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构建研究院“精品文化”体系 创建同行业一流研究院

时间:2022-12-10 11: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研究院特色的“精品文化”正逐步在历史的传承中得到创新,在现实的锤炼中得到升华,并演绎成为激励员工奋进的号角,推动研究院发展的风帆。文章对构建研究院“精品文化”体系,创建同行业一流研究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精品文化;一流研究院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发展史,就是“精品”引领企业发展的进步史。40年的发展历程汇集了丰硕的成果精品、打造了高精的技术精品、培育了尖端的学术精品、涌现了众多的人才精品、传承了璀璨的文化精品,可以说“精”字传神、无处不在。研究院特色的“精品文化”正逐步在历史的传承中得到创新,在现实的锤炼中得到升华,并演绎成为激励员工奋进的号角,推动研究院发展的风帆。今年,围绕“创建同行业一流研究院”的目标,院党委在员工中积极倡导树立精品意识,奉献精品成果,书写精品人生,让“精品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主角。

一、研究院构建“精品文化”体系的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需要精品而且也能够创造精品的时代。精品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和文化深度。研究院“精品文化”高标“精品”,显示出“创建同行业一流研究院”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彰显了“一流”的内在含义,也推动了创建“一流”的进程。而研究院40年的励精图治促成了新形势下“精品”文化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关系——以精品取向带动全员精神风貌的实质性提高,以精品战略带动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发展。

“精品”一词作为文化领域的最高境界,表现出研究院人对深层次永无止境的进取,研究院经过40年的积淀,在发展先进科技、构建和谐文化的背景下,无论在科研生产中,还是学术培育中,乃至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当中,确定的工作、追求的结果,都是打在了精品之上。在勘探上叫精细部署,出井位精品;在开发上叫精细油藏描述,出油藏精品;在地震资料处理上叫精细处理,出处理精品;在经营管理上叫精细管理,出管理精品,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精品价值观和精品方法论。“精品文化”的提出与宣贯,既是对研究院各领域精品的集中归纳,更反应出“创建同行业一流研究院”所要追求的高度和所体现的内涵:

(一)精品最具有文化服务的水准

在纷纭的文化形态中,精品只是少数,精品卓越突出并且领袖群伦,正是由于这些精金美玉的存在,文化圈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一直以来,研究院拥有最优的科研成果、最精的科研技术、最佳的科研队伍,为辽河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各项工作堪称“精品”,各个领域“精品”引路,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精品”为阶,提高全员投入科研生产的起点和动力,用精品的力量凝聚智慧,用精品的理念武装头脑,用精品的目标鼓动士气,树立精品意识、奉献精品成果、书写精品人生成为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

(二)精品最具有文化竞争的实力

文化是企业综合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院涌现的各路精品则是这个“动力”的核心。精品中凝聚着研究院的科技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科研单位有了自己的成果精品、技术精品、学术精品、人才精品、文化精品,就有了立身之本。研究院有了本土精品,就能以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独特的优长参与行业竞争,进而实现同行业一流研究院的长远发展目标。“精品”是研究院开展各项工作的看家法宝,也是研究院在各项竞争中基于不败的制胜之道。

(三)精品最具有文化积累的分量

文化发展的过程是层层积累、代代传递的过程。在文化发展中,精品是高悬的目标,也是最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文化积累是通过时代选择实现的,只有精品才能经受这样的选择;文化积累是通过新元素的增加实现的,而精品最具备这样的元素。传承“锲而不舍、刻苦攻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核心价值理念,立足辽河油田公司的发展要求并结合自身特点,研究院提出“攀登石油科技高峰,实现辽河百年伟业”的长远发展理念,“精品文化”的目的是要造就一批能够成为文化积累重要载体的精品,为研究院文化宝库再添新的“家底”。

二、研究院“精品文化”的构成

“精品”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更是研究院的发展之源、振兴之本。为了构建研究院特色的精品文化体系,研究院针对勘探上的精细解释、开发上的精细描述、地震资料上的精细处理、试验上的精细分析,从汇集成果精品、打造技术精品、培育学术精品、涌现人才精品、传承文化精品五个方面支撑起研究院“精品文化”框架。

(一)立足科研生产汇集成果精品

研究院作为辽河油田的技术支持单位,为油田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勘探上注重大突破、大发现,开发上注重先进适用和配套,先后取得了多项成果精品:坚持大油气田分布规律研究,滩海葵东构造带勘探获得重大发现,预计探明储量规模达亿吨;突破传统认识,兴隆台潜山深层勘探获重大发现,被有关专家称为潜山理论和勘探实践的重大突破;深化富油气凹陷认识,大民屯凹陷勘探不断有新发现,对辽河油区高成熟勘探领域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综合配套技术,火成岩油气藏储量规模进一步扩大,辽河油田火成岩勘探和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调整思路,辽河坳陷岩性油藏勘探初具规模,实现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实质性进展;加快南海探区早期评价,勘探进入目标评价阶段,南海勘探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二步;在精细勘探上下功夫,老区滚动勘探成效显著,实现了增储建产一体化;突出开发方式转变,特殊岩性油气藏开发居国内领先水平;优化新老区开发部署,产能建设各项考核指标走在股份公司前列;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以精细注水为中心,夯实了老区稳产基础;积极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油田开发方式趋于多元化;水平井技术得到规模性推广应用,目前,辽河油田水平井应用规模、应用领域、应用效果居股份公司前列;科学编制开发方案,确保曙一区超稠油“十一五”期间产量不降。

(二)探索专有技术打造技术精品

多年来,研究院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在勘探开发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重大突破。丰富发展了复式油气藏理论,并完善了针对破碎“断块”油气田的综合配套勘探技术;打破外围中生代盆地、滩海探区出油关,发现了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创造了适合辽河盆地地质特点的开采方式、开发方案,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形成了十项配套技术,为辽河油田勘探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制约难题的制胜法宝。在勘探上,攻克了火成岩岩性识别、火成岩岩相带分布及裂缝预测等火山岩油气藏综合勘探配套技术;研发了潜山岩性识别和裂缝预测、成藏模式分析等潜山油气藏综合勘探配套技术;推广了层序地层学、储层预测等岩性油气藏综合勘探技术;形成了复杂断块高精度构造解释、断层封堵性分析、油气藏检测等复杂断块油气藏识别和评价技术;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以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为特色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系列。开发上,形成了具有国内领先的中深层稠油中后期开发技术、具有辽河特色的特殊岩性油藏开发技术、复杂断块精细油藏描述配套技术、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不同类型水平井规模应用技术走在股份公司前列。

(三)拓展学术研究培育学术精品

研究院积极拓展学术研究领域,开展对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完成了泰国邦亚油田勘探部署研究、委内瑞拉卡斯高莱斯油田合作区开发以及缅甸TYAY油田构造测井研究,并聘请挪威地质专家进行技术服务,在地震数据处理、稠油数值模拟、油田勘探部署研究以及地质试验研究方面分别在新疆、青海、大庆、胜利、大港、华北、吉林、南海等油田和地区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仅去年一年,组织46批91人次参加世界重油论坛、国际地球物理年会等国内外各种技术会议与调研,在国家级期刊和重大技术交流会议上发表文章69篇,成功主办了第二届特种油气藏技术交流大会。张文坡、郭平撰写的《辽河盆地火山岩发育区复杂构造成像技术》登上了国际最高学术舞台,在第七十六届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上进行了交流。通过信息共享和学术互动,研究院在技术储备上已具相当规模,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IBM690计算机系统、SPP并行机系统、扫描电镜、稠油热采试验装置等大型仪器设备,拥有微机及外设达到1774台(套),人均微机占有率一台以上,固定资产达2.6亿元。此外,世界领先水平的储层观摩室、设备齐全的教育培训中心、多功能演示厅等为广大员工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

(四)坚持以人为本涌现人才精品

辽河油田号称石油地质的“大观园”,构造类型多样,油藏种类繁多,为有识之士提供了施展才华、贡献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磨练了一代又一代石油地质工作者,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了数位国家领导人和众多为中国石油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精品,研究院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一套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对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完善了人才激励机制。在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和职工培训中心良好阵地,进行长期的通用学科知识的培训,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和“查缺补漏”的应急性知识培训,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此外,研究院注重处理员工不同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在研究院营造一种“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建立和谐、包容、积极向上的多元化文化氛围,建立一种彼此理解、信任、爱护和支持的关系,从而使员工的个人意识与本单位的愿景融合为一体,促进事业发展,提高单位的整体战斗力,形成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的氛围。目前,研究院拥有一个极其丰富的人才宝库,基本形成了以技术专家为核心力量,优秀人才为骨干力量,科技人才为中坚力量的一支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学科齐全、多专业协同作战的人才群体。

(五)弘扬核心理念传承文化精品

在构筑特色文化中,研究院把40年积淀的传统精华与新时期的文化创新共同凝炼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研究院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进行了准确定位,明确提出了“创建同行业一流研究院”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确保目标实现的科技、人才、文化、环境四大发展战略。传统的精华与时代的创新滋生出璀璨的文艺“精品”。有着30年历史的《科研通讯》在新世纪改版为《研究院报》,开拓视野、启迪多方,理论教育、科研动态、文艺园地三管齐下,是炽热的熔炉,是交流的平台,是开放的学堂;研究院的文化名片“两赋一铭”,宣美扬善、开领百帆,将研究院的精魂凝聚弘扬;《勘探开发40周年系列丛书》、《辉煌40年》画册追忆往昔、感时应势,成为对时代当之无愧的珍献;《与太阳同行》、《母亲》、《一身正气走大路》等文艺作品争奇斗艳,文化才子各领风骚,才情闪处成霹雳,灵感所到是歌吟……在文化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俏争春”的喜人形势。在“673厂”地质队座谈会上,系统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李松辉现场解读《研究院赋》,工程院院士童晓光听后感慨地说:“我年轻时代曾经在辽河工作,和小李的年龄相差不多,四十年,看到科技成果和文化成果如此丰硕,我非常欣慰。”并欣然命笔题词“勘探是对未知的探索,认识永无止境,不断实践,反复思考,提升理论,为中国找到更多的油气”。

三、研究院“精品文化”建设的实践

研究院高度重视精品的含金量,一直努力追求“今天的精品,明天的生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打造“精品”的同时,更注重精品产生的过程,不仅要求成果出精品,还追求过程出精品。

(一)形成“重精品”的价值观念,为精品正名

精品本是所有文化与生俱来的追求,只有把精品文化转变成一种理念、一种境界、一种心智模式,并为员工所接受,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精品文化”倡导的正是一种“精品精神”,它不仅要高扬精品旗帜,塑造精品尊严,而且要建立打造精品的信心,再造珍视精品的氛围,进而影响人、激励人、改变人。因此,在精品文化建设中,研究院要注重精品理念的宣贯,时刻注意宣传载体的创新。深化成果精品、技术精品、学术精品、人才精品、文化精品所构建的“精品文化”体系的延展,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把“精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科研人员要秉承“应用一项技术,拓展一片领域,形成一个成果,树立一座丰碑”的理念,在外界树立了“辽河油田研究院”的品牌形象,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精品文化的感召力,提升执行力。

(二)形成“选精品”的评估体系,为精品立规

与“精品虚无”相对应的是“精品泛滥”,在精品文化建设过程中,切忌动辄打出精品的幌子,“精品”满天飞的做法要不得。打响“精品”品牌,要坚持持续创新、持续改进,在科研生产各个环节、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坚持在高起点上起步,在高水平上跨越。干就要干出一流水平,这是在打造精品文化过程中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因此,围绕多出精品的目标,研究院要从保障机制着手,提出精品的标准和办法,构建精品评估方阵,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真实反映精品产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使“精品”名副其实,进一步提高“精品”含金量,增强研究院“精品”的真实价值和实际意义。

(三)形成“造精品”的科学方法,为精品开道

打造精品的过程是漫长的,并不能一蹴而就,生产精品并不是某个人某件事就能实现,“造精品”的关键就在于营造一种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氛围,追求一种全员参与、良性循环的价值取向。在新形势下,研究院打造精品必须结合实际,在方法上不断创新,要从建立完备的精品文化体系上寻求造精品、出精品的途径。要不断完善文化职能,实现精品文化功能的完备,职能的融合,效能的拓展。要把提高效益、促进发展作为精品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坚持加强中改进、继承中创新,最终实现精益求精,使精品文化建设实现从点化教育向面化铺展的飞跃。每名员工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奉献“精品”成果,倾力书写“精品”人生,为全面完成我院各项业绩指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十年解疑天书情抒辽河勘探创业史,五百里释惑地卷爱续油田开发辉煌篇。成立四十年的研究院,以超前的精品意识和卓有成效的精品实践,对新形势下科研生产中心工作进行了新探索,为持续发展做出了新注解,为核心价值理念进行了新诠释,对事关企业发展的人才资源进行了新关注。如今,研究院用不断提升的“精品”文化丰满自身腾飞的羽翼,塑造着鲜明、个性的企业形象,谱写精品成果精品文化精品人生满院精品,和谐家庭和谐院区和谐社会遍地和谐的美丽乐章。

推荐访问:研究院 同行业 构建 创建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