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对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12-07 17: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科的教材编排体系与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观念的调整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优化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方式 新困惑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过程,以自主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并非是教材的简单改换,而是要以进一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现代公民,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合作,具有创新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技能。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而价值观念则指导人们如何去对待这些知识和方法。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新课程的实施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和平台,努力要求自己在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的设计者、学习的促进者、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指导者。

一、新课程生物教材的特点

与过去版本相比,新教材变化比较大。教材编排体系变了,内容呈现方式变了,教学辅助材料多了,实验增加,尤其是探究实验。如:每节开始有问题探讨、知识聚焦、资料分析等。这些变化之中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变化——教学理念的变化。通过问题探讨,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一系列积极的学习动机;通过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将结果与结论呈现给学生。这种主动学习,促使学生在更高水平上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所有内容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安排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使重、难点得以分散并重复出现,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掌握效果。课程重点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循环给出,不断强化学生的印象,注意了记忆的循环性。

教材中更突出的变化是提倡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探究历程,如光合作用、酶的发现史,生物膜结构的探究等。这些独特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也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每当学到这些内容,无不为科学家的卓越智慧和科学精神所感动,进而反观自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态度。

教材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各模块教学内容,转化为高中生物三册教科书的基本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学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二、新课程下教学理念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最讲究“师道尊严”,课堂上一切活动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行动,这对知识的传授是高效的,但高效背后牺牲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这就需要教师理性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和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第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习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相待”。第二,教师需要新的专业素养。如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改善知识结构,教师之间需要紧密地合作。第三,教师需要新的业务能力,如课程开发的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第四,工作方式的改变。如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五,教学策略的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及时对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三、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变化

过去,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课、阅读、练习巩固的循环往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成分很少。新课程倡导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的教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还可以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网络查询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四、新课程下的教学困惑

1、课本知识内在的系统性不够,知识点较散,学生较难自主领悟和系统把握。如生物必修I删掉植物矿质代谢、动物的物质代谢,而不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改编,使得整个细胞代谢的知识很难有机统一。

2、课本对许多探究实验的要求不明确,受客观条件限制,有些探究在部分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很难开展,新课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差距。

3、教材与教参不配套,教辅材料杂乱,练习题多为旧题拼凑而来,造成知识是新知识,题目是老题目,课标要求降低,但题目难度没变,在教学中很难把握要将相关知识讲到什么深度和广度。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比较混乱,给学科教学带来许多麻烦。

4、教材对初中教育薄弱的学生关注过少,许多基础差的学生接受新课程的难度比以往大大增强。

5、大班额上课,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共同发展。

6、教学进度慢,课堂学生参与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相互制约,难以完成教学内容,很容易使教师回到过去的老路上。

7、课堂调控难度大,特别是文理分科后,文科班的生物课徒具形式,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维持。

责任编辑:罗艳

推荐访问:几点 新课程改革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