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筑行业正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施工作业技术,还是材料质量都有明显提升,这种发展趋势下,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推动作用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物在建设中,许多建筑都设计了复杂的地下设施,而在这些地下设施的施工中肯定会用到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本文将介绍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特点、应用现状和质量保证措施,作者希望可以对建筑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
1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特点包括复杂性、多因素性、地域性。下面将分别介绍。
1.1 复杂性
在施工作业前,技术人员要对基坑的土质进行实际勘察,测量基坑土压,并进行理论计算。但在实际作业中,用于计算的土质勘探数据不是太全面,不能够真实地展现出确切的土壤力学性质,计算出的结果偏保守,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有影响。我们真实实测的施工土壤会随着环境、气候、稳定、季节等改变,有可能不完全符合理论的要求,因此我们实际检测出的各种数值等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1.2 多因素性
尽管深基坑支护工程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我国每年发生的基坑失稳事故也不少。但是造成基坑失稳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方说:在施工前的技术人员进行的探勘工作不到位、具体支护设计考虑不够周全、相关数值不够准确、施工管理与监督不到位等。
1.3 地域性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我国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其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都有明显的地质差异,并且土壤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因此,不同地区的深基坑支护要依据不同的土壤特点、地区情况来使用不同的支护形式[1]。
2 工程中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应用
2.1 土钉支护施工
为了使基坑边坡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我们就会利用土钉与边坡间的相互作用来加固边坡,这种施工方法是土钉支护技术。产生的弯矩和拉力的相互作用于土体上,土体会产生变形,因此依据土质的特性和技术规范标准来设计土钉产生的作用力。在土钉支护中要重视这几个方面:①要根据钻机的钻杆的有效长度来计算土钉施工的实际深度,并对每个孔位置的孔深要标注明确,做好记录。②要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来进行土钉的抗拉拔实验,这样做就保证了土钉的真实的拉拔力了,一般有资质的第三方实施进行此项实验,我们还要关注对注浆力及注浆量的把握度。③在土钉支护施工中,对浆液中的水灰比例和外加剂的类型及数量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来把握。通常用重力的作用来完成施工注浆的过程,直到孔内浆液注满为宜。还要关注的是在浆液初步凝固前进行 1 ~ 2 次的补浆施工作业。
2.2 护坡桩施工
护坡石作业中最常运用的方法是护坡桩施工,护坡桩施工具有污染小、效率高等方面的优势相比其他施工作业方法,因此在复杂的地质施工环境中用得比较多。具体的施工流程为:用螺旋钻机按照设定好的深度进行钻孔作业,把浆液从孔底下部向孔底上部压入进去,在确认钻孔没有塌孔及地下水后进行灌浆作业,使浆液液面逐渐上升直至到达设计要求位置为止,然后把钻杆全抽出来,然后填满骨料和钢筋笼,最后进行高压补浆作业,一般分多次进行施工补浆。
2.3 土层锚杆施工
土层锚杆施工,作为基坑支护用的锚杆是在做完基坑围护结构后,为了使基坑开挖作业顺利进行,当挖深符合锚杆设计深度时,向土层里进行插入锚杆作业。锚杆作业的先后次序是在成孔、打入土层锚杆、灌注浆液、张拉并进行锚固。①成孔。土层的成孔可运用螺旋钻孔机或冲击钻孔机来完成。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压水钻进法。它可把成孔作业中的钻进、出渣、清孔等步骤一次全部完成。假设土层没有受到水影响时,也可采用螺旋钻杆法施工。②设置拉杆。拉杆在安装前要进行除锈作业,钢绞线要除净表面油脂。锚杆的长度一般在大于 10 m,有的可以达到30 m。③灌浆。灌浆是锚杆施工中的一个关键工序。灌浆作业一般采用纯水泥浆灌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地下水假如有腐蚀性,应当用防酸性的水泥。水灰比一般在 0.4 左右,其流动度要符合泵送要求,为防止出现泌水、干缩和降低水灰比的情况,在作业中可加入 0.3% 的木质素磺酸钙。灌浆方法一般用一次灌浆法,可以这么说,首先利用压浆泵的压力把水泥浆通过胶管压入拉杆内,其次在拉杆管端部注入锚孔,灌浆压力采用为 0.4MPa。再次,等到浆液流出孔口时,用塑料纸塞入孔内,并用湿黏土堵塞孔口,捣实严密,然后再用400~600kPa的压力进行补灌作业,稳压数分钟。④张拉锚固。土层锚杆灌注浆液后,预应力锚杆还应当进行张拉锚固作业。张拉锚固作业要求台座和锚固体的砼强度必须达到15MPa以上。锚杆张拉施工前,首先应选取0.1 ~ 0.2 倍的设计轴向拉力值,并对锚杆进行预张拉,通常情况为1 ~ 2次,使锚杆各个部位连接紧密,使杆体达到完全平直的状态[2]。
3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
3.1 传统的支护设计理念的转变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合理性取决于完善而准确的数据计算,但是我国现在再这方面的设计和应用还不完善,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支护设计时,重点关注使传统的设计理念适用于现在的建筑施工。在进行支护设计的前,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先前的设计理念及依据进行认真的核实,进而建成真实地反馈信息的动态设计框架。此外,我们还需要控制变形,并全面考虑地面发生超载状况对支护造成的不利影响等,最后制定出完善的设计标准[3]。
3.2 深基坑的降水和便道的加固
为了阻止流沙和管涌的发生,防止坑壁发生坍塌现象,为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在挖掘深基坑时,我们不要在水下作业,假如说,地下水位高出基坑的表面较多时,我们就需要对基坑进行降水处理,来保证坑底的干燥性,改善现场环境,并提高坑底的稳定性等。
3.3 开挖时的施工技术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深基坑支护在进行开挖的时,应当运用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并一定要在完成降低地下水后才进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地缩短工期并连续施工。除此之外,要使深基坑开挖的质量有保证。我国规范规定,即在深基坑开挖的2到3米之内不允许放置土方和材料,如果土方不在安全距离的范围之内时,我们也必须将堆放的高度限制在1.6 m以下,并且还要认真计算出土方和建材料的荷载,来使现场的荷载符合相应的施工规范要求。在正式进行开挖基坑前,我们需要对确认施工范围内的光缆、地下管道等,并在管道的周围留出一些土方,并使地下管线暴露。为了保证夜间的施工安全,我们还需要在防护栏杆的周围设置安全照明[4]。
4 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的地下工程作业时,我们一般会使用到基坑支护技术,所以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中的质量及施工效率,在施工作业中,加强基坑支护的技术就显得非常必要。在现实的地下结构物工程中,由于深基坑支护还具有样数多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施工时还应当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科学的运用深基坑支护技术。从而才能够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发挥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班超.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
2016,(13):56-57.
[2] 张其岳.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83,86.
[3] 邹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14):99,104.
[4] 薛剑茹,杨得志.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