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平台促学科发展

时间:2022-12-09 11:3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重点梳理了我校在勘察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主要集中在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体系改革、人才平台的搭建、各种软硬件设备的完善以及学校政策的支持,这些重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整体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勘察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发展

我校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有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磁方法、地质雷达以及桩基检测方法、资源与环境遥感、高光谱遥感地球化学六个方向,形成了以资源勘察为主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目前是广西区高校中唯一的勘察类专业。2009年该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学校“十一五”发展的最后关键三年中,为了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强有力地支撑学校的特色发展及内涵发展的战略方针,该专业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定位、学科建设的思路,积极进行人才小高地建设,进一步巩固评建取得的成果,切实抓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另外,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是国内外高校常抓不懈的工作,为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力争尽早冲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申报地质资源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好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等,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内一流的特色学科群。

一、以建设勘察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为契机,促进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

我校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在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水文工程勘探专业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也是广西第一批优质专业,1978年我校第一个本科班就是物探专业,199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广西重点学科,并有一个“有色及贵金属地质勘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地质工程”广西重点实验室。2009年被列为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紧紧围绕“开发西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该专业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一)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2008年《地震勘探》已获批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电法勘探》已获批区级精品课程,以此带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及激励其他精品课程建设,构建起特色学科课程群。力争再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电法勘探》)、1门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优秀课程。

(二)特色教材的出版

出版了《小应变动力测桩导论》、《桩基动力学》、《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测漏》、《基于3S的数字化填图实习教程》、《工程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物探数据处理》、《遥感地质多媒体课件》、《地学信息工程软件应用案例教程》9部实用教材,通过各级教材建设,既锻炼了教学队伍,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确保教学质量稳定与提高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双语教学的立项与建设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积极培育各级教学名师,在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继续积累成果争取申报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勘察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学科建设基础平台,有利的支撑了资源勘察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整体水平。

二、以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的同时,开展有效的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是带动课程建设再创新的有效途径。科学研究不但能获得科研成果和研究论文,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社会生产力,带动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再提高。

近五年来,特色专业建设点成员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攻关项目、省部级多项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取得较丰硕的成果。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不但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而且通过将科研成果及其他相关的前沿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完善以勘察技术与工程为主、多平台交叉共享的实验室建设格局,优化育人条件、促进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

继续加强以勘察技术与工程为主的基础实验平台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和教育部“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察工程研究中心”、物探综合实验室、水槽模拟实验室、振动实验室等3个专业实验室是育人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资源勘察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等整个学科建设的最强有力的支撑。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不仅要增加基本实验仪器的台套数,而且要兼顾科学研究,这将进一步支撑教育部“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察工程研究中心”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的建设。

四、继续加强人才小高地及科研团队建设

构筑人才高地、培育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加大长江学者、杰青学者、八桂学者等领军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为八桂学者组建优秀的团队及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合理配置科研方向与梯队,培育出不同学科方向、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引进培养相结合,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加大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要争取条件采取一切培养方式让他们及早的成长成才。

五、学校的支持保障措施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把专业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障专业建设工作的实施,学校明确把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作为主要内容列入《桂林理工大学第二次党代会整体目标行动计划》,先后制订了相应的建设与管理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建设体系,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注重专业特色的形成:学校把专业特色的形成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重点建设和扶植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社会适应面广、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为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把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专业,加快形成我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的“亮点”和“特色”作为专业建设的目标。

2.保证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学校为专业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作了详细的规划,对投入经费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每年都在年度预算中确保项目建设经费。

3.对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对取得建设成效的项目,待遇等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给予建设团队奖励,在课程建设、教师进修、晋职、岗位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在年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4.加强对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的监控与管理,学校定期进行对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检查与评估,确保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并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辛振祥.强化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全面推动高分子学科发展[J].青岛科技大学报,2009,(2).

[2]刘源祺,刘民.基于国网技术学院平台强化特色专业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汤蓓.强化教学管理分方向培养人才——关注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J].华东交大报,2008,(5).

推荐访问:学科 特色 国家 建设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