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内生交易费用与商品市场分割

时间:2022-12-09 19:55:1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N
tӿtm׽8O|Om4m4oiM8iM5iM:iZ制度变迁模型,发现在中央向地方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官员有捕捉潜在制度收益的动机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与此同时,不断引入的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由此,本文认为存在以企业为微观主体的非政府力量,通过其行为体现了“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与商品流通中的作用,从而对商品市场分割起着缓和作用王晓东、张昊:《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非政府因素探析——流通的渠道、组织与统一市场构建》,《财贸经济》,2012年第11期。。如上文所述,现有文献回答了导致中国商品市场分割的诸多原因,但无法回答中国商品市场逐渐走向整合的真正原因在何处;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消弭市场分割的作用如何?本文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在降低交易费用,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方面有很多优势,从而促进商品市场的整合。基于此,本文尝试:(1)将交易费用纳入科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提出“商品市场从分割走向一体化的三阶段假说”,旨在解释商品市场分割和整合的内在机理以及交易费用对购买者效用的影响。(2)以互联网企业作为微观主体的代表,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在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商品市场整合方面的机理。

二、基本理论假定与说明

为了简化对商品市场分割向整合转换的分析,本文假定:存在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本地市场销售商C、外地市场销售商D、本地市场购买者E。基本理论假定如下:⑴流通产业近乎为完全竞争产业;⑵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间存在导致商品市场分割的因素;⑶本地市场购买者具有主动搜寻外地市场产品信息的动机。

(一)“流通产业近乎为完全竞争产业”的假定

对于流通产业是完全竞争产业还是垄断竞争产业的研究,取决于对产品异质性的认识。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都倾向于认为流通产业不存在由产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产品差异性,何大安:《中国流通产业运行问题——基于产业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理论考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1页。进而可以认定流通产业是不存在自然垄断的完全竞争市场。流通产业中存在单纯以市场治理决定的组织结构,它主要以经营规模较小且业态分散的零售商业为对象程艳:《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与其投资运行》,《经济学家》,2007年第2期。。从产品差异性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和相对费用壁垒来看,中国流通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文启湘、赵玻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4期。。基于流通产业的运行特征,学术界通常认为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構近似于完全竞争何大安:《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中的自然垄断趋势》,《经济学家》,2007年第4期。。

在商品经济初期,流通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较小,基本上处于自由竞争状态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本文假设流通产业是近似完全竞争市场,但并不否定哈佛学派SCP范式下所认为的产品异质性假定。流通产业内的产品异质性是广泛存在的,但产品间存在相当大的替代性。具有替代性的产品并非完全同质,但就满足购买者的某一功能而言,替代性的产品往往具有近似相等的市场价格。

推荐访问:分割 商品市场 内生 费用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