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雅江河谷的朗朗乾坤

时间:2022-12-10 19:00:08 来源:网友投稿

在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V”型谷地,海拔五、六千米的南北群山起伏,高山流水呈放射状地汇入谷底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奔流千里而下,最终流入印度洋。

西藏朗县便在这深沟谷地间的雅鲁藏布江畔,旧为朗宗、古如朗杰宗、加查宗和金东溪的领地,西藏民主改革之后,并三宗一溪为朗县,现归西藏林芝市所辖。

朗县地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新世纪之初朗县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也才一万四千多人,县城常住人口不足四千人,全城工商户也不过百户。2015年才全线修通的拉萨至林芝306省道从县城通过,路两边盖起商铺,便成了城里最繁华的一条正街。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朗县本来就没有县城,只不过县政府所驻地为朗村,人们约定俗成就将朗村叫做“县城”了。

2015年6月的一天,往日里静谧的朗县城忽喇喇来了一帮人,住进了福建援藏工作队投资建成的福州大酒店。说是大酒店,其实也只有四层楼几十个房间。这帮人住进来后也不见他们去朗县周边的神山圣湖游山玩水,而是成天聚在一起开会研究些什么。朗县城本来就游人就不多,酒店房间反正也空着。可是,这帮人住进来没几天,就在酒店门口挂出了“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的牌子。

是的,他们这回来了就不走了,而是要在朗县干一件前所未有惊天动地的大工程。这就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铁路工程,自拉萨站起,从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协荣车站引出,再向东新建线路经贡嘎、扎囊、乃东、桑日、加查、朗县、米林至林芝市,新建正线全长403.144公里,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的准高速电气化铁路。中铁二局集团公司中标的拉林铁路第8标段在朗县境内有32.3公里,总投资近20亿元。这是朗县建县以来全部基础建设投资总和的数十倍。其实,朗县城刚通柏油公路也才只几年的功夫,这回可一下子就进入准高速铁路时代了。

这该是多么惊人的发展巨变,这可是雅江河谷的天地朗朗!

精神和力量的传承

其实,拉萨至林芝铁路和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一样,都是青藏铁路的延长线,都是雪域高原上那条天路的延伸、再延伸。但是,中铁二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兼党工委书记马前卒却看到了更深一层次。

马前卒指挥长还清楚地记得,2006年7月1日,在格尔木和拉萨同时集会热烈庆祝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的那天,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团结奋斗。当年,中铁二局集团公司也参加了青藏铁路建设,他们和全体参建人员一道,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奋战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上,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也孕育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这才是中铁筑路人在雪域高原攻难克险的胜利法宝。青藏铁路通车十年了,但是雪域高原的铁路建设还在继续。如今,建设者们又在拉林铁路继续创造着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的伟大壮举。这不仅仅是天路向着高原纵深的简单延伸,更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的传承,是中铁筑路人在雪域高原不畏艰难、敢打能拼、敢于胜利的力量的传递,这才是中铁二局再上高原、再创辉煌的思想基础和胜利保证。

指挥长兼党工委书记的马前卒眼光独到,看问题一下子就看到了根本,看到了源头,真不愧是优秀政工干部出身。他曾在局干部处做人事工作近十年,从局机关到基层,在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后来又回局机关担任中铁二局纪委副书记。来拉林铁路之前,他在中铁二局渝万铁路工程指挥部担任党工委书记。指挥长在施工一线组织施工,他在下面给干部职工鼓劲加油;指挥长在前方抓进度、抓产值,他在后方抓思想、抓稳定,两个人工作上配合得顺心顺手。可是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缺人,公司董事长找马前卒谈话,笑着跟他说:“你这个名字好啊,马前卒!现在要派你到更艰苦的一线冲锋陷阵呢!”

“去哪儿?没问题。谁让我叫马前卒呢!”

“去拉林铁路。”

“拉林铁路,那可是青藏高原!我跟谁搭档?”

“你跟你自己搭档?”

“跟我自己……”马前卒没听明白董事长这话的意思,“搭档?”

“是的。”董事长告诉马前卒,公司领导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派他去中铁二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和党工委书记“一肩挑”,就是要他“两手抓”,既发挥他西南交大工程管理研究生的专业特长,攻克拉林铁路施工的难题难点;又要他发挥多年政治工作的经验优势,抓好雪域高原上职工安心、队伍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

“我,行吗?”

“怎么不行?上高原,就需要你这样的复合型领导干部。你马前卒如果不行?莫非让我派个‘马后炮’去?”

两个人大笑。领导的幽默一把,却让马前卒无话可说,他只好把自己的顾虑咽进了肚里。他本来想说自己是多年的高血压,现在也是年过半百有三的人了,再过两年就该退居二线,让年轻人顶上了。可是,他知道公司领导太了解他的底细了,他本科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曾经当过七、八年的医生,上高原应当比别人更懂得如何去适应,也更懂得如何帮助职工预防高原反应,更快更好地去适应高原生活。董事长说他是复合型领导,恐怕与他的医生经历也不无关系。

眼下马前卒所带领的这支队伍,80后、90后的年轻人居多,许多人对西藏的认知都来自书本,因为向往着西藏的神奇神秘,第一次上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那股新鲜劲过后,便感到头痛脑胀,呼吸不畅,走路头重脚轻,白天吃不下饭,夜里更是睡不好觉。马前卒知道,这是典型的轻度高原反应,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人心的安定,影响到队伍的稳定。他一方面组织工程技術人员制定施工方案,积极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一方面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在青年职工中开展学习和传承青藏铁路精神的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指挥部和项目部两级党团组织发挥作用,做“传承精神、凝聚力量、安定人心、稳定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推荐访问:雅江 河谷 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