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辛亥纪事四则

时间:2022-12-12 1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iu]}ۏ]=׏9]5ӍuZ口号为“同心协力”。至夜,清方戒备森严。工程营督队官、代理管带(营长)阮荣发向各队(连)官长下达如下命令:一、各队官挑选亲信目兵20名,发给实弹,守卫兵棚入口。二、各目兵在各棚睡觉,不得出入。三、各目兵有要大小便者,须先报告排长,照准后即徒手出入。四、各目兵不能擅动武器。五、各目兵不得高声说话。六、遇有要事紧急集合,须遵从官长命令。鉴于清方的严密防范措施,熊秉坤通知士兵中党人,该晚等候南湖炮响,立即行动。然而,“是日晚9时半熄灯就寝,竟夕以待,不闻炮声,实深诧异”。

10月10日,刘复基等3人被害消息传出,革命士兵莫不悲恨填膺。熊秉坤秘密约集同志,议决当日下午3时晚操时由工程营发动,作孤注一掷,又与第二十九标和第三十标同志取得联系。至二十九标第二营第二排,“蔡济民掀被而起,泪痕未干。盖因彭、刘、杨三烈士惨死故也。熊谓不应作儿女态”。熊、蔡相约当日下午3时起事,“发难后带队过第十五协(旅)西营门,以放枪三响为信号。直趋军械所会合。蔡允诺,熊辞返营”。但午后营中长官宣布晚操停止。这样,“三时之约”无法实现。三十标谢涌泉与熊秉坤“另约晚间点头道名后、二道名前,即七点钟时发难,其余仍如前约,并请转知第二十九标”。

在营房内,熊秉坤还同许多未加入革命党的士兵打招呼,有人问熊秉坤届时如何行动,熊说:“照我们一样作行军装束,听从指挥即可。”工程第八营后队驻营房楼上,有一棚至九棚的寝室(一至三棚为第一排,四至六棚为第二排,七至九棚为第三排)。金兆龙为五棚副目(副班长)。程正瀛与金兆龙同棚。

发动时间说定,金兆龙等整装实弹以待。晚8时,二排长陶启胜带护兵二人查铺至五棚,见金兆龙荷枪实弹,装束有异,喝问:“你想造反吗?”金回答:“老子就想造反,你能把老子怎么样!”陶大惊,下令护兵抓捕金兆龙,自己也上前与金扭打。金一人难敌,招架中大呼:“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程正瀛闻声而起,一枪托砸去,将陶启胜的脑袋打成血葫芦,陶松开金,夺路而逃,程正瀛举枪就打,击中陶的腰部。陶带伤逃死于家中。这一枪,顿时炸了营,人声鼎沸,一、三排亦继起。正当工程第八营后队士兵蜂拥下楼之际,八营代理管带阮荣发、右队官黄坤荣、事务长张立涛各持手枪,前往弹压,口称“不用呶噪”。话音未落,程正瀛接连两枪击中黄坤荣和张立涛,阮荣发见事不好,转身就跑,又被程正瀛一毙之。于是全营震动,枪声大作。

这段详记辛亥武昌首义当晚情形的文字,见熊秉坤本人所写《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这篇文章写于1912年8月至1913年8月间,内容较以后的回忆文字在谁打首义第一枪问题上有差异。由于该文是熊最早回忆首义情形的文字,一来离首义为时不久,二来未受各种因素干扰,故可信度非常高,是正宗的“三亲”史料。熊秉坤还在《武昌起义谈》一文中肯定:“……同棚程定国(程正瀛字定国——编者注)应声起,以枪托击陶头部血淋,陶释金逃,程继射一枪中陶腰部,此即首义第一声也。”

程正瀛打响了震惊中外、彪炳史册的武昌首义第一枪,而且最先击毙了敌对阵营中陶、阮、黄、张4个军官。这一枪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结束了我国200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并2000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推动了历史的巨大前进,“真正意义上打响了亚洲民主的第一枪”。

程正瀛是湖北省鄂州市泽林大山村人,生于1885年,早年投入湖北新军工程八营当兵。1908年加入共进会。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后,他屡有建树,“后当同熊秉坤等率队到楚望台集合。各部会攻清督署时,他赶杀零星敌人不已。第五协成立,熊秉坤要他担任队官(连长),他不就职。敢死队成立,他任第一排长。汉口三道桥之战,徐少斌阵亡,程递升副队长。汉阳战争,奉命守汤家山,五昼夜不下火线。汉阳失守,护卫黄(兴)总司令回武昌。黎元洪奔葛店,他也是护从的一个。后任工程第四营管带”。程正瀛于1916年第二次革命的反袁活动中,因革命派内部矛盾激化而被害。

那么,“熊一枪”是怎么来的呢?

上述史实本已明白无误地证明了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是程正瀛,那么为何以后几十年文载口传,说是熊秉坤打响的第一枪并被誉为“熊一枪”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1914年熊出访日本时,孙中山先生曾向在场的人介绍说:“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为某报撰国庆贺词中开头便说:“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发难之日乎?”后又在《孙文学说》中写有“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的话,便使“熊一枪”之说广为流传。实际上武昌首义时孙并不在国内,对首义时的具体情况亦不了然。但他是当时举国敬重的“国父”,一言九鼎,遂成“定论”。虽当时有些知情者据理力争,但无济于事。对此,熊常辩解说:“我不是为自己争,而是为孙先生争!”此语已不言自喻真相大白了!二是熊因领导发动首义之功,由正目升任第五协协统(旅长),袁政府还授以少将。1914年熊在日本加入了中华革命党,旋返鄂组织讨袁军,孙中山委以鄂中司令。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他被委任参军。国民党成立军事委员会,熊系委员之一。1928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并一度兼武昌市长。1931年调任南京军事参议,直到1946年退役。解放后出任湖北省政协常委、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参事室参事和全国政协委员,直到1969年去世。熊是社会名人,写过不少回忆文章,不仅要“为孙先生争”是自己打响了第一枪,还极力否定了自己早年多次肯定和赞扬过是程正瀛打响第一枪的事实。而程已早死,自难申辩,故遂成“悬案”。

推荐访问:纪事

上一篇:守秋 下一篇:“极其强硬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