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校大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分析及纠正

时间:2022-12-07 20:5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评教是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判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手段。福建工程学院当前的评教具有强制性、评教系统和指标不合理、评教结果与教师晋升及职称捆绑等问题导致评教行为偏差。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学生评教有效性对策:取消强制手段、完善评教系统、合理评教指标、解绑一票否决制提高评教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校学生评教 评教偏差 对策

引言

所谓学生评教,是指学生依据学校的评教标准对教师授课情况匿名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其目的是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并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评教是判断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学生评教现状

教师从学生反馈中得到第一手教学情况资料,可以如实反映教学中的问题,从而督促、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得到学生评教反馈之后,及时对教学问题进行调整、修正。学生评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教师潜能,增加课前准备,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及授课形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上课体验,从而促进师生双方良好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但是,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目前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存在一些行为偏差,如随意评教、恶意评教、放弃评教,等等。高校需完善评教体制,寻找评教制度与学生利益关联点,以便发挥评教系统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目前国内外有较多针对学生评教的研究,关注于评教中漠视、敷衍了事的偏差行为。如赵巍[2]、谢青松[3]等研究指出,一些学生认为学生评教只是一个形式,他们所做的就是完成任务。实际上,在评教机制没有有效管理和精心设计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上课情况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国外有研究发现,学生往往查询或預测到自己成绩较高,就给教师较高的评分[4],获得较低成绩的学生就给教师评低分[5]。因此,研究当前高校中评教偏差行为及有效性对策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高校评教存在的问题

(一)评教具有强制性

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学生评教的目标设定、标准设置等是教务处规定,其行政意志牢牢掌握学生评教的主导权,偏向行政本位,弱化教学及学术功能,并制定一些强制规定。如:(1)行政强制:每位学生必须在教务管理系统上先评教才能选课或查询期末成绩。高校将评教同选课、查成绩捆绑在一起,学生急于选到心仪的课程或查看成绩,对强制评教很反感,就胡乱评教。(2)时间及地点强制: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期末考试后2周内进行评价、平时则难以评教;规定只能通过校园网评教,如果不在校园或异地就难以进入教务系统,除非安装插件。这种强制行为让学生不舒服,出现随意评教、请人代评的现象。另外,学生认为集中在期末最后两周评教,课程都结束了教师才能看到学生意见,已经来不及改正,评教没有任何意义,干脆敷衍了事。

(二)评教系统不合理

当前,评教系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大多数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师评价系统往往是由教务处设计完成的[6],他们站在自身管理岗位考虑问题,把师生的意见排除在外。师生在评价内容和各项指示的设计上同样没有发言权。其次,教务处制定的评价标准往往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到课程性质的差异,如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等课程类别的差异。譬如,“课程形式新颖,教材得当”等评价意见适用于专业课但并不适于体育课;文、理工不同专业的学生也会对同一门任课教师有着截然不同的评教结果。譬如,相对而言,理工科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文科生就比较困难,就有可能影响评教结果;不同年级的学生用同样的评教标准会对同一门课程评教结果产生偏差,一些学生往往人云亦云,大家怎么评自己也怎么评。因此,不科学的评教系统难以体现专业特点和学科差别,客观上导致评教的偏差。

(三)评教指标不合理

教务处对评教指标的设计偏经验主义,设计出来的评教指标不够严谨、不够科学,很有可能对全部评价结果产生偏差[7]。

福建工程学院评教指标如表1所示。首先,从下表可看出,第2、3、4条“讲课清晰,注重实践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等指标,让学生评则稍显能力不足。国外研究人员纳夫图林、韦尔和唐纳利做过实验,他们聘请演员上一次没有实质内容、前后言论不搭的课程。该演员上课风趣幽默,虽然授课内容离题,毫无意义,但听众依然感到极大的满足,给予高分。可见,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并不客观。教学效果不仅具有交叉性及延后性的特点,学生评教往往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作出判断,而不是基于教学效果本身。让学生来评教学效果,难免出现偏差。其次,第6、7、8条占较大权重,其中第6、7条“了解教学目的、达到学习目的”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有失衡量标准及客观性;第8条“对团队合作及人际关系等素质有提高”,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如计算机相关或《高等数学》等课程,这类课程更应强调专业技能;而类似《公共关系》或《中外礼仪》等课程,则适用此类评价标准。最后,学生须对8项不同权重得分计算总分,有些学生并没有认真去算,不少同学乱填总分,使评价结果不准确,失去有效性,无法让教师信服。

(四)评教结果与教师晋升职称挂钩

有些学生评教制度忽略了“促进教学、实现学生利益”的根本目标,也掩盖了师生之间的天然联系。逐渐演变为高校用学生评教结果进行人事管理的政策工具,即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行政奖惩。将评教结果作为人事考核中重要的衡量指标,如职称评定或福利津贴的重要依据。一是与教师晋升定级挂钩,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如评教低于80分不能参加职称晋级;二是与岗位津贴挂钩,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年终奖发放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与教师各种评优活动挂钩。高校采取这种行政管制制度,导致广大教师为了得到更高的评教分数,忽略教学质量。这样就出现如果教师要求严格,不通融,布置课后作业,即使教学质量不错,学生也会打低分;而教师承诺高分或保证及格,学生就很可能打高分等现象。

三、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探讨

(一)取消强制手段

高校要确立“方便灵活,回归自由”的评教原则,取消学生评教管理中的强制规定,包括时间、地点及行政强制。首先,学校应考虑长期开通学生评教系统,从期初到期末让学生随时随地可对教师教学和改进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而不是等期末结束才能评教。这样对师生双方都有益处,学生可以及时反映教学意见,教师可以随时进入教务系统查询,以便及时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高校可以考虑将评教信息与学生利益结合起来为基准点,在学生提供的信息基础上选择教师。设计这样一种制度,让学生评教与选课和任课教师直接关联,使评教成为学生内心的需求,既然评教关系到学生的利益,就会改变敷衍了事的行为,会更谨慎、更客观地评教,增强评教结果的有效性。最后,尊重师生,营造公正、民主的评教氛围。一是针对学生,鼓励他们直言不讳、公正评价;作为教师,海纳百川,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及时修正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二是尊重教师的创造性,鼓励教师形成新颖独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满足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愿望,又保护教师的探索和创造力,切实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生评教起点,使学生评教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完善评教系统

在评教系统设计方面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首先,文理科不同学生对基础课、专业课及公共课的评价系统既要有共性又要有差异性。如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及“高等数学”这类课程,文理科学生应该有不一样的上课体验,因此评教系统应有所区别。其次,教师应参与评教过程,评教制度设计应该以师生交流为机制,才能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能。要让教师明白,评教不是简单的管理手段,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发展。再者,做好学生评教宣传工作,倡导公平、公正为支撑的评教秩序,加强自身教学制度建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坚持原则,客观地对待评教工作,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胡乱评教。只有学生积极配合,合理评教,才能确保评教结果的可信度。

(三)合理评教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尺度,建立具有整体性且科学可行的评教指标是关键一步,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甚至决定着评教的成败。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指标更应关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负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的评教指标过于偏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评教和评课的失衡,过于注重授课情况,即评教较为翔实;课程本身的价值效用和目标定位、学习活动的挑战与创意方面的评价明显缺失。制定评教指标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评价指标应具导向性(体现教学理念)、针对性(不同课程性质体现不同要求)、可操作性(学生判断之可行性)等方面。首先,评价指标应涵盖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才能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获得较全面的评价结果。其次,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等指标下应该细分等级标准,如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中等(7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上)、较差(60分以下)五个标准。最后,整个评教指标设置应含评价和建议两大部分,既抽象又具体,既有主观又有客观,彼此间相互独立又关联,从而更清晰地了解到每位教师的授课情况。此外,针对实践课程的评价指标应设置更多细项,譬如,设加分项目,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或创新发明等进行加分,或学生如果掌握资格证书及专业技能应考虑予以加分等。

(四)解绑一票否决制

评教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学生评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评教结果关系到教师的自尊心,亦会影响行业同仁日后看待他们的眼光。鉴于评教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因此不可武断地将评教结果公布于众,更不可简单粗暴地将评教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捆绑在一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句赞美我的话,可以使我活上两个月。”要将评教结果作为激励教师改进教学的手段,作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不能只被当做教师职称晋升、进行奖惩的参考指标。

学校更应关注教师在专业和文化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影响和沉淀、学生的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贡献,而不是单纯通过评教结果决定职务晋升或行政奖惩。首先,教学绩效评价光靠学生评教指标考评教师是不够科学和全面的,应采取多种方法优势互补。我们应更慎重地对待评价结果,特别是在周期较短的情况下,应该多次(通常三次以上)评教才可能有较满意的信度,从而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迟到早退或旷课,就对考勤严格或点名回答的教师心怀怨气,或有的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被任课教师抓到而处分,就故意评低分导致评教结果偏差。其次,通过学生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更直接、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上课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评教容量、减少人为评教误差、以评促教,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结语

学生评教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改进教学、维护学生学习利益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职责。影响学生评教行为偏差不仅需要制度上回归“灵活自由”的原则,而且需要考虑完善评教系统、合理评教指标、解绑一票否决制及营造民主自由的评教氛围,从多方因素共同努力,从而提高评教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侃丽.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评教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及其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3):149-151.

[2]赵巍.基于学生评教数据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9):129-131.

[3]谢青松,徐娟.高职学生评教偏差及合理化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03):50-52.

[4]Marsh,H.W., & Roche, L.A.. Effects of grading leniency and low workload on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Popular myth, bias, validity, or innocent by-stander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0(92):202-228.

[5]Boysen, G. A.. Revenge and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J].Teaching of Psychology, 2008(35):218-222.

[6]馬秀麟,衷克定,张倩.学生评教偏差分析与控制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02):40-44.

[7]梁扬眉,牛显春,许健.高校学生评教问题及对策刍议[J].管理观察,2018(26):120-121.

基金项目:福建工程学院教研项目(GB-I-16-21)。

推荐访问:偏差 纠正 高校 大学生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