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茫汉断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时间:2022-12-09 19:15:1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茫汉断陷为开鲁坳陷区较大的断陷盆地,勘探程度低。由于对盆地结构,有效烃源岩分布,成藏规律等方面认识不足,一直制约着本区的油气勘探。本文在对地层特征、沉积储层特征、烃源条件等地质条件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并与邻区的油气地质特征进行类比,总结了本区的油气成藏特点和富集规律。希望对相似的小断陷勘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莽汉断陷;生烃中心 有利相带 物性 构造-岩性油藏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105-02

1 概况

茫汉断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是开鲁坳陷中部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其西北侧间隔舍伯吐凸起与陆家堡断陷相邻;东南与哲东南凸起相接;西侧与东明凸起相接,与八仙筒断陷相邻;东侧间隔东苏日吐凸起与龙湾筒断陷相邻,呈北北东向狭长带状,南北长越97km,东西宽约6km~32km,面积约2 150km2。莽汉断陷具有两洼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北部为西断东剥的断陷结构,中部为凸起区,南部为东断西超的半地堑结构,目前茫汉断陷南部次凹有探井3口,分别为哲参2井、图1井、来1井。北部次凹探井1口哲参1井。

开鲁坳陷发育大小断陷20多个,地质结构以箕状断陷为主,目前在6个凹陷内发现4套含油层系,都不同程度地获得工业油气流或含油显示。这些小断陷均具有相似的盆地结构及地质特征,油气成藏特征也具有相似性。

彰武断陷面积为150km2,2011年中石化钻探彰武3获高产油流,取得重大突破,预测储量5058×104t。充分说明了这些小断陷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

2 地层展布特征

钻井揭示茫汉断陷断陷层自下而上发育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4套层系。

义县组分布范围比较局限,残留厚度一般0m~450m义县组残留厚度分南北两个分布区,主要位于北部次凹的德胜断裂西侧和南部次凹的南端。

九佛堂组分布广泛,区内钻遇断陷层的4口井都有揭示,残留厚度一般400m~1 400m。在茫汉断陷南部次凹南部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剥蚀。本组的沉积中心位于白音好来,最大的沉积厚度可达1 550m。地层呈NE向展布,厚度呈现东西差异,明显受茫汉断裂控制,断裂附近地层残留厚度较大,自东向西逐渐减薄,向西超覆尖灭。整体看,表现为箕状断陷盆地的地层分布特点。

沙海组分布范围较广泛,较九佛堂组分布范围有所减小,但仍然是断陷层主要沉积盖层。其残留厚度一般150m~1 200m,区内4口井都有钻遇。工区内沙海组的沉积中心主要位于哲参2井北侧,最大地层厚度可达1 200m。地层依然呈NE向展布,NW向剖面上具有薄-厚-薄的特征,整体为箕状断陷沉积。

阜新组基本全区分布,区内钻遇断陷层的井都有揭示,厚度普遍小于400m。该组地层的发育及展布具有坳陷沉积特点。沉积中心位于查干浩来东侧,最厚可达500m。

研究区断陷层的残留厚度中心主要分布于南部次凹,分别位于白音好来和哲参2北侧,沿北东向近控盆断裂分布,最大残留厚度达2 500m(图1)。根据上述义县组,九佛组、沙海组、阜新组地层展布特征来看,不同时期沉积中心发生多期迁移,纵向、横向上地层分布差异较大。

3 油气成藏特征

3.1 生烃面积小,生烃区控制了油藏的分布

由于茫汉断陷盆地规模比较小,有效烃源岩分布就更为局限。本区特有的石油地质条件决定了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首先,烃源岩本身具有演化程度低的特点,成熟度多在0.6~0.8之间,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多数有机质刚进入成熟状态,因此生烃量较少,排烃动力较差,油气不可能进行长距离的运移。其次,储层的低渗透性也决定了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通过茫汉断陷已钻井哲参2井薄片分析显示,该区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很低,同陆家堡相似,均低于我国其它陆相含油气盆地。同时碳酸盐胶结物分布普遍,对储层物性影响很大。储集层岩石学的这些特征,使得凹陷储集物性较差,属中—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孔隙喉道小,连通性差,为微细喉不均匀型,使油气很难长距离运移。另外多数小断陷均具有近物源、多物源的特点,储层岩性变化大,各砂体孤立存在,横向上连通性差,油气生成后主要从烃源岩向邻近的储集岩中运移。

综上所述,由于烃源岩成熟度低及砂体连通性差、储集物性差,使得烃源岩中油气生成后,运移聚集到较近的储集圈闭中,形成油藏。油藏均紧邻生烃中心分布,周围已获得油气发现的小断陷的油藏都是在洼陷内或围绕洼陷分布。生油洼陷内的圈闭更有利于油气聚集,近源成藏是该区主要成藏模式。

3.2 多种类型储集体叠置发育

这些小盆地规模小,古地形高差大,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的特点,造成沉积相带狭窄多变。茫汉断陷储集砂体类型有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等多种沉积类型,具有近距离搬运、快速沉积的特征。九佛堂组和沙海组时期凹陷边缘和凹陷内部发育各种不同的沉积体,它们在岩性特征、沉积剖面组合及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时期扇体规模差异也较大。相邻凹陷陆家堡、奈曼等凹陷发现的油藏均处于有利的储集相带上。其中缓坡带扇三角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物性好,有利于油气聚集。陡坡带发育的近岸水下扇扇中部位,多为辫状水道快速充填沉积,岩性以砂砾岩、砂岩为主,胶结物含量少,成岩变化较弱,从而使得粒间孔隙发育,储集物性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洼陷带主要发育浊积扇砂体,具有近油源的优势,但分布比较局限。

有利储集相带与适当圈闭配置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场所,因此,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藏的分布。有利储集相带的划分与确定是本区勘探的关键,也是难点。

3.3 不同构造带控制不同油藏类型的展布

邻近生烃洼陷的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油气藏发育受构造和储层控制,无论是陆家堡凹陷还是奈曼凹陷,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是分布在背斜构造带上,但其具体分布又因沉积储层条件的不同,油气藏类型又各具特点,有利的构造岩性带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并决定油气藏的类型。陡坡带:主要为构造、构造-岩性油藏,包括逆牵引背斜,逆牵引半背斜、断鼻、断块、砂砾岩体等油藏。斜坡带: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块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洼陷带:是凹陷内油源条件最好的部位,主要以洼中隆构造-岩性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和砂岩上倾尖灭油藏为主。不同构造带导致不同沉积背景发育的砂体与多种类型圈闭相配置,形成不同类型油气藏,目前发现油藏主要以构造-岩性、岩性为主。

4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的该区成藏特点及油气分布规律,在对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抓住“烃源、储层”制约该区勘探的关键问题,重点加强“生烃中心”和“有利相带”研究,以“生烃中心、有利相带”为重点的勘探思路,可以有效指导类似小断陷的勘探。在该思路的指导下,以断陷期地层为主要目的层的开鲁坳陷小断陷不断取得新突破,证实了本区残留型叠合小断陷的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对于其它地区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小断陷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发木,闫亮,龚明.开鲁地区茫汉断陷断陷层沉积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9:150-151.

[2]冯国忠,胡凯,张巨兴.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低熟石油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3(4):454-460.

[3]王延山,陈振岩,张亚丽.陆东凹陷低熟油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2):15-18.

[4]徐小林,王勋杰,叶兴树.开鲁盆地龙湾筒凹陷碎屑岩储层沉积模式[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0,32(2):182-185.

[5]朱筱敏,王贵文,李滨阳,等.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和油气评价[J].沉积学报,2002,20(4):531-536.

[6]王泽中,李龙她,陈恭洋.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重力流水下扇砂岩储集层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1):22-26.

推荐访问:油气 特征 研究 茫汉断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