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渗透性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2-07 16:4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对生物教学中基础课程和课题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研究型学习;教学

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部纲要明确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促进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能力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高中生物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模块的教材,包括选修共三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其中“《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是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我们设计了把理论基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中。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三个模块的教材,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在呈现方式上,各个专题和课题都要遵循的原则是: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本专题所涉及的生物技术的价值,明白每个课题研究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兴趣;其次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自主探究留下较充分的空间,避免让学生“照方抓药”;再次,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这些原则来看,教材最适应的教学方式应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

二、在基础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渗透型研究性学习

我们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发掘一些教学内容,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有机会体验研究学习的经历。如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中,教师把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分解成四个实验阶段,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设计实验,推演结果,最后得出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联系。第一步是“关于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物质的产生部位的实验研究”,通过假设-实验-结论的过程,得出“该物质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结论;以后逐步推出“植物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这种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这些虽只是重复了科学家们已经做过的事情,但学生通过此过程中激发了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分析结果的能力,培养了展开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如在《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疾病的防治》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设计过程,可以让学生对一般科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观察及分析等几个关键环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研究性学习。

在《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让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法、文献检索法、网络检索法等多种方法对肾上腺素的作用、糖尿病、兴奋剂等专题进行课前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布置学生汇报,让他们交流各自研究的过程、体会、结果,并相互作评价,丰富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的经验。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追循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发明的步伐,体验科学实验研究,了解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和课题,指导学生设计他们力所能及的科学试验;发掘教材,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热点,布置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交流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由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师设疑、提示——学生解答、设计——学生交流、教师评价的递进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摆脱了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大部分学生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三、在研究型课程中的教学中开展课题型研究性学习

我们开设了《生物与环境-学生自主实验》研究型课程,为课程设计了教学方案,方案包括:研究的主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意识、创新能力、设计和操作实验能力、合作精神;课程准备——实验室的开放,师生共同准备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课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概述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学生考察环境;讨论调查结果,选定研究课题;各小组相互交流、评议修改研究课题;各小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师生共同作实验研究的准备;小组成员协作进行课题实验过程;各小组交流课题研究结果,完善研究;学生完成课题报告。我们在设计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时,抓住生物科学知识与环境紧密相关性的特点,提出“生物与环境”这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现有经验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学习。

参加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学生,他们的能力水平虽然高低不一,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下,他们在交流中共同得到提高,他们不同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因此在综合性的“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型课程教学中,学生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学生看到秋天大量的落叶使环卫工人大伤脑筋,焚烧时又产生了环境污染,于是想到怎样使城市绿地产生的枯枝落叶无害利用。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用微生物处理枯枝落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科技论文《城市绿地枯枝落叶的处理和利用》等。

【参考文献】

[1]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樊向利,试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生物学,2007(7)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推荐访问:渗透性 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