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高职农林化学类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考

时间:2022-12-14 12: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职农林化学类课程教材改革应把握好优化整合

性、坚持技能性、加强规范性、强化实践性、寻求可教性、切合时代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旨在编写出适合高职农林化学类课程的教材,推动高职农林化学类课程教材走向成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材;思考

目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快速发展时期,不同主编、不同出版社、不同版次的化学类教材几乎一年或两年就更换一次,内容深浅不一,不能为培养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服务。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林高职化学类课程教材改革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优化整合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和运作,也就决定了高职教育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化学是高职高专农林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分类较多,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门课程。目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需要,基础课分配的课时大幅减少,既难以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又难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实训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此,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将原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在整合课程内容时,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加强实践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体现农林高职化学类课程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例如可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将两门课程重复内容进行适当合并,使其重点突出、概念严谨、且更具指导性。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分为化学原理和以该化学原理为基础的分析化学应用两个模块,并将各单元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成同类型知识单元串联系统,充分发挥学习迁移的作用,比如,以“四大平衡”为主线,对“四大滴定”的原理及应用进行融合,即把“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在“化学平衡+滴定分析”的框架下各自独立成章,这样不仅能解决重复、烦琐的问题,还能够集中和强化概念,做到削枝强干,突出重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农林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有机化学应以农林业产品涉及到的主要成分——糖类、脂类、蛋白质为主线,以各成分命名、结构(一级结构,构型)、典型理化性质为主体,使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基础性和实用性,缩减教学内容中高中重复和纯叙述性内容,构建以能力为核心,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将当前化学热点充实到课程中,如农林业产品的热点内容“奶茶、咖啡等的反式脂肪酸的检测、地沟油的鉴别、改性蛋白质的安全性”等。

当然,也可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整合为一门农林基础化学课程。要求结合高中所学化学知识,对专业所需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知识认真分析和梳理,采取重排、整合、压缩、删减等优化措施,整合为农林基础化学。

二、坚持技能性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层次、种类、规格和要求。对于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高职院校也有不同的层次要求。如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及学院自身特点,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体现出五个特点,即规格的高层次性、素质的综合性、技能的专业性、发展的持续性及服务的区域性和行业性。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等各种表述,其最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强调技能培养,这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最显著的特征。因此,让学生掌握与职业技能息息相关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实操尤为重要,而纯理论无应用性的内容最好少讲或不涉及。例如,物质结构、元素电势图、化学热力学、径向分布函数、各种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精确计算公式及推导等应简略带过或删去。当然作为教师,在教学上可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介绍化学领域的历史发展和最新动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不过,它不应作为教材本身所要求的必编内容。

三、加强规范性

受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教材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将越来越重要。化学教材有必要对体例、语言和版面进行规范,尤其对其中某些必要的图例和数据要严格要求。例如:“溶胶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关于“Fe(OH)3 溶胶的制备”,刁凤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中使用0.1 mol/L的FeCl3溶液;庞茂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用化学》中使用0.18 mol/L的FeCl3 溶液;黄南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中使用1 mol/L的FeCl3 溶液;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中使用0.2 mol/L的FeCl3溶液。达到的实验教学目的相同,而实验效果没有任何区别。虽然均无实质性的错误,但数据如此之乱,这势必让实验教师无所适从。再如: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中没有化学实验室须知、常用仪器简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相关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缺失,导致学生无蓝本可依。学生在实验前只能预习到实验内容和步骤,对于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和要领不能预习,造成实验中实验操作技能学习不重视,规范操作也无法顾及。如果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不加以特别的讲解和指导,就会使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势必影响未来的工作。

四、强化实践性

农林高职化学类教材的编写,必须强调把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转变为以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然后是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们的实验实训意识和兴趣。如安排化学实验时,要求学生熟练准确进行检验操作,能够进行常规检测数据处理及出具正确的检验报告。强化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弱化对分析理论的推导论证,突出岗位需求。例如:查阅资料,完成ED

TA标准溶液的标定后,直接测定市售的补钙试剂中葡萄糖酸钙的含量;在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引入维生素C注射液的颜色检查等。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最好要来自工作一线,但在顺序编排上又注意考虑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含了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寻求可教性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的内容、体例、例题、语言、作业都要突出可教性。可教性意味着准确而又通俗,简明而又实用。教材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吸收研究成果, 但不等同于研究成果。学术化、专著化有碍于教材的传教功能,教材的篇幅要与绝大多数学校实际教学时数相称。因此,化学教材最好简明,有穿透力和涵盖面。术语、概念不宜过多、过杂、过长。不然学生为应付考试花精力去记,实际上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如在化学实践教学环节,应多增加一些职业领域应用广泛的仪器分析项目,如以农产品中的成分分析为例,开展光谱和色谱等仪器分析实验,删减未来工作岗位上基本不用的一些老旧实验,如删去电光分析天平的使用和递减称量法,取而代之的是今天较为普及的电子天平以及操作简单的直接称量法。

六、切合时代性

社会的需要是课堂完善最直接的动力,化学课最本质内容,就在于要突出其实用性。基于这种认识,改编教材最好面向时代、面向实际需要。所述观点,所言技术,所选实例力求具有时代特色并反映科技进步现状,在涉及到国家或行业的规格或标准时应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以往教材建设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一定能编写出适时、适教、适学的教材,推动高职农林化学类课程教材走向成熟。

参 考 文 献

[1]孙艳华.高职高专食品专业化学课程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月刊),2010(6):123.

[2]马云梅. 关于化学课程无机化学实验部分校本教材的开发[J].陕西教育(高教),2012(10):64-75

[3]李彩云, 郭雪红,李培凡.高职药品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优化与整合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21):64-65.

[4]谢青,罗格莲,吴坚.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与药物检验工技能鉴定零对接教学模式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252-253

推荐访问:高职 农林 思考 教材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