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解放军强攻海南岛纪实

时间:2022-12-13 08:45:05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海南岛登陆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没有渡海作战经验,没有海、空军配合,只有落后的运载工具的条件下进行的,是我军建军以来组织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战例。该战役体现了我军指战员和海南人民敢于战胜任何困难,大公无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毛泽东三次电示四野

海南岛又名琼崖,是中国第二大岛,它的面积和战略意义仅次于台湾。对其进攻的难度,远远超出金门与舟山。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在当时国民党军所占的4个主要岛屿中,海南岛比金门、舟山距大陆都要远。琼州海峡是世界上流速最高的海峡之一,这也给渡海航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从双方攻防力量上看:攻金门、舟山渡海距离都在10公里之内,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可以直接掩护航渡和登陆部队,国民党军的军舰只能在远处以火力拦截。可是进攻海南岛则情况不同,由于海峡较宽,不仅航渡距离远,登陆点也在人民解放军的炮兵火力射程之外,无法进行火力掩护,国民党军的军舰还可以直接到中流拦截。国民党军在海南岛上又驻有20多架作战飞机,可随时直接支援守岛的国民党军作战。四野渡海兵团当时没有海、空军的掩护,航渡工具只有木帆船,只能以陆军单独向敌军陆海空三军的立体防御发起进攻。

对这一次比攻击厦门、金门规模更大的渡海作战,毛泽东十分关切。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出访苏联,但是在临行前仍总结了金门作战的经验教训,并于12月18日在途中亲自起草了给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的指示电报。这封电报可以说是人民解放军统帅机关第一次对于渡海作战规律的系统总结。

电报强调指出: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与3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

电报还举出三野第10兵团在金门战斗的教训:我军占领厦门后,不明上述情况,以3个半团9千人进攻金门岛上之敌3万人,在无援、无粮的情况下,被敌围攻,全军覆灭。你们必须研究这一教训。

毛泽东同时还要林彪向粟裕调查了解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

在访问苏联期间,毛泽东一直关注着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1950年1月10日,他在苏联又致电第四野战军首长,提出“争取于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他同时又分析了海南岛作战与金门作战的区别:海南岛与金门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一次运2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续进。

毛泽东在电文中提到的冯白驹,是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琼崖纵队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这支人民武装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到1947年10月中央军委授予它“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的番号时,其已辖3个总队共10个团约2万人的作战力量。到1950年初,该纵队已解放了占全岛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地区,成为支援我军渡海作战部队登陆海南的中坚力量。

在这封电报中,毛泽东又鼓励四野渡海兵团树立赢得海南岛作战的信心。确实如毛泽东所说的,进攻海南岛尽管在某些方面比进攻金门困难,但电有些有利条件。海南岛上的国民党都是在被歼灭后刚刚重建的,装备和训练都不如胡琏部。刘安琪兵团的第32军和新建的第4军在国民党军中只属于战斗力中等的部队。

2月17日,即毛泽东结束访苏的同一天,他又根据中共中央转到苏联的四野渡海兵团的报告发出指示:以运输准备确有把握而后动作为原则,避免仓促莽撞,造成过失。

十万将士组成波海兵团

四野渡海兵团认真研究了金门作战的教训后,在战前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训练。组成渡海兵团的两个军——第40军和第43军,都是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它们同第38军、第39军、第41军一样,都是第四野战军的头等主力。第40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由抗战胜利后进入南满的八路军山东部队组成,成立后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战绩卓著,是有名的“旋风队”。第43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该部是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该军第127师最早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34团(后改称独立团,由叶挺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支武装力量,以后参加过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红军时期是红四军和红一军团的骨干部队,进军东北后也是主力之一。这两支部队过去虽然从来没有水战的经验,但是部队的军事素质较高,士气高昂,在海边又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地演练,因而很快就较好地掌握了以简陋的器材渡海作战的要领。

四野渡海兵团经过精心的准备,根据海南岛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作战方式:

吸取作战敌情、海情不明即仓促发起攻击的教训,进行了为时3个月的周密准备,特别是参战各部队进行了登陆和海上战斗的训练,研究了对付敌军军舰和登陆作战的各种办法;

吸取作战船只不足即实行登陆的教训,在广东全省大量筹集船只,先后征集到4000名船工和2100余艘船只,保证了一次运载10万人以上的登陆部队;

吸取登陆部队上岸后立足不稳的教训,先以小部队实行偷渡,和岛上的琼崖纵队会合,使大部队一登陆就得到有力的接应,能站稳脚跟并稳步发展;

吸取作战第一梯队只以少数兵力登陆,以寡击众的教训,正式开始强渡时第一梯队就使用5万兵力,带足弹药粮食,准备不依靠后援独立发展。这样第一梯队上岸后与接应部队一会合,就同岛北面守敌兵力相差无几,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又高于国民党军,从而确保了陆上战斗的胜利。

薛岳构置“伯陵防线”

当时,国民党设在岛上的“海南防卫司令部”是由国民党琼崖保安司令薛岳的部下以及逃到岛上的余汉谋部和“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的部队三方组成的。它辖有国民党陆军5个军共19个师、海军第3舰队及海军陆战队1个团,配备有各型舰船50艘,空军有第1、3、5、20大队,共计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42架。“海南防卫司令部”的三军总兵力约为10万人。虽然在全中国迅速被解放的隆隆炮声中,海南守敌已成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但是,薛岳自恃有海峡屏障,又占据着海空军优势,加紧部署构建环岛立体防御工事,以图长期固守。

薛岳的“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在岛上的兵力分布为:以32军为主,编成第一路军,重点担负琼东区的防卫任务;把62军、暂编13师、教导师和琼北要塞纵队编为第二路军,担负琼北区的防卫任务;把4军、64军编为第三路军,担负琼西区的防卫任务;把63军、琼南要塞纵队和海军陆战团编为第四路军,担负琼南区的防卫任务。

推荐访问:海南岛 强攻 解放军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