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桃山铀矿田控矿构造研究及找矿方向

时间:2022-12-10 17:25: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笔者在阅读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桃山地区区域构造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桃山地区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自早白垩世末以来形成的断裂构造和脉岩,在空间上构成了数条NE向脉岩-构造带,每一条脉岩-构造带都有一条主干断裂。本文总结了其中重要的几条主干断裂带的地质特征以及其对矿床的控矿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今后可能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桃山铀矿田;控矿构造;找矿方向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宁都县北部,主要出露印支—燕山期花岗岩(桃山复式岩体)及其外围南华—震旦系变质岩,局部分布晚白垩世红色碎屑岩盖层(图1),位于赣中大王山一于山构造岩浆岩中段的桃山岩体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桃山铀矿田位于华南活动带的武功山-诸广山褶皱造山带,受桃山断裂带控制。桃山花岗岩体为重熔改造型花岗岩,呈NNE向似舌状展布,受NNE向肖田(宜黄)一鹤仔(安远)与招携(宜黄)—南亨(安远)两深大断裂带控制,出露面积约1100km2。

1.桃山岩体;2.南华系—震旦系变质岩或混合岩;3.晚白垩世红层;4.主要断层;

5.矿床、矿点;6.剖面线

图1 桃山矿田铀矿分布图

断裂是地壳中最广泛的构造形态之一,各种断裂控制的矿床、矿体屡见不鲜,断裂控矿作用的研究受到持之以恒的关注。江西省境内断裂构造发育,按其展布方向大致可分为4组,即北北东向、北东向、东西向和北西向,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组最发育,东西向和北西向组次之。

2 区域构造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2.1 裂隙带和碎裂岩带是最主要的储矿场所

岩体内断裂构造多次活动,特别是在NE向桃山断裂带与NNE向钓峰断裂复合交汇处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形成裂隙带和碎裂岩带,铀矿体赋存在裂隙及其两侧碎裂和微碎裂花岗岩中。碎裂程度越高,铀矿化越好。

2.2 断陷带与铀成矿在空间上紧密相依,时间上基本同步

NE向桃山断裂带经历多次强烈活动。早白垩世华南地区进入拉张伸展阶段,岩浆作用也由构造挤压阶段的强烈酸性、中酸性岩浆活动转为燕山晚期-喜山期的酸性-中基性小规模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以块断活动为特色。此时,桃山断裂也成为拉张断裂构造,其上盘下落,形成断陷带并控制了汉源和洛口断陷红盆。由于断陷带(伸展构造)的长期持续活动,水平剥离和垂向下切交替进行,使其成为热液上升的主要通道。桃山铀矿田的矿床多分布在断陷带内,在空间上表现出断陷带与铀矿化的紧密相依关系。在成矿时间上,铀矿化与断陷带的主要活动时间相吻合,反映断陷带形成与铀成矿在时间上基本同步。

3 桃山矿田构造特征

3.1 脉岩-构造带的空间展布

桃山地区早白垩世末以来形成的断裂构造和脉岩,在空间上构成了数条NE向脉岩-构造带,按其空间展布特点,可划分出小布—麻田脉岩-构造带、王泥田脉岩-构造带、黄潭—岳源脉岩-构造带、西陂—上罗脉岩-构造带、鸡婆岭脉岩-构造带、王册脉岩-构造带以及石源岭脉岩-构造带,各脉岩-构造带的规模、产状及地质特征详见表1。

表1 桃山矿田脉岩-构造带特征表

3.2 主干断裂的地质特征

王泥田断裂是桃山地区重要的控矿构造,大布、车盘坑矿床、汉源矿点受其控制,大府上、坪上、小庙和鸭子径矿床可能也与此断裂的西段延伸有关。断裂西起大府上、经王泥田、汉源、洛口以北的上古山,往NE隐伏于洛口红盆。长大于16km,往南西方向可能被桃山构造改造或兼并。

罗坑断裂是仅次于王泥田断裂的重要控矿构造,朱元头、罗坑、小源矿床受其控制。断裂西起下湾附近,向NE经罗坑、寨下至岳源,再向NE延伸。下湾至岳源这段构造的总体走向为40°左右,倾向SE,倾角70°左右。断裂构造面呈舒缓波状,常追踪岩体的接触界线,断裂宽一般2~5m,在罗坑附近,构造破碎幅度较大,达10m以上,构造岩主要为碎裂岩、碎斑岩和灰绿色糜棱岩、紫红色糜棱岩,前者形成较早,常形成角砾或透镜体,被后者包裹,组成宽约0.5~2m的糜棱岩带。断裂构造面上斜冲擦痕明显,挤压透镜体和片理发育,并微斜交主结构面,据此判断,罗坑断裂为一压扭性的左行逆冲之断层。

桃山断裂是桃山地区最重要的一条构造带,是大余—南城深断裂的组成部分,呈NE—SW向斜切桃山岩体,研究区总长约45km,产状130°~135°∠65°~70°,东南盘向南东方向下滑,具有引张类型的断层特点[1]。断层追踪岩体或脉岩、硅化破碎带边界发育,宽1~10m,由线状谷、陡崖、色调变异带等呈现的线性影像明显,水系明显被断层错移或追踪断层,断层表现为碎裂岩带或构造角砾岩带,未见热液蚀变和胶结现象,局部充填白色断层泥,断层错断了晚白垩世红层及红层中硅质脉,新构造活动形迹清晰,并奠定了现今构造地貌格局。

钓锋断裂发育于桃山岩体东南部,长逾23km,走向北北东—近南北向,往北转为30°方向延伸,并与桃山断裂相接复合而构成一段弧形构造;断裂倾向南东,倾角70°±,断裂带宽度1~20m,局部地段平行构造发育。构造带内见灰色和紫红色糜棱岩、碎裂岩、角砾岩和挤压透镜体,挤压片理和劈理也较发育,有泉水流出,并见水云母化蚀变现象。

麻田断裂发育于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以断裂破碎带形式出现,部分地段被第四系覆盖,出露长度断续达3km以上,宽6~8m,部分地段15~20m。走向NE30°,向南西逐渐偏转为55°~65°,倾向SE,倾角60°~70°。断裂带内广泛发育碎裂岩、糜棱岩、角砾岩,并有石英脉充填。该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历史,早期为主活动期,在压扭应力作用下,形成灰色、灰绿色碎裂岩、糜棱岩和角砾岩,组成“绿色带”,断裂结构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构造透镜体发育;晚期,在张扭应力作用下,形成次棱角状、棱角状的、砾径大小悬殊的角砾岩,并有白色石英脉及少量萤石脉充填。该断裂是控制小布—麻田脉岩-构造带的主干构造,也是麻田矿床的控矿构造。

4 找矿方向

在桃山岩体东北部的燕山早期打鼓寨岩体内部及其周边,受NE向的桃山断裂和罗坑断裂所夹持,断裂周围的次级裂隙发育,并出露有近东西向、北东向的中酸性脉岩,成矿有利度高。

桃山地区西南部的印支期蔡江岩体中,发育有NNE向的王竹下等断裂,现仅发现雷斗石铀矿床及一系列矿化点,矿床深部和外围的成矿潜力较大。特别是在雷斗石铀矿床北部靠近桃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大湖背、山堂等地区,印支期岩体和燕山期岩体接触部位,NE向的花岗斑岩发育,而目前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是开辟找矿新区的有利地段。

根据桃山断裂带和罗坑断裂带上铀矿体的出露最低标高以及矿化垂幅统计统计,可以推断桃山铀矿田的矿化深度具有沿控矿断裂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变深的趋势。6217铀矿床为桃山矿田已发现的大型矿床,其矿体受裂隙带控制,呈群脉状、鱼群状分布,矿床外围和深部扩大前景较好。该矿床东北部的王泥田和南坑地区分布有大量裂隙带和中酸性脉岩,且有航放、航磁、地面放射性异常,深部具有十分广阔的找矿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万良.桃山铀矿田桃山断裂及其保矿作用[J].地质论评,2008,54(6):768-774.

[2]曾文乐,邵维江,徐宜芽,等.赣中桃山矿田铀矿成因及找矿前景探讨[C]//加强地质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2006:103-106.

[3]徐浩,蔡煜琦,汪远志,等.桃山铀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及资源量扩大方向[J].铀矿地质,2013,29(2):65-71.

[责任编辑:曹明明]

推荐访问:铀矿 构造 方向 研究 田控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