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北音乐文物资料作为反映古代湖北地区人们音乐生活的重要历史材料,虽已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已有《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等资料性专辑出版,但还缺乏对其进行专门整理和系统研究的成果。以整理湖北音乐文物资料为出发点,对湖北地区已知音乐文物进行初步研究,力图从中探寻湖北地区音乐文物资料所体现的特点及其展示的湖北音乐历史面貌与特征,并期望总结音乐文物在研究地方音乐史中所体现的作用。
[关键词]湖北;音乐文物;分析
随着20世纪因考古学而产生的音乐考古学的诞生与兴起,音乐文物逐渐在书写音乐史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改变了我们对音乐史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让以文献史料为主的传统研究方式的音乐史学研究再次焕发了生机。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参照《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考古》《考古学报》等相关期刊杂志,立足于2013年以前湖北地区即目前行政区划中湖北省境内的区域发掘出土及部分传世的相关音乐文物,通过资料梳理,对该地区出土音乐文物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力求对湖北的地区音乐历史有新发现、新认识。
一、湖北地区已知音乐文物
湖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长江流经之地。它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与江西省相接,南邻湖南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交界。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成为了该地区发展的重要优势。它处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承西、北、东三面山脉环绕、中间为千里江汉平原的多样化地貌,从而孕育了八方来风混融、多种文化并存且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就是这样丰富的地理地貌孕育了人类早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也正是人类早期活动的积累为之后兴于此地的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据笔者的最新调查显示,截止至2013年,湖北地区已知音乐文物约有800余件。其中除去23件为失去考古地层学背景的传世音乐文物外,其它均为考古发现所得,其年代上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除明确定性为夏王朝时期的音乐文物尚未发现以外,其它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文物几乎均有所见,数量之丰富、范围之广布于全国而言也实属罕见,因此对于其相关的研究活动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需要说明的是,湖北地区已知音乐文物800余件的数据,基本上是按照《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等学术界现行惯例进行统计获得的结果。即现行惯例在统计编钟编磬时,往往不是按套计算而是以一套中的各件分别统计,而对其它类别的乐器,则往往以一个完整的个体来对待,如一只排箫共有十三根箫管,就作为一件乐器来进行统计。
二、已知音乐文物的整理

[4] 李纯一.谈谈音乐史研究的材料和方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2).
[5]郑祖襄.音乐史实与音乐史的撰述[J].中国音乐学,1989,(2).
[6] 李幼平.从出土音乐文物论楚国音乐的演进[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1990,(4).
[7] 田可文.音乐史:研究什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9,(2).
[8] 洛秦.音乐史学方法论断想[J].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2).
[9] 冯洁轩.中国音乐史学方法论题外三议[J].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2).
[10] 邵晓洁.论音乐实物史料的甄别与使用——兼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之相关问题[J].中国音乐(季刊),2010,(3).
[11] 谢晓燕,魏红友.汉代丧葬文化意识浅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12] 陈振裕.谈虎座鸟架鼓[J].江汉考古,1980,(1).
[13] 朱国伟.句鑃国属新考[J].南方文物,2012,(2).
[14] 杨帆.湖北宜昌音乐文物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6.
[15] 方勤.叶家山M111号墓编钟初步研究[J].黄钟,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