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132-02
【摘要】
高中化学空间结构问题主要包括有机模型问题、有机物分子共线、共面的问题、常见物质的键角与分子构型的关系和新情景的空间结构问题等。
【关键词】高中化学空间 结构 问题 举隅
中学化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以观察物质结构的实物模型、空间图式为基础,用三维的、运动的观点对物质的空间结构进行模拟、剖析、综合和计算的能力。它是近几来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①有机模型问题②有机物分子共线、共面的问题,③常见物质的键角与分子构型的关系问题,④晶体结构问题,⑤新情景的空间结构问题。
1 有机模型问题
高中有机物中所含的元素主要有:C、H、O、N、P、S等。它们成键情况及空间伸展方向可以归纳为:
[例1]:在化学上常用两种模型来表示分子结构,一种是球棍模型,另一种是比例模型。比例模型是用不同颜色球的体积比来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体积。
(1)右图是一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A.饱和一元醇B.饱和一元醛
C.二元酸D.羟基酸
(2)该物质可发生的反应有()
A.与H2加成B.银镜反应
C.消去反应 D.与乙醇酯化
(3)根据(2)中选择,写出该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1)D(观察模型图,结合价健规律,可知:黄球、蓝球、黑球分别代表氢、氧、碳原子,该有机物是α—羟基丙酸,即乳酸)
(2)CD(乳酸分子中存在醇羟基且有β—氢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存在羧基,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3)CH3CH(OH)COOH→CH2=CHCOOH+H2O
CH3CH(OH)COOH+CH3CH2OH→CH3CH(OH)COOCH2 CH3+H2O
2 有机物分子共线、共面的问题
原子共面共线问题思维的基础:其一是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苯、萘、蒽的平面结构,乙炔的直线结构;其二是碳碳单键可以旋转,而双键和叁键则不能旋转。
[例2]:描述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B.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解析:判断原子共平面、共直线问题时,要根据题中已给的结构简式结合原子成键情况,及双键、三键、苯环的空间构型画出一定共平面或一定共直线的部分,再结合碳碳单键可以旋转,而双键和叁键则不能旋转进行判断,判断时必须注意“一定”、“可能”等条件要求。
3 常见物质的键角与分子构型的关系(不包括有机物)
分子类型
键角
分子空间构型
键的极性
分子极性
代表物(举例)
A(单原子分子)——
球形——
非极性
稀有气体
A2——
直线
非极性
非极性
H2、N2、O2
A4
60°
正四面体
非极性
非极性
P4
AB——
直线
极性
极性
HF、HCl、NO
AB2
180°
直线
极性
非极性
CO2、CS2、BeCl2
AB2
<180°
平面V型(角型)
极性
极性
H2O、SO2、NO2
AB3
120°
平面正三角形
极性
非极性
BF3、SO3、 BCl3
AB3
<109°28′
三角锥形
极性
极性
NH3、NCl3、PCl3
AB4
109°28′
正四面体
极性
非极性
CH4、金刚石CCl4、CF4
AB3C AB2C2
键角不等
四面体形
极性
极性
CH3Cl 、CHCl3、CH2Cl2
[例3]:右图是某硅氧离子的空间结构俯视图(实线表示共价键),通过观察、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硅氧离子的化学组成为SiO42-
B.每个硅原子与3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
C.Si-O之间的夹角为120°
D.硅氧离子水解溶液呈弱碱性
解析:通过观察该硅氧离子俯视图,可知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形成正四面体结构,故Si-O之间的夹角为109°28′,其化学组成为SiO44-,硅氧离子水解溶液呈弱碱性,故答案为D。
4 晶体结构问题
4.1 概念:在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的重复单位称为晶胞。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地重复就产生了宏观的晶体,可以说,晶体的性质是由晶胞的大小、形状和质点的种类(分子、原子或离子)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所决定的。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不是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原子,而是表示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各类原子的个数,即各类原子的最简个数比(气态团簇分子除外!)
4.2 晶胞中实际拥有粒子数的计算规则:
(1)处于晶胞顶点上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只有1/8属于该晶胞;
(2)处于晶胞棱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只有1/4属于该晶胞;
(3)处于晶胞面上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只有1/2属于该晶胞;
(4)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
[例4]:某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X位于立方体的顶点,Y位于立方体中心。试分析:
(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个X,每个X同时吸引着个Y,该晶体化学式为;
(2)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度数为(填角的度数);
(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晶体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之间的距离为cm3。
解析:根据晶胞中实际拥有粒子数的计算规则:X :Y=(4×1/8):1=1:2 ,故该晶体化学式为XY2(或Y2X),每个Y同时吸引着4个X ,则每个X同时吸引着8个Y ; 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12个;由于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XYX为109°28’; 由数学知识,可求得两个距离最近的X之间的距离为32M/NAρcm3。
综上所述,解决了上面几个问题,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你遇到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