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着20年来的经济发展,韩国海军准备在东亚争雄了,殊不知,脚下的一枚小石子就把韩国的梦想打回原形。
“天安舰”事件
2010年3月26日晚,韩国“天安”号护卫舰在黄海执勤,一枚鱼雷悄悄地跟了上来,顿时天旋地转,舰长被打蒙了,李明博被打哭了,反潜的护卫舰反倒被小潜艇点了死穴,韩国顿时怒火攻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不切实际地提出要建设“大洋海军”的宏大目标,武器装备重点就是扑在远海作战的武器装备上,一意要与中国、日本在东亚争雄。
它不把朝鲜放在眼里,但朝鲜却在非对称性武器上用尽全力。一枚鱼雷把韩国的海洋之梦打碎了,也使得半岛局势急转直下。
朝鲜半岛风云紧急,但在外人看来,细节却颇令人玩味,号称海军非常强大的韩国,一艘1300吨的装备有反舰导弹、鱼雷和火炮的反潜护卫舰“天安”号,在巡逻中,不知被哪路神仙点了死穴,竟然被一枚鱼雷无声无息地击沉,而且被击沉之后,舰长竟然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弄得总统李明博泪流满面,而又束手无策。
俄罗斯海军预备役上校、潜艇专家米哈伊尔沃尔任斯基说:“如果反潜护卫舰都能被潜艇击沉,那么只能说舰上的人不是海军而是饭桶。反潜舰不可能让潜艇接近自己。一旦发现鱼雷,而且是在其发射时就能发现,反潜舰将进行躲避并使用深水炸弹击毁潜艇。”
小娃娃想玩大炮仗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兜里有几个钱了,韩国就开始不切实际地提出要打造“大海军”的战略目标,即海军要由“沿海防御”向“远洋防御”转型。
90年代以来,韩国的大洋海军建设大张旗鼓地全面铺开,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重点就是扑在远洋和远海作战的武器装备上。
韩国除了拥有具有80年代水平的6艘“蔚山”级护卫舰以外,还在美国大力扶植下实施了KDX海军舰艇计划,研发生产了KDX—1级导弹驱逐舰3艘,使韩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韩国KDX计划并没有就此停止,反而接着连造6艘排水量5000吨级的KDX—II(忠武公李舜臣级)导弹驱逐舰,此舰采用了隐身技术,可发射美国具备防御弹道导弹能力的“标准—2 BlockIII”型舰空导弹。
由于需要对付世界先进的日本“八八”舰队,韩国紧接着又研发了KDX—III级(世宗大王级)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接近10000吨,甚至超过了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先进的技术超过了日本最新的“爱宕”级导弹驱逐舰,明显领先于我国“中华神盾”052C型旅洋II级驱逐舰,而且一造就是3艘。
在发展水面打击力量的同时,1987年,韩国从德国引进了209潜艇,后又接连引进德国214型AIP技术自行生产潜艇,使韩国常规潜艇部队快速发展。
德国潜艇水平不是盖的,其作战能力非常突出,在与美、澳、日及其他环太平洋国家联合举行的历次“环太平洋演习”,韩国海军派出的潜艇均没有被“敌方”潜艇探测到。
总而言之,韩国在20年内,海军的发展令人瞠目结舌,完全可以用鸟枪换炮来形容。
不过,至今韩国海军的舰艇总吨数仅为15.4万吨,在东亚最多能称老三。
但老三的胆子不小,事实上,韩国海军已不把朝鲜视为主要对手,它希望在未来10年内拥有两支由“宙斯盾”驱逐舰领衔的“战略机动舰队”,用其海军官员的话说:“我们必须确保最低限度的战斗力,以应对中国和日本的海军发展。”
韩国海军的好大喜功中潜藏着巨大隐患,一位香港军事专家分析了韩国背后的隐患:
一是,韩国面对的黄海和日本海全是封闭海域,要想驶向大洋,必须穿越日本列岛或台湾海峡,而韩国又无海外基地,注定其海军无法充分发挥战略作用。
二是,韩国海军结构不合理,陆战队占了总兵力6万人的一半,严重稀释了技术兵力。另外,韩国海军大量装备的近岸舰艇技术含量低,这就意味着很多水兵较少接触现代化武器,考虑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非常费工夫,韩国海军即使能在短时间内造出大量舰艇,要配足合格的舰员也令人头疼。
2008年,韩国看见中国海军打海盗的消息后,立即宣布也要仿效,11月中旬,韩国军方对外宣布将派军舰到索马里为本国商船护航,但几个月后,韩国军舰还趴在窝里,因为它没有补给舰,军舰派出去纯粹只能喝西北风。
非对称性战争被韩国疏忽了
这次韩国舰艇被黑,主要是由于韩国海军总是抬头看天,忘记了路上还有小石块,而一个趔趄就可能致命。
“天安”号是被鱼雷弄成两截的,现代鱼雷的威力很大,尤其是采取龙骨下爆炸的方式,经常可以把一艘大型战舰炸成两截。
比如“天安”号中了一雷之后立刻断为两截。该舰舰长描述说,他先是被震倒,等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后,发现军舰的后半部分已经不见了。
自潜艇诞生之后,反潜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反鱼雷技术似乎并未受到重视。早期的军舰上还有反鱼雷(鱼雷艇)速射炮,在后来的军舰上都看不到了,这样,军舰在遭受鱼雷攻击时,就只能靠操舰技术、干扰技术和运气了。
“天安”号事件是在同韩国军备竞争中失败的朝鲜使用不对称战略加以一击的代表性事件。韩国发展海军时早就不把朝鲜放在眼里,却没有料到朝鲜在停滞的经济环境中,抓紧了非对称性武器的研究。
朝鲜半岛周边的海底地形对朝鲜潜艇部队非常有利,据《韩国国防时报》报道,距朝韩军事分界线仅80公里远的朝鲜西海舰队琵琶串、沙角基地平日里停泊了数十艘“山高”级微型潜艇,那里的设施经过几十年建设,大多实现地下化,许多潜艇洞库都有秘密水下通道直通外海。
但韩国对这种变化视而不见,它紧紧依赖美国的反潜措施,凭借着P—3C海上巡逻机执行反潜任务。P—3C上的雷达最多也只能探测几海里的距离,对水面舰船可以成像识别,对水下的微型潜艇就勉为其难了。
老美的反潜战主要针对深海大洋中的大型潜艇,面对近岸浅水区的微型潜艇明显“药不对症”,这也是韩国海军时常“弄丢”朝鲜潜艇踪迹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追踪朝鲜微型潜艇更是纰漏百出。
韩国在“天安”号事件后,举国上下痛定思痛。
2010年5月,国防部长金泰荣在国防部举行的指挥官会议上,正式宣布对军事威胁的优先级和军事力量的建设方向进行全面调整,决定放弃“21世纪陆军、大洋海军、航天宇宙军”的建军目标,脚踏实地应对现实威胁。
韩国海军在一番大跃进后,终于醒到了自己的命门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