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珠三角制造企业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文章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三角企业供应链运作的困境,期望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运营解决方案,以改善企业供应链发展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珠三角;绿色供应链;运营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xtensiv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s enterprises brings a serious problem to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PRD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ping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Key words: Pearl River Delta(PRD); green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1 绿色供应链概述
自2009年下半年中国减排目标公布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逐渐受到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关注,绿色供应链管理也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1]。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传统供应链的采购、生产、销售和物流过程都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废弃物产出过程,企业合作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背道而驰的。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Handfield首先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2]。1997年,Hart分析了企业价值链对整个环境的影响[3]。Beamon于1999年设计了考虑环境因素在内的供应链模型[4]。Hock研究了供应链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生态平衡问题[5]。而后诸多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理论展开全面研究。
与传统供应链一样,绿色供应链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认为:绿色供应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它要求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遵循“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绿色物流”思路,通过链中各企业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其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后续的销售、消费,还有整个过程物品的实体流动都坚持“绿色”标识,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并且通过回收再利用,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和生态伦理学,这可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共生、取得双赢。
2 珠三角企业的供应链运作现状及困境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珠三角一塞车,全球就断货”,这是对珠三角制造企业实力的赞誉[6]。因为它与港澳及东南亚紧密联系,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直接参与了国际产业链。
珠三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出口加工地区,经由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的货物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的。珠三角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业务的重要集散地。珠三角国内货物的集散量占货运总量的大多数,并以高时效、中高附加值的轻工业产品为主。国内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是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占有一定比重。公路运输适于近距离小批量货运。由于其运输单位小,运输费用较高,并且排放大量废气,给大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加重了交通的拥堵程度。
珠三角地区制造企业聚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像佛山、顺德的家电产业集群和中山古镇的灯饰产业集群等。珠三角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般遵循供—产—销链条式发展。原材料采购直接就近选择供货商,产品生产基本都是以计件为主的流水线作业,产成品销售大都选择代理商。
珠三角企业的经济增长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为显著特征,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避免地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16%的发展目标。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新的政策形势和经济环境,要求珠三角企业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升自身竞争力,谋求改善供应链的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
3 珠三角企业应着重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及运营
3.1 遵循绿色“供—产—销”思路,构建企业绿色供应链
绿色采购涉及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的获取和优质供应商的选择评价。绿色采购的关键就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监督,确保供货方有效管理生产过程的环境问题、有毒废物污染、是否通过ISO14000、产品包装中的材料、危险气体排放等。
绿色生产活动涉及到绿色材料的选取、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内部物流等方面,是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求在产品的各个环节都达到与环境相容。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各节点都应精简并且具有活力,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
绿色营销网络复杂多样,而营销环节又处在整个供应链的末端,是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因索。绿色营销网络包括集中化配送、控制资源消耗和运输路径优化三个部分。
绿色消费要求消费者主动积极购买绿色企业生产的绿色产品,给实行绿色环保企业以正向的激励,激励其更加积极的走环境保护道路。同时注重包装材料及废旧物品的分类收集,对于可回收废旧物品应该化零为整,卖向废品收购站。
绿色物流要求物品的实体流动过程都应该遵循环保意识和生态管理,走绿色化道路: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等;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可削减总行车量。
(2)提倡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加强绿色包装宣传等。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4)加快绿色物流技术改造和创新。首先,企业应强化环保型物流设备与物流器具的开发和研究,譬如,在公路运输作业领域改进发动机的设计、探索新型的动力装置;在海洋运输作业领域推广双层船壳、合理应用污水分离装置;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物流设备与器具。其次,大力推进洁净高效的新燃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再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采购、包装、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加工等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生态物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节约资源,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总体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2 提高绿色供应链中企业绿色度值的主要措施
“绿色”与环境影响紧密相关,也是“环保”的象征。绿色度通常是以相关的环境标准和法规为基准,当供应链的环境影响符合要求时,即认为是绿色的。绿色供应链中企业的绿色度可定义为绿色的程度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即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负面环境影响越大则绿色度越小,反之则越大[7]。
一般而言,提高绿色度值,要求做到减少排放、节约能源、节约物资、加大回收力度以及增强绿色环保水平,这是一个多目标规划。本文根据绿色供应链上企业的实地调研结果,提出几点提高企业绿色度的措施,以提升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
(1)减少链上企业的“三废”及其他有害物的排放
控制污染源,这是控制的源头。企业应该严格遵循《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主动减少废气、废水、废物、噪声以及有害、有毒物质等排放,生产过程不可避免造成的废气、废水、废物等可以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使其净化或无毒无害后再进行排放,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2)降低链上企业的能源和资源消耗
企业生产过程用到的煤炭、电力等能源均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企业应节约使用;并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对于钢板、木材等某些原材料可以集中下料,充分使用边角余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产成品的生产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减少报废品的产生。
(3)注重链上企业的物资回收利用
企业应该按照《资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理》、《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认真做好废旧产品和包装物的回收利用。
(4)提高绿色化管理水平
企业应该普及环保意识,让员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同时专设环保管理人员,增加环保投入来积极推进企业的环保工作。积极生产绿色产品,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绿色认同度。
4 结束语
从传统供应链转向绿色供应链已是国际供应链研究和实施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三角企业供应链运作的困境,提出了评判企业绿色度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且给出了提高绿色供应链中企业绿色度值的几点建议,期望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运营解决方案,以改善企业供应链发展的生态环境,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世华,林勇,陈志祥. 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 Proceedings of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1295-1297.
[3] Hart S. L. Beyond green: strategie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75(1):66-76.
[4] Beamon B. M. 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J]. Logistics Information of Mananement, 1999,12(4):332-342.
[5] Hock. Prom reversed logistics to green supply chains[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999,4(3):129-134.
[6] 于莉娟. 珠三角制造业生存竞赛透视[EB/OL]. (2008-08-27)[2015-02-15].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827/15015242803.shtml.
[7] 王能民,孙林岩. 绿色供应链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