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分子”课堂实录与点评

时间:2022-12-07 1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新课讲授】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板书课题)。

(师打开一瓶白酒,室内充满了白酒特有的芳香气味。)

师:有句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大屏幕展示江南古镇、深巷酒旗),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酒香呢?生活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生1:路过花园闻到花香。

生2:雨后的空气里有潮湿的感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上述例子说明,物质是由更小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分子很小,我们肉眼并不能看见,但它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到丝丝凉意呢?是因为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外力作用下,与皮肤碰撞发生了能量交换。我们闻到的酒香、花香是由分子运动产生的现象。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从生活的体验中,从我们在小学自然和中学物理学过的知识中,探究分子的性质,分析总结一下分子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生1:分子是很小的。

生2:如果把蔗糖放在水中,一会就不见了,分子应该是运动的。

生3:工业用低温压缩空气液化法制氧气,气体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之间一定有空隙。

(从学生的经验和感知入手,自然、贴切地引入“分子”,放手让学生去猜测和探究分子的性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究,使课堂的教与学演变为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发现交流的过程。)

【实验探究】

师:你们的猜想有一定的依据,现在我们用以下实验证明刚才的猜想。

(大屏幕展示实验报告。实验一:品红扩散;实验二:氨的扩散。)

师:同学们在做实验过程中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内讨论、合作、比较、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在上述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烧杯中的品红颗粒周围有红色一点点扩散,过一段时间烧杯内才完全变红。

生2:装品红的烧杯由浅变深,是品红分子在水中的浓度由小变大。

生3:滴上氨水后,试管内的滤纸依次向里变红,靠近管口的颜色较深。

生4:我闻到了刺鼻的气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生1:分子是运动的。

师:你看见分子了吗?

生2:没有看见分子,分子可能很小。

师:分子的确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约3×10-26 kg,但分子是确实存在的。

(师出示天平,在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500mL的空烧杯,调节天平平衡。)

师:烧杯中有没有物质?

生:有物质,是空气。

(教师取一集气瓶,告诉学生内盛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后,要求学生观察其颜色。教师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慢倒入天平左盘烧杯中,天平左盘下沉。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

师:为什么天平左盘会下沉呢?

生1:是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排除空气而使左盘下沉。

生2:我明白了,分子很小,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

师:我们继续进行下一个实验。

(大屏幕展示实验报告。实验三:水和酒精混合的体积变化。)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在实验三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通过实验观察发现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了,我认为分子之间有空隙。

生2:在实验中,我认真比较,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我想分子间一定有空隙。

师:联系我们周围的生活,根据你们的经验还能举出分子间有空隙的例子吗?

生1:物质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与水相比,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了。

生2: 热胀冷缩现象。(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要勤于思考。)

师:同学们存在疑问吗?

(得到答复后,教师接着谈,并用黄豆、小米等混合后体积变化情况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师:哪位同学谈谈你对分子的认识?

生1:我认为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

生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生3:分子与分子间存在空隙。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边总结,边板书性质。)

(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认识并发现问题,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新理念。对微观世界的感知是学习的难点,但教师选择了天平这一化学中最常用的仪器,化难为易,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分子的真实存在,认识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师:分子还具备哪些性质呢?同种分子性质是否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是否不同?

(大屏幕:用不同方法可获得氧气。学生思考讨论,分组汇报。)

师:无论我们用哪种方法获得的氧气,其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都是相同的,这也是分子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析电解水、加热高锰酸钾、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为什么都能获得氧气,小组选派代表回答。

生1:三种方法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你能否谈谈发生化学变化后,各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生1:反应物以水为例,发生化学变化后,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

生2:上述变化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水变成了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变了吗?

生:水分子没有变,只是水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水分子还具有水的化学性质。

师:那么水电解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物质种类变了,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变了吗?

生:化学变化后,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分子,化学性质也发生改变。

(教师举例,从物态变化、沸点、密度等说明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教师补充分子另外两个性质,并进一步解释学生的疑问。)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分子的性质归纳分子的概念吗?

生1:分子是一种微粒。

生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生3: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分子可以这样定义。

(板书分子的概念,并进一步讲解,同时要求同学们注意概念的要点。)

(在分子概念的形成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不同本质,运用分析、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分子概念的关键词:最小微粒,保持化学性质,这样由浅入深、分层递进,让学生从简单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

【问题解决】

(大屏幕展示情景:1.湿衣服晒干;2.警犬追踪罪犯;3.打气筒向足球内压入气体。)

师: 针对上述问题,围绕性质谈谈你的认识。

生1:湿衣服晒在阳光下容易干,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

生2:警犬是根据罪犯遗留的气味追踪罪犯的。

生3:打气筒加压后,气体分子空隙变小,被压进球体内。

师:在课的开头,老师引用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生1:有句古诗“惟有暗香来”,诗中的“暗香”应该是花香。

生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为你们而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

(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化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学以致用”, 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诠释生活、创造生活,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习了分子的性质,知道了宏观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生2:我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与分子有关的现象,我更爱学化学了。

生3:我觉得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一些学习和探究的方法,以后我要用它学习和研究。

师: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明确,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进行分子的探究。

(富有人情味的师生谈话式的小结,加深了师生的情感交流,给化学学习添加了一层动人的诱惑和神奇。)

(点评专家:句容市教育局教研室、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乔延三;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

推荐访问:分子 点评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