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评估方法研究

时间:2022-12-10 08:3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自然资源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表现出来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解释自然资源具有价值属性的坚实理论基础;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其理论基础各异,各种评估方法可归为四大类,即成本核算法、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设市场法。

[关键词]自然资源价值;价值构成;评估方法

[作者简介]苏广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教育学院讲师,福建福州350007

[中图分类号]F113.3;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7)04—0077—04

自然资源是指那些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以及这些物质和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诸如阳光、空气、水、森林、土地、矿藏、空间、自然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可分为两大类:生态资源和非生态资源。生态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非生态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大气资源等。此外,旅游资源等是介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之间的资源,是以生态资源为载体的特殊资源。生态资源来源于生态系统或生物圈(生物圈、水圈、土壤圈),非生态资源来源于非生态系统或非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自然资源是一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是企业生产的基本原料。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观念的影响,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掠夺开发、挥霍使用以及资源破坏、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恶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被削弱,社会的持续发展受到挑战。随着资源稀缺的突现,人们才意识到应该重新建立自然资源价值观,自然资源有价的价值观被哲学、生态学、经济学、伦理学等领域科学家所接受并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认识、研究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评估的方法,将对社会发展、经济决策、生态建设等产生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分析

(一)自然资源价值论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解释自然资源具有价值属性的坚实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量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该商品本身所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再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认识的积累越来越多,自然资源变得越来越有用,自然资源价值表现为人类劳动积累程度。随着人类社会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自然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自然环境负荷越来越大,完全依靠自然再生是不可能的,环境供需矛盾越来越紧张。为了保持平衡,人类必须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劳动,使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结合起来。于是,在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劳动的投入,现存有用的稀缺自然资源又有了可比价值,其数值大小等于人们在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自然资源具有价值属性,其价值由开发出来的自然资源产品来表现,这种社会产品,既包含了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同时也包含了劳动开发产品过程中所追加的价值。

(二)自然资源价值观念的形成

自然资源的价值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表现出来的。在过去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自然资源虽然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它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不需要人们付出具体劳动就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即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自然资源表现出极大的富足,凭借资源的自然再生力就可以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就使人们在主观认识上形成一种“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印象;在这一时期,由于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有和任意取用,造成自然资源的价值虽然客观存在,但一直得不到体现,在实践中也就不可避免出现了自然资源没有价值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通过不断认识掌握自然规律,积累利用自然资源的经验,创造了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地球各圈层中一切自然资源都以其被人类认识和掌握的程度来表现其使用价值。事先未受到劳动影响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人们逐渐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劳动投入,自然资源的价值就逐渐显现出来。在现代社会中,自然因素未被劳动过滤的领域已几乎不复存在。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长期地索取和掠夺,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危机。为了保持社会和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持平衡,必须在自然资源的生产过程中投入额外劳动,使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结合起来,扩大自然资源再生产总量,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由于在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劳动的投入,于是整个现存的、有用的、稀缺的自然资源都表现为具有价值,其货币化表现为价格。

(三)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1.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是指自然资源可以作为生产要素进入人类的生产活动,自然资源产品也可以直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体现的是直接使用价值即经济价值。自然资源首先是在对人类有用的前提条件下,人们才付出劳动将其开发出来;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由于蕴藏丰度、开采的难易程度以及地理位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投入的劳动和资金、产出的产品数量和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是在研究自然资源价值构成与实现时所必须要考虑的。而且这类自然资源通过人类的劳动付出,产生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进入经济社会通过市场交换能够实现其价值。现在绝大多数自然资源都凝结着人类劳动,人类为认识、勘探、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而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应构成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如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的发现和探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类劳动。地质勘探工作者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从而确定矿产资源的空间位置、构成形态、矿产储量与质量。这实质上是对矿产资源的直接劳动投入,这种劳动投入凝结在矿产储量中,形成了矿产资源的价值。因而矿产资源价值是地质勘查劳动与地下矿体相结合的产物。

2.自然资源具有生态价值。自然资源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物的交换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交换关系。过去,人类在与自然界的长期往来中只注重对其索取,而忽视了对其回报,导致了自然界的报复,沙尘暴、泥石流、耕地沙化等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的提出正是体现了人类对此问题的正确认识。生态价值是潜在的价值,体现的是间接使用价值,这种潜在价值是由自然资源的效用性及稀缺性决定的。自然资源的效用性是指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类活动使某些自然资源数量减少、枯竭和耗尽;二是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

贫化、退化和质变;三是自然资源的生态结构、生态平衡被摧毁和破坏。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不能无限地提供给人类加以利用。为了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认识其稀缺性的基础上明确其相应的价值。资源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使其自身蕴含着潜在价值,这部分价值起着人与自然的连结作用,我们称之为生态价值。

3.自然资源的社会价值。即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资源价值,体现的是存在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自然资源具有这部分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与人类高度的精神文明的发展相适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大自然的珍禽异兽、奇峰异石、绿水青山、广袤平原等是文人墨客们吟诵描绘的永恒主题,游历山水、欣赏自然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大自然的神秘莫测、自然资源的丰富多彩还是科学研究与探索的不竭源泉,奇妙的自然现象经常可以激发科学家的灵感,引致重大的科学发明创造,因此,自然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这一部分价值也是由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效用性决定的。通常,我们把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合称为自然资源的“潜在价值”。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相互牵制,互为存在的前提,取走任何一种价值的同时必然造成其他价值的流失和毁灭。例如,大量采伐森林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却导致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损失直至毁灭。

二、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探讨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其理论基础各异,评估的资源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总起来看,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可归为四大类,即成本核算法、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设市场法。

(一)成本核算法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成本核算法是对于可开发为市场销售的资源产品的自然资源而言,根据资源产品开发和自然资源保护过程中的资本、劳动和土地成本推算自然资源产品、自然资源资产和自然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核算法源于会计中的成本核算,也称为成本效益法。

自然资源的价值量(Q1)包括两个部分:资本化的地租以及使自然资源保持一定的质与量所投入的必要人类劳动和物质资料的价值,可表示为

式中,R0为资源的长期及短期稀缺性决定的垄断租金,即垄断地租;R1为由自然资源的质量差别决定的级差地租I;c0为维持资源的一定质与量所投入的必要人类劳动和物质资料的价值;P为资本的平均利润率;i为还原率,一般以存款或贷款利息率代替。

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Q2)除包括以上的自然资源价值外,还需计人由经营者追加投入使自然资源升值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R2),则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可表示为

自然资源产品的价值(Q3)则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计入自然资源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c1),包括自然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等投入的人类劳动及物资资料价值,则自然资源产品的价值可表示为

(二)市场价值法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市场价值法相当于一般商品的价值确定,当一些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本身为商品,且已经形成交易市场、具有较大的交易量和明确的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根据资源市场的交易价格及其规律,评估确定自然资源的价值的方法。市场价格法是经济学中最为成熟的价值评估方法,此种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时,由于资源的地域差异和资源质量的非完全均等性以及市场价格的形成时间与评价时间的不同性等,在根据市场交易价格评估资源价值时,通常要对资源的市场价格进行一系列的修正,如地域修正、质量修正、交易情况修正、时间修正等。此外,由于自然资源的长期或短期稀缺性以及资源所有权的垄断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的巨大性等原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各国均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和限制,完全自由的资源市场是不存在的,因而资源市场上的价格往往与其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也就是必然的结果,马克思所描述的那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前提在资源市场中是打了较大的折扣的。因此,运用市场价值法评估自然资源的价值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这也是此种方法运用于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最大缺陷。

(三)替代市场法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替代市场是市场价值法的延伸与扩展,它是在某种资源未形成交易市场也无交易价格,但可以替代该种资源的其他资源已经形成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根据可替代性资源的市场价格来评估此种资源的价值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资源的价值评估时,由于水资源没有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我们可以根据水力发电厂的发电总量,按相同发电量的火力发电厂所消耗的煤炭资源的价格来估算水能资源的价值。替代市场法是当前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操作上简便易行。但当一种资源缺乏可替代性资源时,无法运用此种方法;此外,替代市场法以可替代性资源的市场价格来评估另一种资源的价值,是一种单一的效用价值论,忽视了资源价值的多重性与资源的价值本质,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

(四)假设市场法

假设市场法也称假想市场法,它是在对某些既无市场产品也无产品市场的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时,评估者构建一个虚拟的产品市场,既有自然资源的产品供应,也有产品的需求人群,所有的假想产品需求者对这种假想的自然产品进行报价,从而形成产品的假想市场价格,根据这一假想的市场价格来估算自然资源的价值的方法。由于该种方法以假想需求者的意愿价格调查为基础,因此这种方法也称为意愿调查法。假设市场法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于国外,专门用于评价资源的环境价值的方法。该种方法基于福利经济学中福利变化理论,衡量福利变化的基本指标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人购买中得到的剩余的满足,等于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之差。以消费者剩余衡量的福利变化有四种情形:补偿变化、等价变化、补偿剩余和等价剩余,其中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经常用来计量支付意愿和接受补偿意愿。当价格下降时,补偿变化是为获得新的较低价格下的购物数量的最大支付意愿,这一支付等于价格降低的好处,使新价格下个人福利不变;当价格上升时,补偿变化为防止福利变化个人愿意接受的补偿。等价变化表示为放弃一个计划的价格下降,个人愿意接受的补偿,或者为停止一个计划价格上升,个人愿意支付的价值。

在自然环境价值评价中,价格的上升或降低可以理解为环境的变坏或变好。意愿调查法就是询问调查对象的支付意愿或补偿意愿。当环境质量不变时,受益人的支付意愿或者受害人的补偿意愿等于等价变化值;当环境变坏时,受益人的支付意愿或者受害人的补偿意愿等于补偿变化值。意愿调查法需要被调查者对自然资源的价值有较深入一致的理解,否则会导致调查数据的离散性过大而无法使用,而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要被调查者有深入统一的认识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极大地制约了此种方法的广泛运用,也使得运用此方法获得的结果受到人们的怀疑。

以上四种方法是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常用方法,由于各种方法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或制约因素,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资源价值评估的新方法,这些新方法主要有影子价格法、非平衡态经济热力学方法、资源物理学方法等。

三、结语

从自然资源无价值到有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反应了人类对自然资源认识的深化。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自然资源价值观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把握自然资源价值的本质,牢固树立资源有价的观念。通过对自然资源价值构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为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要确定合理的自然资源产品价格,培育、发展完善的自然资源市场经济体系,使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得到协调发展,必须掌握科学的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因此,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研究成了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责任编辑:罗运贵]

推荐访问:自然资源 评估 价值 方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