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五次中东战争纪实大漠硝烟⑨

时间:2022-12-12 18:55:07 来源:网友投稿

空战与海战

在进行地面作战的同时,以色列空军与阿方空军和地面防空力量之间的搏杀也相当激烈。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发动突然袭击,“宰杀·阿方数百架飞机于“机窝”中。阿方领导人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战后,他们加强了空军建设力度,卧薪尝胆,耐心等待着“翻盘”的机会。虽然战后苏联很快补齐了其所受的损失,并且阿方也加大了空军训练的强度,但在“消耗战”期间,阿方飞行员驾驶的米格机还是屡屡败于以方飞行员驾驶的“鬼怪”机,这使阿方领导人认识到,其空军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对手。就像埃军总参谋长沙兹利将军所说,“阿方空军整体水平至少要落后干对手10年”。既然空军一时难与以色列空军比肩,那么他们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堤外受捐堤内补”。于是,阿方领导人决定从苏联引进大量的“萨姆”系列防空导弹,来遏制以色列的空中优势。到战争爆发前.埃及共部署了150个导弹连,其中,“萨姆”6型导弹连有4辆发射车,12枚待发导弹,约有50个连集中在苏伊士运河前线:在戈兰高地战区,叙利亚也部署了36个导弹连。埃及和叙利亚装备的主要防空武器有“萨姆”2、“萨姆”3、“萨姆”6、“萨姆”7地空导弹和4联装自行高射炮。在众“萨姆兄弟”中,要数“老六”最为厉害,他的射程为5000~25000米,最小射高60米。其发射架安在坦克底盘上,机动性好,可自动搜索敌机,导弹由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制导,频率多变,对方很难干扰,命中精度极高。埃及和叙利亚将各种导弹和高炮进行混合部署,构成了高、中、低空和远、中、近程的立体密集火网。在两国的首都和重要目标周围,也都部署了这样的防空火网。阿方的指导思想是,使用空军参加先期火力准备,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而后在战争中尽量回避与以空军正面交锋,保存实力(埃军将飞机分散配置在许多防弹机库里),使用“萨姆兄弟·构成的火网来对付之,逐渐消耗其力量,而后伺机使用空军夺取制空权。

战前,以色列虽然飞机数量不占优势(阿方共投入飞机1254架,其中,埃空军飞机750架,叙空军飞机327架,伊拉克空军投入73架,其池阿拉伯国家空军投入飞机104架;以军共有飞机488架,作战飞机360架,其中·鬼怪·飞机150架),但在飞机战术和技术运用上却胜敌一筹。以空军司令佩莱德将军认为,如果单独对付阿方空军,以色列空军绰绰有余,问题是还要对付令其头痛的“萨姆”系列防空导弹。尤其是“萨姆”6,以军对其战术技术性能知之甚少,更不用提对付它的方法了。本来,以色列战前已闻到了风声,佩莱德打算故伎重演,决定于6日11时对阿方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但这项方案被梅厄总理和国防部长达扬否决了。

战争的脚步无情地打乱了以军的计划。没想到阿方于下午2时就发起了进攻。好在埃空军集中200架飞机没有直接突袭以色列国内的机场,而只是攻击了西奈的以军机场雷达设施.指挥所和军营,这使得以空军飞机仍可从容升空作战。下午3点左右,战备稃度极高的以空军马上做出快速反应,分兵两路,分别扑向戈兰高地和西奈,阻击埃军过河和打击向戈兰推进的叙军。于是以军的主打战机“鬼怪”式飞机与赶来拦截的埃及和叙利亚的米格-21战斗机纠缠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格斗。

这两种“空中骄子”都是典型的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鬼怪”式飞机是美制多用途战斗机,最大平飞速度2.27马赫,实用升限18000米,作战半径650千米。主要机载武器包括1门20毫米机炮,4枚“麻雀”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4枚“响尾蛇”近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米格-21战斗机是苏制歼击战斗机,最大平飞速度2.2马赫,实用升限19500米,作战半径270千米。除装有1门23毫米双管机炮外,还可携带4枚AA—8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二者相比,“鬼怪”札具有载弹量大、速度快,作战半径大、火力强和电子设备先进等长处:而米格机则具有轻巧、灵活和操纵性好等优点。这两种优秀的飞机在当时的世界上广为运用,并在几场局部战争中,曾有过很多次交手,互有胜负,难分伯仲。

真是冤家路窄,在这次中东战争中这对死对头又聚首了。“鬼怪”式飞机与米格—21飞机在西奈和戈兰上空互相纠缠着,空空导弹的嘶叫声,喷气发动机的呼啸声,飞机被击中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惊天动地。整个下午,以色列空军共出动了400多架次,以飞行员依仗人多势众,技艺高超,没过几个回合,就击落了5架米格机,而自己却无一被毁。就在以军飞行员打得兴起的时候,埃及飞行员按照事先制定的“诱伏”计划,慌忙转身“逃寓”,以军飞行员不知是计,立即紧随其后,死咬住不放.就这样,在米格机的“引导”下,众多“鬼怪”机不知不觉掉进了“萨姆兄弟”编织的“天网”内。以飞行员自恃技术娴熟,在空中左躲右闪,就像在跳“空中芭蕾”。这些招术对付“老二”、“老三”还可以,但对付“老六”就不那么灵验了。“老六”发射的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一旦锁定目标,非要来个“热吻”才肯罢休,更何况他能同时发射数枚导弹呢?当天下午,在西奈上空就有30多架以军飞机收到了“死亡之吻”。在叙利亚上空,以军收到了叙军同样的“礼遇”,在第一波袭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8架以军飞机中,只有1架幸免于难。

7日晨7时,以空军在埃及上空实施了阻断空袭,尔后对叙利亚实行集中攻击.这是一次灾难性的进攻,在戈兰高地战斗的以色列部队惊恐地看到,数十枚导弹向以色列飞机疾驰而去,空中布满波浪形的烟迹。以色列飞机被击落40架(其中A—4攻击机30架,“鬼怪”式飞机10架,大部分为“老六”所击落)。以色列空军司令佩莱德闻讯后十分懊丧,下令禁止飞临其导弹“势力范围”作战。被“蛇咬了以后,以色列空军及时总结教训,采取积极措施,要不惜一切代价摧毁“老六”。在装备上,以军给大约30%的战斗机加装了新式电子干扰设备,其中部分飞机配备了“百舌鸟”反雷达导弹,红外诱饵弹和干扰吊舱。作战中,以色列飞机通常从超低空接近防空导弹阵地,然后以梯次疏开队形跃升,利用“百舌鸟”反雷达导弹,摧毁“萨姆”的制导雷达,在攻击机群到达目标前1~1.5分钟,还使用无人机在攻击目标上空投放金属屑进行干扰。

以军使用上述措施和方法,前后6次对埃军“萨姆”导弹阵地进行了突击。这下“老六”可傻眼了,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很难命中目标。结果,埃军有46个导弹阵地被摧毁。以军同时也对叙利亚“萨姆”导弹阵地进行了数天的突击,戈兰高地有一半导弹阵地彼摧毁,迫使其将剩余的导弹撤回到大马士革周围。在以色列强大攻势面前,埃、叙严密的“天网”终于被撕破了,不

过,以军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埃空军自知不是以军的对手,为保存实力,其空军并没有全力投入交战,而是采取“抓一把就走”的偷袭方法。开战后的头6天共参加7决战斗,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动70架,进行了50多分钟的战斗,但战果甚微,自己反而丢了不少飞机。在以军实施渡河作战时,埃空军在7天内参加了18次阻击战斗,摧毁数座以军渡河桥梁,迟滞了以军的渡河行动。担任掩护警戒的米格-21歼击机常常和以色列的“鬼怪”飞机打斗在一起。由于埃军投入米格机数量常常不占优势,加之其技术水平与以空军相去甚远,因此,在阻止以空军夺取西奈半岛的制空权过程中,埃空军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这使得以空军能腾出手来重点对付叙利亚空军。

在战争开始的头一周内,以色列的“鬼怪”机常以低空突防频繁地对叙利亚机场进行攻击。企图将叙方的作战飞机消灭在地面,一举夺取制空权。但叙军总能在其到达之前使用大批米格机升空拦截。在激烈的空战中,以色列的“鬼怪”机总能扬长避短,以比米格机更大的爬升率迅速占领有利阵位,先行向米格—21发起攻击。随着一声低沉的声响,“鬼怪”机装备的红外寻的“响尾蛇”便“出洞”了,高速向米格机飞去。由于叙利亚飞行员们平时缺少训练,处险情惊慌失措,只好高速机动逃脱,而“响尾蛇”咬紧目标不放,米格-21常常难逃厄运。其中仅在一天对阵中,“鬼怪”机在戈兰上空就击落了27架米格机。在后期的作战中,叙空军力避与以空军发生大规模交战,主要精力放在保卫大马士革空域,重点拦截了来犯的以色列轰炸机,但在“鬼怪’机的护航下收效甚微。

就这样,在历时18天的战争中,阿方共损失飞机451架,其中空战损失335架:以色列共损失120架,而空战中损失仅有6架,出现了空战损失为56:1的惊人对比。之所以出现这样令人不可思议的结果,除以军飞行员技高一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色列早在1966年就从伊拉克“得到”了1架米格—21飞机。(据外刊披露,这架飞机是当年8月,在以色列“摩萨德”的精心策划下,由伊拉克空军飞行大队长列雄夫·穆尼尔大尉叛逃到以色列时开来的。)可以说,以色列飞行员对米格-21了如指掌。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边倒”的结果尽在情理之中。

那么,双方海军的交战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1967年10月21日,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在西奈半岛北海岸单舰游弋,披隐蔽在塞得港内的埃及导弹艇击沉。战斗中,埃及导弹艇总共发射6枚“冥河”导弹,其中4枚击沉了以色列驱遂舰“埃拉特”号,另2枚导弹击沉了以色列1艘商船。此次海战,对以色列震动很大,之后,以色列开始注重发展新型海军武2S装备,研究对付苏制“冥河”导弹的办法,准备报一箭之仇。以军卖掉了部分驱逐舰,拨巨额军费自行研制出性能优良的“迦伯列”反舰导弹。这种导弹采用串自动雷达或无线电指令加红外制导方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了对付“冥河”导弹,以军从法国进口了12艘“萨尔”级导弹快艇,自己还研制了2艘“雷谢夫”级导弹艇。并在这些导弹艇上加装了美制电子对抗设备和“迦伯列”导弹,而后进行反复的演练,并找出了对付“冥河”导弹的措施和方法,

埃海军自从击沉以色列驱逐舰后,对导弹艇宠爱有加,他们又从苏联购进“黄蜂”级和“蚊子”级导弹艇多艘。到战争爆发时,埃及海军拥有苏制“黄蜂”级导弹艇12艘,每艘艇配备有4套导弹发射架和2门双30毫米炮:“蚊子”级导弹艇799,每艘配备2套导弹发射架和2门双2 5毫米炮。另有10艘潜艇、6艘高级鱼雷艇和大约20艘普以色列“迦伯列”匠舰导弹生产车间通鱼雷艇,以及3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2艘扫雷艇,2艘巡逻艇和11艘坦克登陆艇等。叙利亚海军拥有“蚊子”级导弹艇6艘,“黄蜂”级导弹艇3艘,另有11艘鱼雷艇和2艘扫雷艇。战前,埃及海军对以海军的作战能力进行了分析,鉴于以海军的导弹艇占有优势,决定战前封锁红海海峡,限制其行动,导弹艇应避免在沿海海域同以导弹艇作战,主要用于在远海袭击对方的海上交通线。

10月5日夜,埃海军在红海沙姆沙伊赫附近海域敷设厂水雷,限制以军海上行动。战争爆发后,埃军突击队袭击了西奈半岛沿岸的一些以军港口和海军设施,但以海军并未受太大损失。以海军对埃军在红海上的封锁未干理睬,而主动将导弹艇投入地中海活动,依靠自己的优势,畅长避短,寻机与埃、叙导弹艇交战。

10月6日傍晚,以色列派遣1艘“雷谢夫”级导弹艇,4艘“萨尔”级导弹艇,分左右编队,从海法港出发向北进入叙利亚领海,准备对叙利亚海军发起偷袭。22时28分,以色列右编队首先发现1艘鱼雷艇。与此同时,鱼雷艇也发现了以导弹艇,并向东高速逃跑。以色列2艘导弹艇在追击的同时,使用艇载火炮将其击沉。22时29分,左编队在拉塔基亚近海也发现叙利亚1艘T-43级扫雷艇,于是以导弹艇迅速向这艘扫雷艇连续发射多枚“迦伯列”导弹将其击沉。正当以军左编队待机时,有3艘叙军导弹艇展开向其扑来。以军左编队调头向南,与叙军导弹艇展开战斗。叙军导弹艇先行开火,从13~19海里的距离上向以色列导弹艇接连发射7枚“冥河”导弹。早有提防的以色列导弹艇迅速向导弹来袭方向发射数枚锡箔火箭弹。只见远处一阵爆烟过后,闪闪发光的锡箔形成一片金属丝“云雾”。与此同时,以色列导弹艇还采取规避机动和速射机关炮予以拦截等措施,致使7枚“冥河”导弹无一击中目标,纷纷坠入海中。由于以军装备的“迦伯列”导弹射程近,所以,以军左编队便高速向东南方向叙利亚导弹艇编队靠近。23时41分,在相距10海里时,发现了企图撤退的39艘叙利亚导弹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以导弹艇迅速进行了一次齐射,3艘叙艇当即全被击中,2艘沉没,第3艘受伤后企图逃脱,以导弹艇又以火炮将其击沉。叙军3艘导弹艇本来想利用扫雷舰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利用自己射程远、速度快,一举将其干掉,哪曾想自己全军覆没。第二天零时45分,以色列导弹艇安全返回海法基地。以海军导弹艇首战告捷,一举击沉5艘叙军舰艇。

7日夜间,以军“萨尔”级导弹蜒编队与埃及4艘“蚊子”级导弹艇编队在塞得港附近海面遭遇。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导弹战。埃艇先敌开火,以艇沉着应战,故伎重演,先使用锡箔火箭弹形成的金属丝“云雾”“骗”走埃军来袭导弹。而后以艇实施导弹攻击,埃艇3艘被击中,仅1艘返回塞得港。

8日,以色列海军截获了埃及导弹艇从亚历山大港移向塞得港的电报,以色列6艘“萨尔”级导弹艇组成的编队奉命出击。23时许,双方雷达在相距30海里时互相发现了对方,并开始接敌机

动。次日零时15分,4艘埃军导弹艇先下手为强,在相距24海里时,向以艇发射了12枚“冥河”导弹,不料又在以艇发射的铝箔弹干扰下失效,纷纷坠人大海。埃艇见势不妙,赶快转向撤回。以艇紧追不舍,相距10.8海里时,以艇发射了导弹。埃及3艘“黄蜂”导弹艇被击毁,只有1艘侥幸逃回亚历山大港。以色列导弹艇则无一损伤。

10日夜间,3艘以色列导弹艇侵入叙利亚的拉塔基亚港外海域,2艘叙利亚导弹艇隐蔽在港内商船后面,向以艇发射“冥河”导弹4枚,以军导弹艇仍以同样方式避开导弹攻击后,发射“迦伯列”导弹还击,叙军2艘导弹艇和港内的3艘外籍商船全桩击沉。11日凌晨,以色列另1导弹艇编队在塔尔图斯外海与叙利亚导弹艇编队遭遇,双方又展开了导弹对攻战。结果,叙利亚又有2艇被击沉,以色列也有1艘导弹艇桩击沉。

在这四次海战中,叙利亚共损失7艘导弹艇.1艘鱼雷和1艘扫雷艇。埃及共损失导弹艇6艘。以海军仅损失1艘,以全胜而告终。以军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运用了创新的战术——“导弹+干扰”:而对手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沉醉于既有的经验,故步自封,没有创新作战方法。

“沉舟侧畔千帆过”

历时18天、空前激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在苏美等大国的操纵下终于烟消云散。战争中,埃、叙等国共死亡约15000人,被俘9000人,损失坦克2200多辆,飞机约451架:以色列共死亡5000人,被俘510人,损失坦克近1000辆,飞机120架。埃军收复了运河东岸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以色列则占领了运河以西1900平方千米的埃及领土以及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东440平方千米的领土。

此次战争,是历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军队表现最好的一次。阿方隐真示假,奇袭运河天堑,密攻戈兰高地,初期攻势锐利,官兵土气高涨,一往无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色列军队虽初战失利,但反应迅捷,攻杀凶猛,官兵勇敢无畏,戈兰高地反败为胜,偷渡运河横扫西奈,也让人啧喷称道。此次战争像一部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扣人心弦的美国大片,看完后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

此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现代化特点的战争之一。它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参战国家多,战场范围小,兵力密度空前增大。这次战争参战国有12个:双方在运河两岸和戈兰高地两个战场投入总兵力多达110余万人,兵力密度大大超过以前,二是大量使用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坦克战和反坦克战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这次战争中,阿方军队投入坦克近4000辆,反坦克武器1750件:以方投入坦克1700辆。在戈兰高地上演的“坦克打坦克”,在西奈半岛上演的“步兵打坦克”以及“坦克对决战”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三是新式。先进武器装备竞相登场。苏美两国为了争夺武器技术优势,以阿战场成了美苏两国新式,先进武器的试验场。如苏联的“萨姆”6、“萨姆”7防空导弹以及“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和T-62坦克等: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小牛”空对地导弹、M-60型坦克、电视和激光制导炸弹以及电子和红外装备等。这些新式先进武器有些是初次露脸,便大放异彩,刘饿争进程乃至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四是双方争夺制空权十分激烈。为此,阿方在重要目标区和运河西岸,部署了由地空导弹和高炮组成的严密火力网,保障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在战争中以军损失的120架飞机中,有80%是被埃军地面防空火力击落的。以军则凭恃飞行员的娴熟技术,与埃。叙空战力量及地面防空力量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击落埃、叙450多架飞机和摧毁80%的地面防空阵地。五是战斗激烈,物资消牦巨大。在这次18天的战争中,双方物资消耗惊人。仅在战争头3天,埃军消耗弹药即达2.6万吨左右。18天的坦克和飞机损失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年的损失.双方作战物资消耗和损失都在50亿美元左右,平均每天损失3亿美元。为了补充弹药、器材和物资的巨大损失,美国向以色列紧急空运了35万吨物资,苏联向埃及,叙利亚也紧急空运了20多万吨物资。此次战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胜利是后勤之成功,失败是后勤之失利。

此次战争是在冷战时期苏美激烈对抗下,发生的带有这一特殊背景色彩的战争,是苏美争霸全球,激烈对抗的一个缩影。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整个战争期间,可以说阿以交战在战场,苏美较量在幕后。换句话说,战争的进程与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和制约的结果。苏美激烈的政治、外交斗争贯穿于战争的始终。相互之间尔虞我诈,倾轧讹诈,讨价还价。双方还直接向“代理人”提供了大量的情报、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等。尤其是到了战争后期,苏美争夺更趋激烈,局势骤然紧张,为抢夺战争的果实,苏联不惜动用6个空降师直接要和以色列“单干”,在地中海的苏联舰船增至85艘。美国也不甘示弱,也命令其全球220余万武装部队包括核打击力量进入三级战备,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进入二级战备。这次战争可以说是在苏美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被迫”停战的,是苏美激烈对抗的产物。

此场战争在改变中东格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双方领导人的信念。这次战争使得阿拉伯国家意识到要彻底摧毁以色列是困难的。与以色列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但不能达到战争目的,反而带来的却是经济衰退,劳民伤财。尤其是埃及总统萨达特率先采取了较为现实的态度。频繁的战争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力并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埃及在欲战争中损失1000亿埃镑,伤亡达10万余人。如果将这些人力、物力集中用于经济建设,埃及共和国要比现在富强得多。于是,萨达特在战后不久就向以色列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倡议:埃及向以色列提供和平和安全为条件,换取被以色列侵占的阿拉伯领土。他的倡议很快得到以色列新任总理拉宾的响应。拉宾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和平主义者,最初他只是一个崇尚“武力能够赢得和平”的忠勇军人,但这次战争在使他感到震惊的同时,也使他的信念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认为“最有效的防御措施是走向和平的谈判桌”。于是在共同信念的驱使下,1977年11月19日,萨达特飞临耶路撒冷,向以色列伸出了友好之手.在两国领导人不断努力下,1979年双方签署了著名的《埃以和约》,结束了两国长达30年之久的战争状态。从此,中东上空闪现出一缕和平的曙光,中东历史也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推荐访问:大漠 中东 硝烟 纪实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