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日后颇为知名的《大西洋月刊》已经在波士顿诞生了。1869年,该刊曾经刊登了一篇署名阿爾弗雷德·黑尔的文章,提及未来人类将拥有“用砖搭建的月球”。这被后人看作是人类有关空间站的最初设想。时光进入20世纪,苏联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和德国火箭之父赫尔曼·奥伯特,则更深一步 对空间站提出了设想。
20世纪70年代,经过一系列失败后,苏联和美国的空间站相继升空。1986年,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尽管随后不久苏联解体,但“和平号”空间站非但没有解体,还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空间站。这一产权归属于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站,如今已接纳过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叙利亚、保加利亚、阿富汗、奥地利、加拿大、斯洛伐克等12国的135位宇航员。
现在停留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于1998年11月首次发射,2011年2月全部建成,由美、俄等16个国家共同管理使用,计划使用到2024年。
当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的时候,中国宣布将完成“921工程”的第三步——建立一个长期有人驻守的空间站。
所谓“921工程”,指的是1992年1月中国确定的载人航天工程。这个工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建立一个大系统,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天,运行一段时间后安全返回到地面。这一步通过“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已经圆满解决。第二步,建立一个航空实验室,为第三步建立空间站做好准备。“神舟七号”的成功运行使它迈出了一大步。
如今,“天宫二号”的发射预示着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三步已经迈出。作为中国空间站计划的重要一步,“天宫二号”将完成再生式循环系统、有效载荷和应用系统实验等科研项目,并随后迎来“神舟十一号”飞船,为在茫茫太空中搭建属于我们中国的“太空之家”奠定坚实基础。
当“天宫二号”发射的时候,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仍然在轨。尽管“天宫一号”于2016年3月16日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终止数据服务,然而整体结构依然保持完整。如今,“天宫一号”仍在距离地球37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减,预计2017年下半年陨毁。
比较“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你会发现两者的外形、尺寸基本类似,但从里面来说,“天宫二号”更像个甜蜜的家。
舱体高度同为10.4米,最大直径同为3.35米,舱体重量同为8600公斤。尽管“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看起来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但两者的正式名字却完全不同:“一号”为目标飞行器,“二号”是空间实验室。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介绍说:“空间实验室相当于太空中的实验平台,我们研制的天宫二号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实现了与“神舟九号”飞船的交会对接,验证了在轨中长期飞行的生命保障技术以及近地轨道空间环境对载人航天器的影响。在“天宫一号”的基础上,“天宫二号”不仅将进一步探索交会对接技术,完成升级版的科学技术实验,还将探索推进剂在轨补充技术、在轨维修技术和中期驻留技术等。
相比“天宫一号”,“天宫二号”显然更加宜居。比如,天宫二号”首次搭建了液体回路验证系统;首次配备了机械臂操作终端试验器,可以实现人机协同在轨维修;首次将系统设计为模块化,可快速更换和进行在轨维修。
如果说“天宫一号”是一间装修普通的房子,那么“天宫二号”则足以堪称豪华装修。“天宫二号”的空间尺寸约为15立方米,乍听起来很小,但在没有重力束缚的作用下,航天员可以在空间里的任意地方走动,多出了上下两维的活动空间,就自由多了。
“天宫二号”的墙壁和各种设施都采用了更为明亮和丰富的色彩,墙壁是米白色的,扶手是蓝色的,手脚限位器是绿色的。为了让“天宫二号”更有家的舒适感,其内室采用了硬质材料,相当于铺了层地板。即使航天员始终处于失重漂浮状态,但在和内壁接触行走时仍有地面的触感。“天宫二号”的手脚限位器附加了调节大小的功能,可以适应不同航天员的手形,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此外,“天宫二号”加强了隔音降噪处理,即使在风扇电机处,噪音也低于60分贝,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航天员的正常生活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宫二号”还安排了独立的卫浴空间。航天员如厕时会使用特制的马桶,这是一种连接在厕所底部的大型试管容器,使用时需打开抽风机对排泄物进行收集。小便经过水循环处理后成为纯净水,大便则通过机器密封后放入垃圾桶内。
航天员在“天宫二号”里吃什么呢?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天宫二号”里提供的食物已经脱离了早期太空食品的“原始”状态。米面、蛋奶、肉类、果蔬,不仅营养保障充分,“太空私房菜”还包括鱼香肉丝、土豆牛肉等等。除此之外,为了让航天员吃上热腾腾的饭菜,“神舟十一号”飞船在轨道舱内安放了微波炉,航天员可以在轨道舱加热食物,然后回到较为宽敞的“天宫二号”里就餐。
为了防止睡眠中身体四处漂浮这种如同“梦游”的现象发生,“天宫二号”为每一位航天员都配备了独立的睡眠区和睡袋,通过附加设备,能有效固定身体。航天员的洗漱活动也在睡眠区完成,在太空中无法用水洗澡,航天员就用消毒毛巾擦拭身体,用免洗洗发液擦拭头发,洗漱时用帘子隔开,也保障了航天员的个人隐私。
长期密闭和失重的环境可能会对航天员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精神紧张焦虑等情况。为了保证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天宫二号”设置了一系列运动和娱乐设施。例如,设计者专门安装了一台太空自行车,通过每天练习踩踏自行车,让航天员保证一定的运动量。
运动结束后,如果航天员想读本书或是看部电影,“天宫二号”照样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天宫二号”和地面指挥中心之间有一个文件传输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传输,航天员只需发送信息选择资料内容,待地面传输完毕后就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