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议通货膨胀及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时间:2022-12-10 0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文章分析通货膨胀概念及要点,探讨通货膨胀的类型,及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提出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方向。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运行 影响

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2-291-01

一、概念及要点

通货膨胀虽经常出现并被人们广泛谈及,但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出发点不同,对于通 货膨胀的解释和理论,各国经济学家们却众说纷纭。综合不同观点,西方经济学侧重于从通 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对其定义:“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不断的上涨。”我国学术 界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量而导致的物价水平公开或变 相的普通性持续地明显上涨的经济现象。

综合中西方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可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商 品生产和流通所需要的量,继而造成的货币贬值,是总的物价水平以不同的形式(或公开的 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也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即是一个货 币低持续贬值的过程。

理解通货膨胀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普通性 通货膨胀所指的不同形式的物价上涨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 而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全部商品及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不同形式则是包括公开的和 隐蔽的形式。

第二,持续性 即物价上涨必须体现为一段时期以内的连续性上涨过程,至于季节性, 临时性或偶然性的物价上涨,都不能算做通货膨胀。

第三,显著性 即物价上涨的幅度应该比较明显,如果上升幅度较小,也不能认为是通 货膨胀。一般说来,通货膨胀中的价格变动应体现为一个过程(常以年度为时间单位来考察 ),年物价上涨的幅度在2%以内都不被当做通货膨胀,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只有年物价上涨率 超过5%才能算做通货膨胀。

第四,关联性 通货膨胀虽是一种货币政策,但更是一种经济现象,因为货币供给量的 多少是相对于商品供给而言的,商品供给又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密切相联。如能合理地保持 货币供给量与商品供给量在总量上的一致,就不易发生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应当是同 经济运行密切联系的一种现象。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通货膨胀划分为若干类型。

1.按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划分,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型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上升不加控 制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者政府虽然施以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未能 生效,价格上涨非常明显。隐蔽性通货膨胀又称抑制型通货膨胀,是指国家实行物价管制, 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 持人为平衡,但却要表现为市场商品短缺严重、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 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2.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和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来划分,可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 的通货膨胀与恶性的通货膨胀。

爬行的通货膨胀也称潜在的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按照不太大的幅度持续上涨的通 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发展缓慢,短期内不易察觉,但持续时间很长。在没有通货膨胀预期 的前提下,年通货膨胀率应该在于2%~4%之间,且低于经济增长率。

温和的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在没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前提下,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下, 即在4%~9%之间,且低于经济增长率的通货膨胀。

恶性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按照相当大的幅度持续上涨,一般年通货膨胀率在10% 以下,达到两位数的水平,是高于经济增长率的通货膨胀。当恶性的通货膨胀发生以后,由 于物价上涨率较高,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公众预期物价水平还得进一步上涨,不愿 保存货币,纷纷抢购商品用以保值,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购买力下降,这会使通货膨胀 更为加剧。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反通货膨胀措施,将有可能发展为通货膨胀失控。

3.按通货膨胀能否预期来划分,可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型通货膨胀。预期型通货膨 胀是指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为避免经济损失,在 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因物价上涨而 产生的。无论预期准确与否,这种心里恐慌都会进一步导致市场恐慌对物价发展起推波助澜 的作用,并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压力。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不是现实经济 运行的结果,而是心理作用的产物。

非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心理预期作用的情况下,现实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通货 膨胀。只有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才会影响到就业,产量等,它对经济具有真实的负效应。

三、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看法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理由:当经济长期处在有效需求不足,生 产要素尚未充分有效利用,劳动者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经济 增长率,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赤字增加内需并扩大货币发行量配合对货币的扩大需求,使整个 经济产出增加。这就是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看法二: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促退作用。理由:在通货膨胀时期,纸币不断贬值,所代表 的价值量不可捉摸地不断降低,使人们无法比较,衡量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直接表现为价 格信号紊乱,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这就降低了社会的经济效率。

看法三:通货膨胀对经济没有影响或没有确定的影响。理由:(1)货币中性认为:当 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货币数量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涨,并不会影响经济体 系的实际均衡状态。这样价格的变动对实际产出并无影响。(2)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只有 当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与实际通涨率有差别时,通货膨胀才使得实际产量有增减,但是由于 预期有偏差,人们的行为也出现偏差,于是实际产量的增减也就无法捉摸。

四、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方向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 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 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理论上讲,稳健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而言的,也就是经济学中 所谓的中性财政政策。一般是在社会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但结构上有矛盾的情况下实施的。 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 、增收节支。”实施稳健财政政策,不仅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而且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从紧的货币政策(即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 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货币膨胀的压力。它是一种调节总需求的宏观间接 控制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总需求,并促使总需求更接近于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比较稳定所需 求的水平,主要方法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特别国债、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 。

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能保持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

参考文献:

1.李树生,冯瑞河主编.金融学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王军主著.中国转型期公共财政.人民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西晋中 030620)

(责编:贾伟)

推荐访问:通货膨胀 经济运行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