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青岛民办教育发展刍议

时间:2022-12-07 08:5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青岛民办教育的亮点和特色: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民办教育品牌意识增强,名牌学校战略特色明显;民办职业教育定位准确,地缘和经济优势明显;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日益加强,学生管理日臻完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民办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造成其发展良莠不齐;民办学校公信度较低,在校学生人数有待提高;民办教育受到的歧视较为严重,影响着民办教育的再发展。青岛民办教育发展的对策是:应转变观念,促进民办教育和谐发展;应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民办教育评估机制;应加强民校教师科研队伍建设,推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应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关键词:民办教育;青岛;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1-0053-0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民办教育应运而生了,现正以崭新的姿态和蓬勃的生命力,推动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和发展,并向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而青岛民办教育的诞生却迎合了老百姓的需求,迎合了青岛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着青岛教育的“百花齐放”,现已成为青岛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岛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特点加以调查分析,探讨其发展对策,对推动青岛教育的全面发展、深化青岛教育深层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青岛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982年中山夜校的开办,标志着以文化知识补习“起家”的青岛民办教育的诞生,为青岛教育发展增添了新气象,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青岛教育领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青岛的民办学校已横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各类层次,并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青岛市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积极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使其由蓬勃兴起阶段步入规范发展时期,基本形成了涵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办学的民办教育体系。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颁布以来,青岛民办教育发展突飞猛进,民办学校数量与日俱增。市教育局的统计数字显示,1989年青岛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仅有94所,1997年则有384所,2003年增至505所,而2006年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试办学校)高达872所。全市民办学校总资产也逐年增长,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市教育局统计,2001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共有资产4.6亿元,2002年共有12.6亿元,2003年则有15亿元,而到2005年其资产高达21.4亿元。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具有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5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1所:青岛滨海学院),独立学院2所(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共占全市各类高校总数的1/3,它们现已成为我市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民办教育品牌意识增强,名牌学校特色明显。

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办学方针指导下,以“树精品意识、办骨干专业、创名牌学校、实施名牌战略”为目标,青岛民办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各级各类名牌学校,如青岛长泰学校、青岛六中分校、青岛滨海学院等民办学校,它们现已成为全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品牌,并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带动着全市的民办教育向更快、更高的方向发展。

2000年,在青岛市教育局打造服务品牌“真情塑造未来”的推动下,青岛民办教育的服务品牌战略,也随之诞生了。它们建名牌专业、办名牌学校、育名牌学生,倾全力铸造民办教育办学特色,争创名牌,力争品牌效应,树立全新的民办教育形象,把民办学校的“亮点”充分展示给社会。其中青岛长泰学校、青岛白珊学校、私立青岛智荣中学、青岛海山学校等民办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采取“小班化教学”,“重特长培养”、“寄宿制管理”、“外语授课”等特色品牌,给全市教育倾注了一股活力,带动了全市民办教育的大发展,得到学生、家长的青睐。据报道,市教育局将用两年时间(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着力于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加大民办学校的整合力度,全力打造品牌民办学校。

第三,民办职业教育定位准确,地缘和经济优势明显。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准确把握学校发展定位,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青岛具有厚重的经济内涵和文化氛围,也是国内外大公司、企业聚集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并且本市的四大工业基地(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集装箱造船、新材料)建设拉动了企业对技术工人和普通操作工的大量需求,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青岛,使青岛市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结构性的供需矛盾,企业急需补充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普通操作工。为此,青岛民办职业教育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以学校为载体,以技能为本位,实行以“市场定专业、市场定规模”的培养模式,将学校发展定位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为工厂企业一线培养合格技术工人上,为青岛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适销对路的人才。由于政策到位,办学思路贴近社会需求,开设的专业对口,有特色,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并解决了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在实践中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东西结合的民办职业教育路子,即实行联合办学的特色,民办职业学校与农村生源所在地的学校,实行校校联合。据市教育局统计,截至2005年9月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04所,在校学生21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和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数量迅速增长,已达9所,占全省同类学校总数的1/4,位居全省前列。而且它们培养的毕业生颇受社会青睐,大批职校生已经成为青岛市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骨干,为职业教育正了名,争了气,已经和正在为青岛经济发展做出令人瞩目的贡献。如滨海学院、黄海职业技术学院、飞洋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其中黄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95%,就业满意率达90%,就业巩固率达85%。

第四,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日益加强,学生管理日臻完善。

青岛民办学校对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而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一是专任教师比例不断加大,各类民办学校都从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招聘了一大批专任教师,教师人数逐年增长。二是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专职青年教师成为骨干,改变了以前专任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的现象。三是学科带头人逐渐配齐,教师人才梯队逐步形成,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不断加大对教学骨干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2006年,

市教育局统计了近几年来民办学校教职工的数量,其中2002年为1.06万人,2003年为1.21万人,2005年为1.98万人,2006年为2.1万人。通过对这几年数字的比较,可以看出青岛民办学校教师数量增长呈上升的趋势,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加强。

在校学生是民办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对在校学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办教育的发展前途。所以,民办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态度十分严谨、细致,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从严要求的特征。其中青岛黄海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规范管理、开放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措施来管理学生,效果明显,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青岛滨海学院针对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行全程“精、细、严”的管理模式,即优良教师课堂精教管理、专职班主任跟班管理、副班主任封闭管理,实行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负责制。

二、青岛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青岛民办教育的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从而影响着青岛民办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民办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造成其发展良莠不齐。

其一,由于管理不够规范,造成审计和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一些不法者乘机从中捞一把,这就使得民办教育不能持续发展,学生也不敢轻易地走进民办学校的大门,从而造成了青岛民办教育的不良发展。其二,由于投资者、举办者与办学者没有分离,从而缺乏选择校长的机制和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缺乏搞好内部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建设。其三,一些民办学校单纯为了营利,高额收费,疏于管理,教育质量低劣。其四,个别民办学校在自我宣传时,过于夸张,甚至采取诱惑的手段吸纳生源,等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坏了民办教育的形象,造成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二,民办学校公信度较低,在校学生人数有待提高。

公信度的建立是民办学校向高层发展最关键的瓶颈。民办学校公信度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民办教育的效益和发展。近年来,青岛民办教育发展迅速,而一些学校办学的公信度和办学质量却不尽人意,在社会上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难以吸引大量学生入学,从而造成民办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使得广大民办学校面临倒闭的危险。据市教育局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民办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市内四区民办中小学共有18所,设计规模约为1.3万人,而当时实际在校生只有10091人。在2003年普通高中录取过程中,民办高中就遭遇尴尬,在市内四区万余人的普通高中招生中,民办学校仅占有千人席位,并且启明星中学、育贤中学、海山学校、创新学校4所学校的招生人数就超过了900人,其他12所民办普通高中“分食”剩余的百人,有的学校招生人数是个位数,有的甚至为零。这种局面严重威胁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命运,据市教育局2006年统计,个别民办学校由于生源连年不足,出现了财务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中,就有49所学校停办,4所学校被限期整改,10所学校面临停止招生的困窘境地。通过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民办学校的公信度不够高,从而导致在校学生人数的减少,影响着民办教育的再发展。

第三,民办教育受到歧视,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青岛绝大多数民办学校的名称至今仍需冠之以“培训”、“专修”或“职业”等字样,而北京、西安等地的民办学校并非如此。其二,政府鼓励公办学校贷款,但是青岛的民办学校却很难得到贷款扶持。其三,青岛民办学校教师的资格认定、职务评审、表彰奖励等还没有得到与公办学校教师完全相同的社会保障。其四,《促进法》仅对义务教育学段的民办学校作了经费拨款的规定,而对其他学段的经费拨款没作规定,青岛民办学校因此在这方面失去了支持。其五,被批准为具有高等教育学历证书颁发资格的民办高职院校,如青岛滨海学院、黄海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民办高校,同样接受国家计划内统招生的培训任务,却享受不到与公办高职院校一样的补贴费。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和财政不足的制约,造成了对民办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缺乏竞争机制,使得潜在的民办高等教育资源无法得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民办高校缺乏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

三、青岛民办教育发展的对策

针对青岛民办教育发展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求规范、找对策、谋发展。

第一,转变观念,促进民办教育和谐发展。

对民办教育观念的转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尽快解放思想,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把民办教育作为一个大板块真正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毫不动摇地鼓舞多种力量介入民办教育,多管齐下,做大规模。这就要求全市各级行政部门应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民办教育工作者更应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办出高水平民办教育来赢得社会的尊敬和支持,努力开创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应加大民办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民办教育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新闻舆论界应大力宣传民办教育;在宣传党和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同时,大力宣传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民办教育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在全社会形成发展民办教育的光荣意识,形成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搞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来转变社会各界尤其是人们群众的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民办教育、理解民办教育、投资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良好局面和催人奋进的舆论平台。

同时应确保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法律和社会地位是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而转变观念给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权力和义务,使其光明正大地发展,取消多头管理,直接将其与公办学校一样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之中,对发展民办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青岛市十分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在2005年全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的领导指出,全市各级领导及各级部门要不断提高认识,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统管范畴,促进全市民办教育不断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民办教育评估机制。

在依照《促进法》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应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民办教育评估机制,以此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建立评估机制,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的年审,形成对民办教育的强制性约束,从而使其依法办学。评估机制使得民办学校有了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不但成为各民校的竞争标准,而且使其竞争具有明确

的趋向性,从而保障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由于评估的影响面较广,所以评估机构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应该加强评估监督机制建设,允许多种评估机构存在,以市教育局为主体,以民间的、国际的为辅,形成多重评估监督的新格局,从而体现评估的公平性。民办学校为了自身长期发展,也会积极自律、自查,积极介入评估机构当中,共同促进评估监督机制的顺利推行。

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法》、《(促进法)实施条例》以及《青岛市民办学校章程范本》,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使其发展纳入法治的轨道;并应着重加强和完善以下管理制度:一是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及审批制度,修订、完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设置标准。二是督导检查制度,制定各类民办学校评估标准,加强督导检查,搞好民办学校年检工作。三是广告审查制度,严格审批办学广告,及时查处乱发招生广告、乱许诺等现象。四是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民办学校财产、财务的监督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制止乱收费、多收费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现象。五是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近几年来,青岛市教育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规范管理,如在2006年对民办学校的年检中,有82所学校受到处罚,4所学校被限期整改,19所学校未参加办学检被视为自动停止办学。

第三,加强民校教师科研队伍建设,推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青岛民办教育应利用自身拥有的体制和机制的优势,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促进民办教育的创新,主动开展科学研究,使青岛民办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应以全新的教育科研为先导,培养一大批科研型教师:一是要求民办学校教师在树立“教育科研是教育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与学生特点,在广泛学习、讨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指导教育教学的理念。二是积极指导以课题为载体,突出专题研究,民办专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在学科教学中应以立项课题作为重点加以研究。三是发挥科研骨干带头作用,加强民办专职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在课题研究中,应以学校的科研骨干为主要研究人员,从而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指导帮助其他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科研”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民办教育改革,提高民办学校的知名度,增加教育教学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优惠的扶持政策,将会促进青岛市民办教育的大发展,增强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给民办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因此,应采取多项优惠措施来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其一,应精简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实施民办教育“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调动办学者的积极性。其二,应开展调查研究,创造条件,优化办学环境。对办学者提出的急需解决的困难,力争马上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应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或向领导汇报,争取尽早解决。其三,应积极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加快社会力量办学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市教育局应积极派专人为社会办学力量牵线搭桥,引进合作项目,对有外资投入的合作办学项目给予优先审批。其四,应加快民办职业教育的建设步伐,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校企、校校合作,做到师资共享,形成规模效益。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精简办事程序,实行民办学校网上审批,民办学校文件资料传输网络化,切实简化办事程序和缩短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第五,加大民办高等教育投入,争创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品牌。

民办高校应积极适应市场需要,培养社会各行业急需的实用型职业人才,树立品牌战略,服务于青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青岛市民办本科院校仅有1所——青岛滨海学院。其在升格为本科后仍定位于教学应用型学校,为生产第一线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现已成为青岛民办高等教育的品牌。著名学者王留栓认为,民办本科院校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应该加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多创民办高等教育品牌,走出青岛,走向全国;同时认真吸收陕西、广东、北京等民办高校的成功经验,积极主动提高包括高等学历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大众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具体地说,民办普通高校应根据实际条件,或在人文科学或在自然科学或在文理交叉科学领域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尽可能突出办学品牌特色,力戒在专业上贪大求全。

同时应发挥目前我市7所民办高校的特长,利用自身管理体制的灵活性、融资的便捷性、专业设置的自主性,积极主动联合我市公办高校,借助公办高校的优势,实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的理想结合,探索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合作二级学院和独立学院的路子,以实现优势互补。目前,青岛市只有2所独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已经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又一亮点,但数量上显然很少。而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加大力度,积极筹办独立学院,提高其数量和质量,并借助公办学校的师资、专业设置、图书资料、人才管理等优势,推进民办高等教育更快发展。

综上所述,青岛民办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和总结这些困难和问题,找出合理对策,探索出一条适合其全面健康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 沈 勇]

推荐访问:刍议 青岛 民办教育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