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叶家山矿区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的分析

时间:2022-12-10 16:20:11 来源:网友投稿

一、矿区基本情况

(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该区地处是环太平洋成矿带外带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位置处在扬子板块内江南地块东段的北缘,汪墩—蜈蚣岭复向斜西部。该区域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广泛分布,仅北部、东部及西南部小范围出露震旦系、寒武系或白垩系地层;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向,北东东-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其次为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区处于北西向与北东东向断裂构造的交汇处,属于不同构造叠加复合部位,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区域燕山期岩浆活动较强裂,工作区以北的蔡家岭、苏山、江桥等地出露杂岩体,出露面积25~67km2,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二)区域地质特征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新元古界的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和新生界的古近系、第四系。其中以新元古界的青白口系最发育,广泛分布于横山-雷峰尖以南,为一套浅海相浅变质岩,构成本区褶皱基底;南华系、震旦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狭长地带和都昌、大港、上仙岩、油墩街等小型断陷盆地中,为本区的沉积盖层;古近系、第四系广泛分布于长江沿岸和波阳湖畔。区域盖层为南华系、震旦系,表现为倾向西或北西西的残存单斜构造,褶皱变形构造已遭破坏。因此,褶皱构造主要为基底褶皱,由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组成,表现为北东-东西向的斜歪褶皱。区域断裂构造相当发育,规模大小不一,按方向可分为北东-北北东向、北西向、北东东-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以前二者为主。

程浪坂韧性剪切变形带:沿白果树、程浪坂、蜈蚣岭带呈北东东-东西向展布,东端被涨西断层所截,东段与赣东北韧性剪切带相接,本区出露长达17千米。糜棱面理发育,产状较稳定,基本顺层产出,倾向南,倾角50~85°。带的宽度的强度变化大,由西往东宽度由0.2千米增大至2.5千米,强度变由弱的糜棱岩化带逐渐变为强片岩带。韧性构造变形带横向分带明显,从两侧至中间依次可分为糜棱岩化亚带、糜棱岩亚带、构造片岩亚带。据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测定为828.6±27.9Ma,推测韧性变形带形成于晋宁期。

晋宁期岩浆动:程浪超基性-基性岩脉群:具一定规模的超基性-基性岩脉40多条,单脉长数十至百余米,最长达1千米,宽数米至130余米。与围岩片理产状一致。岩性为纯橄岩、橄石岩、橄辉岩、辉绿岩。

燕山期岩浆活动:以酸性和中酸性岩石为主,少数基性岩脉活动。主要分布在都昌、湖口一带,总面积达350 平方千米,主要有横山(包括苏山、张岭)、南横山、阳储岭,黄岗山、大港、上仙岩等岩体。

(三)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统双桥山群修水组第二段(Pt3laxs2)浅变质岩,其次是修水组第一段的浅变质岩、新元古界南华系下统莲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双桥山群安乐林组(Pt2a):分布于矿区东南、西北两侧,占矿区面积约1/6。地层总体走向北东东,岩性为下部以板岩沉积为主,属正常海相沉积,往上砂岩成分增多,板岩减少,至顶部出现中厚层状变砂砾岩。厚657~1194.75m。双桥山群修水组(Pt2x):分布于矿区中部,占矿区面积约5/6。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岩性为下段以含砾变余砂岩、变砾岩为主,中段以板岩和粉砂质板岩为主,上段以变余砂岩与板岩互层为主。厚1744.87m。莲沱组(Z1l):分布于矿区北东一角,面积较小。岩性为含砾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第四系(Q):分布于矿区山沟中及低洼处。岩性为亚粘土和少量砾石。

矿区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及韧性剪切变形带。区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褶皱以中元古代双桥山群乐安林组、修水组地层组成一系列斜歪复式向斜褶皱,主要呈NE~NEE向展布,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褶皱不明显。

断裂以NE、NW、SN向为主,规模较大,斜贯全区。NE向断裂:断裂的总体走向为25—50°,倾角不明,延长一般>2~5km,被NW向断裂切割。NW向断裂:断裂的总体走向为315—330°,倾角较陡,倾角不明。延长一般>5km,向东西延至矿区外。据外围资料表明为正断层。其切割SN、NE向断裂。SN向断裂:断裂的总体走向为约355°~5°,倾角不明。延长一般>3km,向北延至矿区外。其被NW向断裂切割。

矿区外围西北部出露岩株状燕山期岩体。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据其Sr87/ Sr86的初始比值关系及稀土元素的配分特点,其岩浆来源于陆壳重熔与深部同源型岩浆混熔的产物。岩体的形成深度属中深环境,剥蚀深度也属中度剥蚀条件。岩体周围形成宽阔的接触变质带,发育斑点角岩、角岩、矽卡岩等蚀变岩。在岩体周围尚伴生大量的酸性岩脉、花岗斑岩脉及基性岩脉—辉绿玢岩,岩脉大多呈NE、NEE向走向。

矿区位于程浪坂韧性剪切变形带东端,矿区内韧性剪切变形带出露长3.4km,宽1.0~1.4km,产状较稳定,基本顺层产出,倾向南东,倾角50~85°,带内构造岩横向分带明显,可分为糜棱岩化带-糜棱岩带-片岩(千糜岩)带,受晚期NE、NW向断裂破坏明显,发生左行位移。目前,剪切变形带中见有5条糜棱岩(化)带,呈条带状平行展布,倾向南东,倾角50~85°,沿走向具有膨大缩小、尖灭再现、侧现规律,受NW向断裂影响,发生错动。

二、找矿前景的分析

该矿区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及韧性剪切带,在韧脆性转换区域,由于温度、压力较高,韧脆性剪切变形仍较强烈,形成糜棱岩或构造片岩,当含金动力变质热液在温度、压力、构造应力和化学位差异等因素驱动下由迁出域沿韧性剪切带上升,在韧脆性糜棱岩中沿C面理或微裂隙发生交代蚀变和矿化,则可形成蚀变糜棱岩型金矿,这种蚀变糜棱岩中的含金微细石英脉往往在1mm左右或更细。

该矿区在取得探矿权以来,开展了物化探工作,做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与全省水系沉积物中元素背景含量(Au1.37ng/g,Cu19.8μg/g)相比,区内Au、Cu背景含量(分别为1.70ng/g、24.66μg/g)均明显偏高,为该区Au、Cu的富集成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另外,Au、Cu变异系数和后生叠加强度系数高于或明显高于Pb、Zn,局部富集特征相对明显,表明Au、Cu在区内存在较强的矿化叠加作用,具有一定的成矿优势。1/2万土壤化探测量,矿区内土壤中Au、As、Sb背景值和平均含量均高于和明显高于全省土壤背景值,为该区Au的富集成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表明该区具有Au成矿优势,另外Au、As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2,在区内处于不均匀分布状态,局部富集明显,是区内重要的成矿和伴生元素。并开展了地质填图及槽探工程,地表目前发砚5处金矿化糜棱岩,糜棱岩中发育有微细的石英细脉,石英细脉中发育有大量黄铁矿化,并发育有金矿化,矿化体厚度1~2.0m,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 罗平.江西北武夷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2] 左全狮.江西九岭山西段大湖塘—李扬斗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进一步找矿前景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04):348-353.

[3] 韩文亮.江西甲路金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03):209-212+239.

推荐访问:成矿 矿区 前景 条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