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探秘“神舟”驰骋太空任我行

时间:2022-12-11 09:50:06 来源:网友投稿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小白

从流传千载的神话“嫦娥奔月”,到敦煌莫高窟中美丽的飞天壁画;从600多年前利用土制火箭尝试飞行的万户,到“神舟一号”、“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华夏子孙从来没有停止过飞天的梦想。

如今,神舟七号即将升空,这对于刚刚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中国人来说,又是一件让我们骄傲、激动、欢呼的大事!

关于“神七”

发射时间:预计在2008年10月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

关注点: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

航天员:将搭载3名,其中1名将出舱行走

根据我国的航天计划,“神七”要解决的是出舱活动、太空行走,“神八”要解决的是空间对接,“神九”要解决的是空间站的建立。由此可见,我们的飞天计划正在大踏步地进行中,那么,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你们对“神舟”了解多少呢?

请跟我们一起走进本次的神舟探秘之旅,向太空进发吧——

倒计时5秒

“神舟七号”抢鲜看

魅力看点一:将进行首次太空行走

“神七”与“神五”、“神六”相比,更深的意义在于“神七”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但进行出舱活动的只有一名航天员,其余两名在舱内进行配合和保护工作。时间长度为十余分钟到数十分钟,但不会超过一小时。

魅力看点二:自主研制舱外航天服

“神舟七号”航天员舱外服的面料采用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这种面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抗撞击、防辐射等特性,可满足航天员出舱要求。舱外航天服是保证航天员安全、有效完成出舱活动的重要手段,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护航天员不受宇宙空间恶劣环境的影响,并为航天员个体提供赖以生存的微环境。专家透露,我国的舱外航天服将采取有保险绳的设计方式。这样既可以满足与飞船和地面保持通讯联系,也可以为舱外活动的航天员提供氧气、食物,同时排泄掉废物。

小帖士:

太空行走如何“走”?

出场专家:庞之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有些人以为‘太空行走’是航天员在太空散步,其实,太空行走与人们在地面行走完全不同。因为太空一无人行道,二没有马路,所以无处可走。而且,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飘来飘去也没法行走。航天员移动身体是靠手、机械臂或载人机动装置,而不是通过脚。为了方便航天员的行动,设计人员在航天器的里外都安装了一些扶手,航天员可握住一个个扶手来回移动身体。‘太空行走’只是一种俗称,严格地讲应该叫‘出舱活动’。”

要实现“太空行走”至少要突破两个技术难题:一个是飞船上气闸舱的设置问题;还有就是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技术问题。

倒计时4秒

专家热线:“两兄弟”有何不同?

做客专家:焦维新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环境学院)

Q:“神舟七号”与“神舟六号”两兄弟有什么不同?

A:与“神六”相比,“神七”的所有重点都放在实现首次太空行走。所以,和“神六”相比,“神七”有五大不同。

第一大不同:飞船有效载荷增加,火箭的推力将加大

“神七”要搭载3名航天员,还要携带舱外航天服(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和7天太空生活所需的物品,所以飞船的重量比起“神六”来说要增加很多。

另外,“神七”的外观与“神六”有所不同,而且“神七”的3名航天员要完成各项任务,飞船的容量肯定将有所增加。这就要求现有的运载火箭的推力满足“神七”要求。

第二大不同:“神七”轨道舱里将新添一个“夹层”

航天员要进入太空,因此“神七”轨道舱必须设计一个“夹层”——气闸舱。气闸舱将由两道门组成: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把第一道门关上,然后把第二道门打开,这样便能够保证原来的舱里的氧气和压力。而回来的时候也一样,航天员必须分别经过这两道门。其原理类似潜水员进出正在深海中的潜艇。

第三大不同:“神七”轨道舱将不会在轨“驻守”

和“神六”相比,“神七”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飞船完成任务后,轨道舱将不会在轨“驻守”,而是和推进舱一样,在与返回舱分离的一刻坠入大气层。

“神七”的轨道舱之所以不再留在轨道,是因为研究人员将把“神七”的试验方向集中在保障航天员顺利出舱活动方面。

第四大不同:航天服要求更适应太空行走

航天员所穿的舱外航天服必须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另外,舱外航天服的手套必须既密封又灵活,头盔也要既透明又密封。

第五大不同:航天员像开战斗机一样驾驶“神七”

“神六”在太空飞行期间,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先后进行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实验。结果表明,航天员较大幅度动作对飞船姿态影响微小,飞船姿态保持良好。费俊龙甚至还在飞船上连续做了4个前滚翻。

有了“神六”实验的基础,“神七”将安排航天员“像驾驶战斗机一样驾驶飞船”,这对于飞行员出身的中国航天员来说,简直是驾轻就熟!

倒计时3秒

揭秘:“神七”航天员是这样“炼”成的!

在北京八达岭附近,有一个叫“唐家岭”的小村庄,占地约3500亩的“中国北京航天城”就坐落在那里。航天城戒备森严,14名航天员正在为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紧张训练着。

这14名航天员都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大多来自农村,从小经受生活的磨炼;他们都是1.7米左右的“矮个儿瘦子”,可谓是“百里挑一”。“神舟七号”搭载的3名航天员将在他们中间产生。

入门“铁人三项”

“铁人三项”是竞技体育中的项目,极具刺激性、挑战性,极度考验人的意志和体能,但是它与航天员的“铁人三项”相比,显然要温柔得多。

转椅,秋千,床,是普通人熟悉不过的物件,可在它们承担训练任务后,就会令人望而生畏:转椅转得太快,秋千荡得太高,铁床上下转动,其滋味非常人所能忍受。

在航天员整个训练中,最令人生畏的是离心机。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所有训练中最痛苦的。

目前用于“神七”航天员训练的离心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载人离心机,它有长达8米的旋转手臂,前端连着一只椭圆形不锈钢封闭吊舱,转动时像极了游乐场中的“飞碟”,但其转动的速度和摇摆角度则是“飞碟”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

离心机主要用于训练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以及在超重环境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当离心机按照一定的速度旋转起来时,可以模拟出载人航天器上升和返回时的持续超重状态。

在进行这种训练时,航天员的面部肌肉都会在强大作用力的牵引下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外流,呼吸异常困难。

航天员身边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挺不住了可以立即按动红钮,请求教员暂停。但在“神七”航天员目前的训练中,这个红色按钮始终没有被按动过。

倒睡5天5夜

飞船进入轨道的最初几天,航天员体内的血液会因为失重而向头部转移。为了提高对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神七”航天员要接受5天5夜的头低位卧床训练。

血液重新分布训练在转床上进行,转床不断地变换着航天员的体位,刺激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增强对血液分布的调节能力,使他们能适应失重环境,减轻进入太空时头面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等症状。

航天员们必须学会在头低脚高的卧床条件下进食、饮水、睡眠、清洁个人卫生,还要进行摄像机等操作训练。

坠铅块行走水池

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飘来飘去也没法行走。所以,加强航天员的失重训练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世界各国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训练一般采用失重水槽。

据了解,目前“神七”航天员们已经在航天中心内亚洲最大的模拟失重水槽内开始了适应性训练,身负重达120千克的装备在10米深的水下工作,每次持续时间长达5小时以上,而且需要连续多日进行这样的工作。

为了模拟外太空行走的环境,航天员将在水池内练习,在服装上吊上铅块,穿上的服装再充气,调节比重后人体感觉可与太空中无太大差别。据专家说,太空行走的感觉就和在水中有点儿相似,只不过不适应的状况会更加明显。

倒计时2秒

“神舟”在天上是如何被控制的?

当“神舟”号飞船在天上飞行时,不但要跟踪它的位置,而且还要知道它工作的情况是否正常,有没有出现故障,如果有故障,是哪个系统的什么部位的什么仪器有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时,遥测就派上了用场。“遥测”就像医生用仪器对病人进行检查通过取得的数据来确定病情一样。在飞船发射和入轨后的运行中,利用遥测监视飞船上设备的工作状况,利用遥测参数计算出飞船的姿态,为遥控调姿提供参考数据。载人航天时,还可以监测航天员的生理参数、生活环境参数等,以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神舟”飞船要完成很多科学试验和许多特定工作。这些动作的完成就要靠测控通信系统的另外一项任务——遥控。所谓“遥控”,简单地说,就是当飞船出现故障时,我们要采取紧急措施,比如把有故障的仪器甩掉,命令备份仪器马上投入工作,告诉宇航员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等,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临时决定飞船执行什么动作,命令飞船完成一些任务。

在“神舟”号飞船的测控通信系统中,除了常规的天地通信手段外,另一个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就是电视传输设备,这也是载人飞船特有的设备。在飞船的轨道运行段,通过电视传输系统,地面指挥人员可以了解研究宇航员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进餐情况、行走和睡眠情况,甚至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可以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作为图像信息,全国甚至全世界都能欣赏到他们这种有趣而奇异的太空生活。通过双向电视传输,不但可以对话,还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手势,一下子把彼此的距离缩短了,真有天涯若比邻之感,使他们感到身在寂寞的太空并不孤独,全世界亿万人都在关心和注视着他们。

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中以及落地后,进行航天员与地面搜索及回收人员的联系,尤其是在故障情况下,返回落点大大偏离预定地区时,搜索人员可以发出各种无线电信号、呼救信号,能帮助尽快找到和营救航天员。

倒计时1秒

动起来—— 失重的幽默体验

看了这么多,也许你的眼睛有些疲劳了,那么赶紧站起来,让我们动起来,体验一下在太空中失重的感觉吧!

方法一:从高处直接跳进游泳池中,腾空时短短几秒的感觉和失重的体验一样哦!(不会游泳的、没有大人陪伴的同学,请不要模仿!)

方法二:选择一路会经过崎岖山路或者陡坡路线的公交车,坐到最后一排。当公交车经过一个坡度比较大的陡坡时,你会被颠得离开座位,在被颠起来到落在座位上的那段时间里,你就有一次体验失重的机会了!(请抓牢座位扶手。)

小帖士:

为什么采用拉绳子爬回舱方式?

国际上宇航员进行出舱作业的方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脐带”式,就是给出舱宇航员系一根绳子,具有保险功能,有的“绳子”还具有输送氧气和通信作用。这种方式通常简单、安全、成本低廉。第二类为“自由”式,通常采用载人机动装置,宇航员与航天器没有相连,随身带有生保系统。这种方式通常可以使宇航员活动半径更大,但是危险系数也更大,宇航装置也造价高昂。

推荐访问:神舟 探秘 驰骋 太空 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