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日本海上导弹防御系统

时间:2022-12-12 17:20:07 来源:网友投稿

2004年12月,日本新一期防卫大纲出台。大纲提出,为对应弹道导弹威胁,要建立包括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内的应对体制。在日本近期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金刚”级和改进型“金刚”级驱逐舰,以及其将要配备的“标准"-3型防空导弹。

研发过程

日本最初参加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便是从海军项目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参加了美国的海军战区防御计划(NTWD,即Navy Theater Wide Defense)的部分研究,具体包括红外制导部分、动能战斗部、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弹头导流罩等项目。当时的NTWD计划主要负责的是弹道导弹的中段拦截,也就是在大气层外部拦截。后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4艘“金刚”级驱逐舰先后服役,日、美两国开始研究将“金刚”级驱逐舰进行BMD(Bfllhfic Missile Defense)改装的可行性。根据日、美两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协议,双方应联合对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金刚”级驱逐舰改装问题进行论证,但日方起初态度并不是十分明朗。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国内对于导弹防御系统的争论尚未结束造成的。然而,1998年8月31日,朝鲜在咸镜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的试验场,发射了一枚“大浦洞”型导弹,飞行过程中经过了日本本州岛上空100多千米的空域,其第一级落入了日本海,第二级落入了离日本不远的西太平洋,全射程超过1000千米。日本国内BMD的支持者们马上抓住了这一时机,推进了“金刚”级驱逐舰改进问题论证的进程。日、美两国自1999年至2002年,用4年的时间,以及137亿日元的预算,论证了“金刚”级驱逐舰的改装问题;并在2001年至 2005年度的《中期防御力整备计划》中规定:“推进日、美关于舰用上层拦截系统(即中段拦截型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共同技术研究,论证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当时,日本还没有确定最终是使用中段拦截的 NTWD,还是使用末段拦截的NAD,后来由于NAD项目的关键——“标准” 2Block4A型导弹研制经费严重超支,使得NAD计划被最终取消,也就只剩下了 NTWD可供选择。现在的NTWD计划,已经改称为“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计划”(AeSis Ballisfic Missile Defense)了。

2003年12月,日本安全保障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认引进BMD系统。此后,在2004年的年度预算中,“推进弹道导弹防御相关诸政策”,被列为本年度防卫方针中的第一位,分得了1068亿日元的预算,其中922亿日元是装备费。日本海上自卫队得到了340亿日元用来改装一艘“金刚”级驱逐舰,并购买相应的“标准”-3型导弹;航空自卫队则分得了 582亿日元,用于改装1个高射群的“爱国者”导弹系统。

2005年,BMD的相关预算增加了 35%,达到1442亿日元,除了改装1艘“金刚”级和1个高射群的“爱国者”导弹系统之外,还包括了在美国进行“标准”—3导弹试验,以及购置指挥通信系统的预算。

目前,日本对已有“金刚”级驱逐舰进行BMD改装的合同尚未发布,但估计会交给建造过3艘“金刚”级驱逐舰的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

概略算来,每艘具备BMD能力的“宙斯盾”舰加上1个“爱国者”导弹群的价格为1000亿日元左右,而日本目前初步的BMD计划中,需要至少6艘“宙斯盾”舰和6个“爱国者”导弹群,总造价肯定要超过6000亿日元,这还不包括指挥通信保障设施的硬件投入,以及今后的使用费用,根据以往装备发展的经验,全程费用肯定会超过1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年度防卫预算的五分之一。

对于这笔巨额预算,日本国内也存在一定的异议,主要是担心这笔预算挤占了自卫队其他方面的投资。尽管有可能最终不会全部改造现有的宙斯盾舰和防空导弹,但其花费也不会少于四五千亿日元。最近,日本内阁安保会议决定,将F-2战斗机的订货量,从130架减少至98架,日本国内有评论认为,这与导弹防御计划的巨额投资不无关系。

“标准”-3型防空导弹与动能战斗部

就目前而言,要执行BMD任务,4艘现役的“金刚”级舰以及尚未服役的两艘7700吨级驱逐舰需要的改装并不多,具体而言,包括为“宙斯盾”雷达加强“过天顶”的搜索能力,为其火控软件加强处理高速目标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日方设定的对方弹道导弹速度为1- 2千米/秒,即3~6马赫。

“标准”-3导弹(KIM-161)是“标准”MR导弹的改型,后部加装MK-72固体火箭助推器,其最大拦截高度约 122千米,最小拦截高度15千米,最大拦截距离425千米。其战斗部是“大气层外轻型射弹”(即LEAP,Lightweight Exo— Atmospheric Proiectile)。这是一种钨合金动能战斗部,重量18.2公斤,有末端姿态调整能力。战斗时,末端的红外侧窗制导部感知对方弹头的具体位置,利用末端机动能力,以每秒4千米的速度撞击对方弹头。

之所以不再使用类似“标准”— 2BLOCKⅣ那样的近炸引信加预制破片战斗部的配置,美方自己给出的解释是为了更好的摧毁对方战斗部,防止大规模杀伤弹头被部分摧毁后还会在地面造成损失。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采用动能战斗部后,拦截目标成功的概率势必不如同等条件下使用破片战斗部。实际上,使用动能战斗部应当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要拦截3马赫左右的对方来袭导弹,则拦截弹的速度应当在6马赫以上才比较合适。然而要使“标准”系列导弹(这样才可能继续使用Ma-41系列垂直发射装置)达到这一速度,只能大幅度缩小导弹有效战斗载荷。比如“标准”-2BLOCKⅣ的破片战斗部,重量达到61公斤,而导弹的速度也只有3马赫。“标准”-3的战斗郎重量只有18.2公斤,可是其最大速度接近12马赫。在战斗部重量缩小到18.2公斤后,如果依旧使用破片战斗部,那么首先它无法产生足够多的破片,其次单个破片的杀伤力有限。为了保证战斗部击中目标后保持足够的杀伤力,只能使用现有的动能战斗部。虽然这会直接造成拦截概率的降低,但也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海基BMD相对于陆基BMD,肯定有其不同之处,美、日对此有各自的需求。

美国方面当初之所以发展“海军全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因为其具有全球部署和全球存在的特点,对于海基BMD有着特别的需求。比如,可以靠近对方的战术弹道导弹发射阵地部署,以便进行上升段拦截;可沿战术弹道导弹的弹道轨迹在海上部署,以便进行中段拦截;还可以靠近被保护地区,在低层进行再人段拦截。这种海基BMD对付的目标大多是第三世界国家使用的“飞毛腿”或类似水平的弹道导弹(甚至是无控的远程火箭弹),因此其技术性能是能够基本满足需求的。

日本方面之所以发展BMD,名义上是为了对付来自朝鲜的“弹道导弹威胁”。日方认为,和陆基BMD系统相比,发展海基的BMD有如下优势:

1.可以利用现有装备,研制费用低,技术风险小;

2.部署的限制较少,可以在公海上较为自由地选择部署地点;

3.可以在对象国与本土之间选择理想的位置部署;

4.在对方可能发射导弹之前,可以进行预防性部署;

5.每艘军舰自成一个战术单位,不需要再派遣支援和防御部队;

6.不需要接受第三国的支援即可单独遂行任务。

但是,日方发展以“标准”-3为核心的海基BMD系统,也决定了其对于较高技术水平的新一代弹道导弹的拦截效能是非常有限的。此外,中程弹道导弹和远程弹道导弹的弹道高度和飞行速度也超出了“标准”-3的作战范围。

对于美国来说,进行本土防卫的是原NMD范畴下的大型拦截器,例如 2004年已经开始在阿拉斯加部署的地基拦截弹。而海基BMD截至目前,暂时还都被定位为战术级别。海基BMD在整个GMD体系内起到的只是一种低级的补充作用(除非被用于上升段拦截)。然而日本方面现在所作的,是将TMD当作NMD来用,使用“标准”-3级别的导弹来进行本土防卫,这实际上也就决定这一系统能够起到的作用必然是相当有限的。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日方目前暂时缺乏陆基拦截器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日方对于美方已经投产的地基拦截器效能还持保留和观望态度。毕竟美方的地基拦截器在试验中的表现之差,是人所共知的。

作战方式

在美国海军的设想中,由于其同时拥有“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因此,在战时,前者将负责远程搜索和跟踪任务,后者则负责拦截任务。也就是把“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部署于靠近对方可能存在导弹发射场的海域,当对方导弹发射后,由“阿利·伯克”级的“宙斯盾”雷达发现导弹并实施跟踪,将导弹的弹道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后方待机的巡洋舰,由巡洋舰发射“标准"-3导弹进行拦截。美方在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进行的相关试验自1995年以来已经持续了近 10年,但是始终没有在装备SPY-1D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试验过。而日方的“金刚”级驱逐舰恰恰又是装备的 SPY-1D。日本仅有4艘“金刚”级驱逐舰。如果以朝鲜为假想敌,遂行导弹防御作战,则最多只能在日本海部署一两艘“金刚”级驱逐舰,其防御范围刚刚能够覆盖日本本土。届时,航空自卫队的“爱国者”-3导弹将负责要地防空,“标准”-3则只能负责拦截漏网的来袭导弹,所以,日本才要再建造2艘改进型“金刚”级驱逐舰。这样在战时,即使有“金刚”级舰在印度洋等地执行对美支援任务,其本土周边也最少可以有两三艘“宙斯盾”舰可用。

此外,日、美之间也会进行导弹防御合作,双方的“宙斯盾”舰可以通过数据链互通信息,分工遂行跟踪和拦截任务。

当两艘改进型“金刚”级驱逐舰服役后,日本海上自卫队6艘“宙斯盾”驱逐舰将共装有552个单元垂直发射装置,其中金刚级每舰90个,改进型“金刚”级每舰96个。如果“金刚”级驱逐舰今后取消了垂直发射系统上原有的补给装填机(经使用证明实际作用有限),其所装垂直发射单元数量也将达到96个。如果部署其中的一半在日本海,则有276~288单元可用,假设拦截每枚弹道导弹需发射3枚“标准”-3导弹,则共可进行92~96次拦截任务。但是,每次拦截任务的成功率究竟如何,就要看对方来袭的是何种导弹了。

BMD项目对子金刚级驱逐舰的性能提升

除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方面外, BMD项目对于“金刚”级驱逐舰的性能,还有其他方面的提升作用。

首先,数据链和“宙斯盾”雷达的升级,使“金刚”级驱逐舰能够更好地与美军军舰做到资源共享,达到日、美联合作战的目的。

由于缺乏自己的预警卫星系统和远程预警雷达系统,日本对于弹道导弹的早期预瞥能力是很薄弱的,战时需要美国对其提供相关的情报支援。数据链和软件改装完毕后,美军得到的信息是,可以通过数据链,直接传递至“金刚”级驱逐舰上,从而给一线部署的“金刚”级驱逐舰以更多的预警和准备时间,提高拦截的成功率。

其次,使用“标准"-3作为防空导弹,对于“金刚”级驱逐舰的战术防空能力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金刚”级驱逐舰现在使用的是“标准”-2MR型防空导弹,其对中、高空目标射程约74千米,对超低空目标射程为 20~25千米,最小拦截高度为25~30米,飞行速度仅有2.5马赫。而“标准”-3型防空导弹对于高空目标射程可达425公里,最小拦截高度为15米,飞行速度可达12马赫。这大大拓展了“金刚”级驱逐舰的防空火力圈,提升了常规海上作战中“金刚”级舰的战斗和生存能力。不过,由于SPY—1D雷达对于战斗机类空中目标的发现距离仅有320公里左右,识别和跟踪距离更近,因此“标准"-3导弹在防空作战中的使用范围应该不会超过300公里。

小结

海基BMD项目,是今后几年海上自卫队最为重要的装备项目之一。在完成丁BMD系统相关的改装和新舰建造任务之后,海上自卫队无疑将拥有东亚地区最强大的水面战斗舰艇群。值得指出的是,其新舰的建造计划和配备指标,已经充分考虑了维持日常在印度洋巡逻的需要。日本国内也有观点认为,其海上自卫队应当负责维护自中东产油国至日本的输油航线的全程安全。可以预见,日本海上自卫队未来的活动目标,已经不仅仅限于过去“保护1000海里生命线”的任务,将会把活动范围扩大到从中东到西太平洋的广大海域。其进一步动向值得人们高度关注。

推荐访问:日本 导弹 防御 海上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