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一架外型刚猛、功能强大的直升机引起了世人的震惊,它卓越的飞行性能和近乎夸张的武器装备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武装直升机的定义。“空中杀手”的称呼不足以说明它的威力,于是北约给它起了个绰号,叫“浩劫”。
“浩劫”降临
Mi-28武装直升机诞生之初的情形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从198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飞到1989年巴黎航展,一共只生产了3架用于测试性能的原型机(注意,原型机不是生产型,是无法量产装备的)。此时,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国家纷纷认定苏联在研制过程中,一定无法完成设计超前的Mi-28武装直升机。但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Mi-28武装直升机的设计制造方——米里设计局,是一家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的一流武装直升机研发单位。血液里流淌着红色激情的米里设计师们,怎么会让他们的祖国失望?事实上,苏联并没有被Mi-28需要的先进技术所难到,因为他们还在试验,在最残酷的(cruel)战场——阿富汗战争中耐心地测试。经历了战火反复考验的Mi-28最终定型,此时的Mi-28已经比最初设计的先进了许多,尤其是在直升机防护和空战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西方国家在对Mi-28进行综合评定后,都无奈地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无论执行对地攻击、反装甲或直升机空对空作战,Mi-28都全面地超越了西方同级现役和正在研制的武装直升机。因此,面对强大的Mi-28,西方国家无不惊呼(scream)——“浩劫”降临。
初看“浩劫”
“浩劫”是一个令人惊悚的绰号,初次听说,大多数人们会以为它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庞然怪兽,但当一个长度超过14米,宽度只有1.75米的修长身影出现在面前时,你会不会觉得它看起来可爱得更像是一只放大了的蜻蜓呢?虽然身材比例看起来有些失调,甚至让人觉得单薄(weak)得厉害,但无论是挂载武器的能力还是自身机动性能,“浩劫”都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哦。不信,请看“浩劫”是如何用近乎夸张的方法来大显神威的:在仅有1.75米宽的机身两侧横亘着强度很高的的短翼,上面挂载了多达16枚的反坦克导弹和2个火箭巢,乍看起来像极了一个身形瘦弱的人扛着一副沉重的担子。不过“浩劫”非但不觉得吃力,反而还能在空中像燕子(swallow)般穿梭自如。因为在“浩劫”的头上直立着一组直径超过17米的巨大旋翼,当旋翼的下面排列着的那对强劲的发动机轰鸣时,这5片巨大的桨叶铰接式旋翼急速旋转,瞬间便将“浩劫”引向长空。当 “浩劫”在夕阳余晖中划过长空时,格外的冷峻,是它给我们最直接的印象。
“浩劫”的大鼻子
Mi-28最突出的部分当属它那高耸的鼻梁了,远远看去,像一只正探着鼻子搜寻猎物的猎犬。这样说来,Mi-28也确实算得上另类,因为这样的造型一般出现在需要超大功率探测雷达的海上反潜直升机身上,而作为陆战用途的“浩劫”换上这身行头,就特别与众不同了,但它也绝不是以哗众取宠为目的。实际上这段长长的机首内正是Mi-28灵敏嗅觉的源头——雷达天线,它能精确探测遥远的(faraway)地面和空中目标,并迅速锁定目标,指引火力进行攻击。由于加载了一部超大功率的雷达,虽然探测能力超强,但是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雷达体积太大,所以米里设计局索性设计了一段修长的“鼻子”来装载这个嗅觉灵敏的家伙。因为有了一只嗅觉超级灵敏的大鼻子,战场上任何细微的变动都会被“浩劫”捕捉。接下来,迎接它们的将是一场真正的浩劫了。
夸张的武器装备数量
在现代军事领域存在两个风格鲜明的流派:一个是继承了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简称苏系。它们强调进攻,争取在武器平台的每一个方寸都要尽可能多地搭载武器。另一个是美国,简称美系。它们彰显技术,力求武器在威力和性能方面追求最佳平衡。在这种强调进攻的理念下, Mi-28和其他苏系武器一样被设计师们赋予了强大的战斗力。除了超强的机动性能和强悍外型外,“浩劫”的武器配备更是强大到只能用惊人来形容了:首先是机首下方一座威武的旋转机炮,这是一门与BMP-2装甲步兵战车配备相同的2A42型30毫米单管机炮,当它咆哮时,高速飞行的直径如乒乓球般大小的子弹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他直升机或装甲车打成马蜂窝。其次是“浩劫”机身两侧短翼挂载的16枚AT-8“歌手(singer)”反坦克导弹。AT-8“歌手”反坦克导弹具有无线电制导和激光制导的能力,让敌人难于防御;同时作为当今最先进的反坦克导弹之一,“歌手”还可以选择携带高爆弹头和破甲弹头,哪怕是装甲最坚固的重型坦克,一旦被“歌手”击中了,也难于逃脱灰飞烟灭的命运,更何况是地面的其他轻型战车了。最后是两侧短翼上携带的两个20枚装70毫米火箭巢,虽然名堂不如身旁挂载的反坦克导弹响亮,但它也绝不是好惹的家伙哦,当两个火箭巢齐射时,蜂拥而出的密集的火箭弹能够对地面有生力量造成毁灭性打击。此外,数量众多、威力强大的火箭弹也是压制地方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浩劫”的武器挂载数量超过了美国最先进的长弓阿帕奇和欧洲的虎式武装直升机,堪称“低空武器库”。
力保安全的防御系统
“浩劫”是一款经过残酷战争测试的先进直升机,其战场生存能力自然要比那些诞生在办公室里的直升机高出许多。这可以从“浩劫”的许多设计细节中得到证实:首先,“浩劫”座舱的侧面及底部分别采用了最先进的陶瓷及钢板夹层复合装甲,犹如练就金钟罩一般,普通的轻型武器根本无法伤其毫发;其次,“浩劫”的发动机和油箱等关键部位进行了复式分置设计,这样,即使它在枪林弹雨中不幸被偶然击中,也能够有另一边的动力系统维持进攻或返航;再次,当“浩劫”在15~20米的低空飞行时,其低空地形规避能自动躲避地面危险地带,有效地保护机身安全(safe);最后,“浩劫”在人员逃生系统上的设计也堪称一绝:当紧急事故发生时,只需启动机舱内的逃生系统,机身两侧的短翼挂架便被自动抛弃,此时机舱门的玻璃也会被炸开,而机组乘员便可从舱门逃生。
无所不能的“浩劫”
仅从身材上来看 “浩劫”,我们会觉得它有些偏瘦,但千万不要因此而小瞧“浩劫”的装载能力。看看这组数据吧:空重只有7000千克的“浩劫”却能挂载接近4500千克的武器,真是力大无穷。为什么“浩劫”能够如此强悍呢?因为“浩劫”使用的是两台伊索托夫设计局的TB3-117涡轮轴发动机。这种装在直升机机舱顶部的发动机最高能够输出22230马力的功率,这得益于它强有力的心脏。“浩劫”能够飞出305千米/小时的最大速度和250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因为它拥有直升机领域最出色的机动性能。此外,强劲的TB3-117涡轮轴发动机还提供了高达18米/秒的最大爬升率和5800米的实用升限,以及超过470千米的航程,这几乎接近某些轻型固定翼战机的性能参数了!面对这一切,我们只能对“浩劫”的非凡能力充满感叹。
树梢杀手
作为天生的树梢杀手,“浩劫”早在设计之初就被赋予了独特的任务:主要摧毁地面坦克和对地火力压制,攻击近距支援攻击机和直升机,兼拦截巡航导弹。“浩劫”总能不辱使命,以其强大而完备的火力配置配合同样强大的雷达,完全能够将敌方目标杀个片甲不留,因为“浩劫”的武器配置——从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AT-8 “歌手”反坦克导弹,到射程稍近的火箭巢,再到近身防卫的航炮——都是经过设计师们周密测算的:16枚AT-8 “歌手”反坦克导弹对远处的大规模坦克集群进行精确点杀;2个火箭巢对稍近的地面有生力量进行压制;而备弹300发之多的2A42型30毫米单管航炮则对近身目标进行打击。想象一下,当一群坦克部队浩浩荡荡地行驶过来时,潜伏在树梢后面的“浩劫”悄悄出发,待“猎物(prey)”们进入“浩劫”的攻击范围时,冷峻的“浩劫”随机发射短翼挂载的反坦克导弹,一场惊心动魄的坦克猎杀便上演了。
“浩劫”升级
“浩劫”的基本型号为Mi-28,这是一型只适合白天作战的武装直升机,虽然攻击性能出色,但由于无法实施夜间攻击,不能全天候出击,难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扮演奇兵突袭的角色。于是俄罗斯军队下定决心对“浩劫”进行性能升级,主要是加装了能保证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各种设备,同时在旋翼轴上方加载了一个内置毫米波火控雷达的锤状整流罩。当然,强调机动性能的俄罗斯肯定也不会忘记给“浩劫”换装更加卓越的发动机——两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涡轴发动机,最高能够输出2×2500马力。出于俄罗斯军方对“浩劫”的偏爱,相信未来更加现代化的改进计划也已经在俄罗斯的规划当中了。改进后的型号被命名为Mi-28N,但人们仍然敬畏地称其为“浩劫”。
推荐访问: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