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1):1-10.
[4] 张石城.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 李庆逵,朱兆良,于天仁.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问题[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 朱兆良.中国土壤氮素[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111-122.
[7] 范成新,李江.太湖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1997(8):4-7.
[8] 傅克文.农业环境的化学污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9] 任祖淦,邱孝煊.氮肥施用与蔬菜硝酸盐积累的相关研究[J].生态学报,1998(5):523-528.
[10] 何绪生,李素霞.控效肥料的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2):97-106.
[11] 阴代权.种茶原理的探索[J].中国农学通报,2010(8):200-203.
[12] 陈恩凤,周礼恺.微团聚体的保肥供肥性能及其组成比例在评断土壤肥力水平中的意义[J].土壤学报,1994(1):18-25.
[13] 阴代权.生产茶园种茶原理的实践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1(19):255-262.
[14] 徐召学.识茶与茶树栽培[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144.
[15] 王爱平.配方施肥实用技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6] 邢世和.土壤资源与利用规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17] 龚子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对策[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8] 杨玉爱.我国有机肥研究与展望[J].土壤学报,1996(133):4.
[19] 杨武定.微量元素与微肥施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0] 中国农学会.植物保护与植物营养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