对于培育成熟而有规则的社会组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科类社团;治理结构;组织功能;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7)03-0022-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1]。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以下简称“社科类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十八大设定目标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社科类社团的深刻内涵,深入了解社科类社团的社会功能,准确把握有利于完善和发展社科类社团运作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发挥社科类社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大作用。

一、社科类社团的定位

社科类社团是指由热心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从事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研究的人员,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愿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学术性团体[2]。社科类社团普遍以学会、协会、研究会、联合会等形式存在,具有意识形态性、自主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等特点。相较于其它社會组织,社科类社团有着自身独特优势:能够广泛联系高校、社科院、党政军智囊部门、社会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各界社会科学工作者,聚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跨越区域阻碍,破除研究院校、党政军部门、社会企业机构之间的壁垒,突破专业限制,高效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力量,有力整合各项资源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效率的最大化。

二、社科类社团组织治理结构

(一)外部治理结构

目前,党和政府在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外部治理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一般而言,政府对社科类社团的外部治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登记管理。我国对社科类社团的管理一般采取“分级负责、双重管理”体制,即由各级民政部门作为对应的社科联及社科类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主要负责社团的成立登记、变更备案、年检评估等工作;同时,各级社科联作为对应的社科类社团的业务指导部门,保证社团的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科学、有效。

2.业务管理。各级社科联作为各类社科类社团之间的桥梁纽带,一方面与各社科类社团加强工作联系,为推进学术繁荣搭建有力平台;另一方面按党和政府的要求对其进行行业管理。再者,各级社科联一般按照行业属性对所辖社科类社团进行分类管理。并且,各级社科联还需深入社团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社科类社团的业务工作,帮助社团理清工作思路,增强社团发展能力,实施对社科类社团的目标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与绩效评估等。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初步形成对社科类社团双重负责、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管理格局,极大提高了对其管理、指导与服务的水平。

3.党建工作管理。社科类社团作为我国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其党建工作历来受到中央和地方党委的重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党对社科类社团党建工作的管理一般通过各级社科联的党组与机关党委来实现,其方针、指示能通过社科联的党组与机关党委得到有效贯彻与执行。

(二)内部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的社科类社团大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这个组织体系包括会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监事会等机构。

1.会员大会。会员大会是社科类社团的议事机构和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是推动社团民主管理、发挥成员集体智慧的基础。会员大会依据章程,讨论决定社团重大事项。由于某些社团规模较大,会员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一种更加可行的制度安排为众多社团所接受,会员代表大会代行会员大会的部分职权,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社团整体的办事效率。

2.理事会。理事会是社科类社团的决策机构,也是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领导社团日常工作。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理事会独立行使部分决策权,包括表彰和处分社团成员、审议会员资格、审议社团内部规章制度等。

3.秘书处。秘书处是社科类社团的执行机构。秘书长领导秘书处开展社团日常工作。秘书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对理事会负责。理事会做出决策,理事长进行引导,秘书长则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三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某种意义上,秘书长是组织内承上启下的纽带,是保障社团高效运作的关键。

4.监事会。监事会是社科类社团内部专门行使监督权力的常设机构,对会员大会负责。监事会同理事会居于平等地位,是相互独立的行为主体,不具备从属关系。作为社团的权力监督机构,监事会对理事会的领导行为进行监督,并负责审核社团财务情况。

三、社科类社团社会服务功能

(一)凝聚社科人才

现代社会中单独的院校、部门、机构乃至个人就某一特定领域进行研究是有局限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强调个体间的合作交流以及组织间的交互作用。因而,社会科学的发展成熟,学术研究的推陈出新,与社科类社团组织专家学者们的积极参与分不开。社科类社团作为学术研究和交流沟通的平台,是联系不同社科领域专家学者的桥梁,能够吸引众多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入到社会科学建设中来,起到凝聚社科人才的作用。

(二)传承历史文化

文化传承必须依赖于载体。社科类社团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组成,是倡导社会主流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社会科学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积累和发展的文明成果。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文明传播的过程。社科类社团是人文科学研究的主体,通过学术研究深入挖掘、阐释、创新社会科学理论,为传承社会文化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社科类社团通过开展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普及社科基础教育,宣传社科重大理念,提升人民社会科学基本素养,增强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同,从而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推动政府科学决策

日益细化的社会公共使得社科类社团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智慧推动力,成为深受党和政府信任、社会认可的思想库、智囊团。要促进社会有序健康发展,必须重视社科类社团的辅助作用,有效运用社科类社团的人才资源、学术资源,切实发挥出社科类社团的规模优势,借助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引导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党和政府在出台重大政策时更要特别重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意见,加强科学理论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以理论指导发展,以发展验证理论。

四、我国社科类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社科类社团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质量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社团运作逐步规范。但同时我国社科类社团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前社科类社团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我国社科类社团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首先是社团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各个社团在功能发挥、科研能力、运转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社团的规模发展也存在巨大差异,有的社团规模小、分支机构少,有的社团则规模巨大、分支机构众多。其次是区域之间社团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域之间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地的社科类社团发展不平衡。

2.社团活力不足。首先,由于我国社科类社团彼此间分属不同领域且为属地管理,以致相互间缺乏竞争压力使得大部分社科类社团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其次,由于部分社团组织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自身的服务功能、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使得自身活力欠缺。再者,由于我国社科类社团相对于政府的从属地位,尽管名义上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实际上仍然是政府的附属物,在人事安排、经费来源方面受到主管单位的控制,其自主性便受到较大限制以致只能被动的服从或依赖主管部门。最后,“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也使得社团日常运作多少显得迟钝,缺乏灵活性。这几方面的因素都严重的限制甚至削弱社团的活力。

3.内部制度不健全且执行不严。首先,部分社团由于规模较小或主管部门重视不够等原因在内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只制定了一些基本的制度,部分规模较小的社团甚至没有成立理事会等领导机构,以致社团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其次,大部分社团普遍缺乏内部监督机制,也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仍然落实得不到位,致使工作人员出现了“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理,这样的现状极不利于调动和发挥社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4.社团人力资源配备不强。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工作人员配备普遍较为薄弱,真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社团数量并不多,只有挂靠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社团能有专职人员负责处理社团的日常事务和对外联系,其它大多数社团的工作人员都是临时聘用的。并且,部分社团的领导班子建设滞后,有的社团会长与秘书长缺乏影响力,社会认可度与知名度不高,难以有效发挥领导作用;有的社团领导班子政策理解力较差,长期忽视社团政策法规的学习,不主动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导致政治素质低,业务能力不强;还有的社团长期不换届,班子人员结构不合理等。这一系列因素都使得部分社科类社团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源配备。

5.部分社团理论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能力是社团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在实际运作中,只有一些挂靠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理论类社团具备高水平的研究能力,这些社团普遍积极承办或参加各类大型学术活动,积极增强社会组织的活动影响力,占据社科界理论高地。同时能提供优质的学术成果,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从而促进自身学术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库作用。而部分挂靠在党政机关的社团或者规模较小、研究领域较为冷门的社科类社团,虽然也能开展一些学术交流讨论会,但次数较少且缺乏学术水准,学术水平普遍不高。再者,绝大部分的社团注重对策型、解释型研究,忽视基础理论研究,这使得社团的研究能力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社科类社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实际情况来看,导致我国社科类社团产生上述问题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来自政策方面的影响,又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冲击,也与社团自身能力的不足有关。总的来讲,可将这些因素归纳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处于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促使我国的社会环境产生巨大的变化。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社团的功能正在面临重新界定以及科学定位,也是社科类社团发展所面临的时代挑战[3]125-127。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发展观念和较为僵化的管理体制,使得部分社团产生了“路径依赖”,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以适应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从而与社会发展要求显得格格不入。

(2)政府管理的缺失与错位

一直以来,我国的发展格局都是“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结构,尽管持续的行政体制改革使得“全能政府”的状况有所改变,但政府的权力触角依然伸向了某些不属于自己的领域,社科类社团自然也不能例外。尤其是,社科类社团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政府自身依据传统观念对各种社会组织抱持一种无视或者怀疑的态度,造成了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团不信任、不放手的态度,更不愿主动为其健康发展创造条件[3]125-127。这也对社科類社团的成长壮大形成了阻碍。再者,一些主管单位因为自身工作繁忙,对民间组织的有关政策缺乏了解以及缺少专职人员从事相关管理工作,致使对部分社科类社团的管理失之于管、失之于控。

2.内部因素

(1)社团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失序

虽然绝大多数社科类组织都有自己的内部章程与规章制度,但许多社团没有按照自己订立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社团的管理工作。例如,某些社团不按时进行管理层的换届选举或者私自更换部分领导岗位的负责人而不经过会员大会;有些社团长期不召开会员大会。除此之外,部分社团的财务公开、会员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也比较混乱,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失序现象。

(2)社团经费来源较窄,活动经费匮乏

充裕的活动经费是社团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从表面上看,社团获取活动经费的途径有很多种,例如财政拨款、服务性收入、会费以及社会资助等。实际上,社科类社团活动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政府拨款;二是会员缴纳的会费;三是社会捐助。但政府拨款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里只占极小的比例,实际拨付给社团的活动经费相当有限,而社会捐助在社团的活动经费里也只占极小比例,这就造成各级社团的活动经费普遍缺乏,这就给部分社团的活动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促进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具体路径

改进社科类社团的不足,促进其健康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大力推进我国社科类社团的繁荣发展:

(一)政府层面

目前,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格局基本未变,政府依然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要实现社科类组织的繁荣发展,来自政府方面的助力在某种意义上比社团自身的努力更重要。

1.加快政府简政放权,实现政社分开。“强政府,强社会”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这已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所以要进一步加快政府简政放权,实现政社分开。政府应主动从社团组织中退出,放开对社团组织在人事权、财政权等方面的控制,给予社团组织发展的主动权[4]。同时政府也应将原来对社团的管理职能逐渐转变为监督管理,积极为社团的发展壮大创造宽松环境。

2.改变多头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管理。归口管理是指国家将某一行业、某一系统直接纳入党和政府控制体系和管理框架之内,授权某一特定部门对该行业、该系统进行有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该行业、该系统健康有序发展。对社科类社团实行归口管理有利于将社科类社团纳入党和国家控制体系之中,既有利于维护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从实际情况看,各级社科联组织最适合对各类社科类社团进行归口管理。因此,应适时建立中国社科联组织并赋予其“最高领导地位”,主要从事全国社科联组织业务指导工作,并协调各级地方社科联关系,建立起完整的社科社团组织体系。

3.加强资金管理力度,引导良性发展。政府应给予社科类社团适当的税收优惠,通过制定税收减免政策,为社科类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拨款力度,并设立政府专项资金,使政府财政更多地涌向社科类社团。再者,政府可加大向社科类社团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将自身部分职能外包给符合条件的社科类社团,为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二)社科联层面

当下,各级社科联作为社科类社团具体的业务管理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推动社科类社团的发展。

1.推进社团间的交流合作,整合社科资源和力量。社科联要充分发挥自身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各社团间的合作交流[5]42-44。通过组织社团间学术成果的交流、社团管理经验与发展经验的交流或者研究领域的相互合作等,综合各社团的成功经验,整合各社团的优势资源,形成结构优化、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推动社科类社团的共同发展。

2.完善自身职能职责,深化服务保障功能。各级社科联作为所属社科类社团的管理服务机构,其自身职能职责是否完善、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社科类组织的发展。各级社科联要与时俱进,呼应时代需求,积极主动完善自身职能职责,充分发挥自身服务功能,积极为社科类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如积极为社科类社团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面向社会筹集社科活动经费,及时收集发布对社团建设有用的公共信息,负责好社科类社团思想政治工作、合法权益保障等事项,将各类社科类社团纳入统一管理轨道。

(三)社科类社团层面

1.加强社科类社团自身组织建设。社科类社团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社团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争取立法机关的支持,着力打造“有法可依,依法活动”的法律环境[5]42-44,加快法律制定进度,推动社科类社团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改善现行体制的不足。同时,着力于自身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团组织管理体系,使社团运转更加规范有序。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引领正确发展道路。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是推动社科类社团不断发展的核心所在。只有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不断提高领导人员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局面和严格公正管理的能力,才能锻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人才队伍,使社科类社团各项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着眼于提高领导人员综合素质,尤其是社团的会长和秘书长。会长和秘书长的能力高低,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科类社团领导体系,进一步深化社科类社团去行政化改革,把社团日常管理同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相分离,依靠职业从业者管理社科类社团。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

[2]杨路平,周兆明.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现状及发展趋势[J].前沿论坛,2008(1):5-9.

[3]陈媛.当前我国社科类社团发展现状、困境和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3(9).

[4]杨路平,周兆明,孙庆国.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体制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8(10):73-79.

[5]楊光锦,周健.我国社科类社团生存发展问题探析:资源、依赖与控制[J].学理论,2011(3).

责任编辑:王习贤

推荐访问:治理结构 社团 发挥 组织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