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2-14 2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问题意识是教学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促进教学成效具有积极作用。对于高中生物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增加学生的发问几率和质量,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本文对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做了简单论述,以《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为例,深入分析了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期加强高中生物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意识;无机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59-02

组成细胞的无机物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知识,也是学生存在较多问题的知识环节。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可以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解决无机物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并不简单,需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展开课堂教学,逐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1.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1 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问题一直存在。但是,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往往"视而不见",即问题存在于眼前却无法认知。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学习问题,引起学习效果低下。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可以强化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迅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且进行及时改正。

1.2 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提出问题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出问题不仅可以让教师明确教学活动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开新一轮教学。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促进提出问题的效用最大化。

1.3 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可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问题解决的突破口等,进而实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2.问题意识在《细胞中的无机物》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2.1 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要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就要认识问题的基本性质,明确什么是问题,以及什么是问题意识。所谓问题,就是对于特定对象无法解决的困难,就可以称之为问题。而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对问题的感知意识,即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水平、处理问题的效率等。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问题,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

比如,在教学组成细胞的无机物时,根据其基本定义就可以明确,无机物是构成细胞物质的一个部分,主要包括了水、无机盐等各类不含碳化合物,还有CO、CO2、碳酸盐等简单碳化物。通过无机盐的基本含义,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各类不含碳化合物都属于无机物的范畴,为什么含碳的碳酸盐和CO等又属于无机物?

在教学活动进行到此处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认知,使其认识到碳酸盐和CO等属于无机物属于一个问题。通过分析就能得知:无机物是一个和有机物相对的概念,而碳酸盐和CO等简单碳化物由于不符合有机物的组成定义,因此被归入无机物一类。

2.2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环节,需要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学生能够认识到问题所在,才能合理地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到无机物在细胞中的成分时,通过书本中的数据可以明确,在细胞中,水占据了85%到90%,无机盐占据了1%到1.5%,蛋白质占据了7%到10%,脂质占据了1%到2%,核酸和糖类占到1%到1.5%。通过这些实际数据不难看出,水占据了细胞物质的绝大部分比例,而其他物质仅仅占了很小一部分。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差异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细胞中水的含量最高。通过分析可以得知,细胞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依靠水进行,不仅如此,水还可以起到稳定细胞结构、缓解外部冲击的作用。

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更进一步,对不同细胞的水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激发学生提出为什么不同生物细胞的水含量不同这一问题,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发展。

3.引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善问"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些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一些理论和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问题,但缺乏相关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能力,有时发现了想要提问却不知怎么问,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逐步教会他们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奠定智力基础。

3.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型思维等,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辐射状态积极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收集与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的发明与发现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对同一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2 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是不同事物的各个性质加以对比分析,确定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掌握规律的方法。综合是指将各个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各知识间的联系,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将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能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正宁.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13)

[2] 刘海勇.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1)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中 意识 培养 高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